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小Y,男12歲,五年級學生,本學期轉到我班。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他是一個“問題學生”:性格外向,腦瓜很靈,特長眾多,尤其喜歡旅游。因此他見多識廣,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常令人叫絕。但他膽大,脾氣大,紀律散漫,常鬧事,對人傲慢無禮,沒有好朋友,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肯踏實努力做事,故成績平平。 一面是見多識廣的聰明表現,一面是平平無奇的學習成績;一面是開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沒有朋友的寂寞。長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使得小小年紀的小Y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與人唇槍舌劍,便是幸災樂禍。他認為與別人對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樂。在日記里他記下了自己如何讓小表妹把風油精弄到眼里從而疼得又哭又喊的慘景,他覺得這是他最得意的時候。為此,老師和家長給他找了一些有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書,想讓他看后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不料,他自己的問題倒沒發現,老師、同學的問題倒看出一大堆,時時以高標準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種種“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他像一只刺猬,時時張開尖銳的硬刺,不斷傷害別人,保護自己。 [歸因分析] 造成小Y“心理失衡”以致難以合群的個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小Y的家庭情況來分析。小Y的父親是一個身居要職的領導干部,工作很忙,一周中只有在雙休日才有機會與兒子見面、交談。平日里小Y一直由外公外婆照管、教育。外公外婆對外孫總是過于寵愛、放任的,凡事都依小Y,于是小Y在家一直處于以“我”為中心的氛圍中,所以小Y來到學校后,也認為凡事都要依他,誰都得聽他的,稍有不如他意,他就肆意指責對方,因此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訴,故同學們不敢與他交朋友。 再說,父親是領導干部,小Y有一種無名的優越感。因為平常與他接觸的大人都對他說恭維話,總是千方百計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滿足他的要求。有時還單獨帶他出去玩(據他自己說他到過多個國家)。而小Y到學校后,同學不賣他的帳,老師也不會無原則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小Y的前任老師的教育加劇了失衡的心理。前任老師剛從師范畢業,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她看到小Y紀律散漫,常鬧事,她很著急,想馬上制服他。然而她好心辦了壞事,要知道一個還沒贏得學生尊重和信任的老師想要馬上制服一個“問題學生”那是不可能的。老師的操之過急使小Y造成了錯覺:老師是仇視他的,對他有成見。倔強的小Y天真地認為:只有自己不斷反抗,才有機會“勝利”。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師生氣,他覺得老師越生氣他越開心。 [干預策略] 多管齊下 以誠感化 對小Y這樣的學生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方位強化管理。于是一開學我先同其家長商量,希望小Y暫時離開“寵境”,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小Y的父親很支持我的觀點,當即決定在學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當時小Y怎么也不答應,理由是爸爸經常不在家,自己一個人太孤單,沒伙伴。于是我找了許多有關“父親帶孩子的好處”的資料給他看,并在放學后對他倍加關心。我還暗中指定幾位學生放學后去小Y家,同他一起下棋、打球,以減少他的孤獨感。當同學們反映小Y乒乓球打得不錯時,我有意與他一起去打球。打球那天,小Y開心得不得了,中間休息時,小Y對我說:“楊老師,我們來比賽,三局二勝,如果你能贏我,今后我就聽你的。”我答應了他的要求。很幸運,憑著我兒時參加乒乓球訓練隊練就的老底,這次比賽我贏了,這一贏為小Y的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耐心激勵 換位認知 “問題學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它要求教師要有耐心,對學生的不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對其轉化過程中表現的閃光點或進步,則要及時挖掘,予以激勵,使其有成就感,并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從而樹立改正缺點、糾正錯誤的信心。因此,自小Y轉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時表揚,見他作文寫得不錯我就在班上讀一讀。但看到他有問題時,我則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當眾批評他。而是在課堂上通過各種體態語言給予暗示,等到課后進行個別談話。談話時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氣,常采用“角色換位”這一方法,引導他自我檢討,找出自己錯在哪里,該怎么處理,同時也讓他學會寬容和體諒別人。 量才而用 建立威信 小Y很樂意當小干部,為了較好地約束他的行為,消除其一些不良的意念于萌芽狀態。我有意讓他當值周班長,負責一周的紀律、衛生,并設計一堂班隊課。在我的協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不僅奪得了紀律、衛生紅旗,還設計、主持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班隊課。小Y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師、同學的重視,從此他的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規范,在同學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收獲與啟示] 現在小Y的脾氣有明顯好轉,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緒,同學關系也相處得較好,學習成績也進步了。本學期他與同學只打過一次架,事后他主動承認錯誤,自我檢討,還寫了近千字的反思,挺感人的。平時小Y還能主動與我講心理話。 面對小Y的轉變,父母、老師、同學都很高興。高興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啟示: 1、 轉變“問題學生”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并非易事;況且其轉變是反反復復的。為此,教師在轉變“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時,教師在轉變過程中要有“四個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生活上要多關心,處理矛盾要當心,做思想工作要細心。 2、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他們的轉化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可及時通過家長收集和反饋信息,全面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全盤掌握其動態和變化;同時,要求家長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與教師通力協作,盡快促使“問題學生”的根本轉變。 3、 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學生品德過錯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他們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其過錯的程度和個性特點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