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管理決定班級管理的成敗2009-01-07 11:35:0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fb3673a0100brgq [查看原文]一、專制與民主相結合的管理 1.在班級管理上,我同意全國有名的優秀班主任鄺根生老師的先“專制”后“民主”的做法。所謂專制是指很多方面班級工作的安排布置,班規校紀的遵守說一不二,班上問題的處理都不跟學生商量,也不征求學生的意見,直接由班主任下達命令,學生遵照執行。因為班級里存在很多的問題: ①不少同學做事沒有原則性,隨意性強,經常違紀,給班級造成了不良影響。 ②部分同學好動愛吵,課間休息和中午休息都在發生,嚴重影響了一部分同學的學習和休息。 ③一些學生驕傲自大,不把老師放在眼里,影響很壞。對這種學生,只能采取占在大多數同學的立場強制改變一少部分同學不良行為的策略。在處理違紀現象上,利用威懾力量,小題大作,讓想違紀的學生望而卻步,嚴格管理下面貌有改觀,這改觀使班紀班風朝好的方向轉化,但這種嚴格畢竟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因為這么做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畢竟只能得益于一時,不能保持良久,特別是一些同學會形成逆反心理,使管理難以維持下去,這必須通過專制培養學生良好的常規,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日常常規、課堂常規、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等等諸多方面,如: ①抓課前預備: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課前預備十分重要,預備鈴一響,就要求學生必須到教室里去。以往很多學生總是在打了鈴之后,象沒有聽到似的,在玩什么的還玩什么。。 ②抓發練習本:好學生的本子、書都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兩有生”的書封面差,掉底子,本子就是幾頁破紙。上課時把本子帶進教室,放在講臺上,下課后轉身就走。接下來的鏡頭是:學生們蜂擁而上,把講臺圍個結結實實,各人搶各人的本子。于是有的本子被撕破,有的掉在地上被踩臟。搶完了,一片狼籍的講臺上留下了許多碎紙片。好學生埋怨老師怎么不管一管,這是一個班變亂的前兆。 ③抓保持清潔:教室的清潔往往做得很干凈,就是保持得不夠。學生們瞎甩,要號召他們不亂扔廢棄物,帶頭撿班上的垃圾,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學生們丟垃圾還的一個壞習慣,象投籃球一樣地甩,命中率又低,衛生角一帶就臟兮兮的。要教育學生,做示范,把垃圾放進垃圾桶里,這種小事也要反復教。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在改變之后讓同學們對班級前后段情況進行對比,讓大部同學認識到專制的必要性。 2.民主教育是指班級管理的事務學生主體化、班級的管理人性化。具體包括: (1)學生自由交流討論班級制度。班主任雖是班級全面實施教育的組織者協調者。學生更是班級制度的參與者,如果所訂制度得不到學生的認可,這樣的制度是起不了應有的作用的。所以說,班主任在制定制度時,首先根據本班實際,草擬方案,再由班干部出初稿,最后在班會上討論通過。這樣的制度有群眾基礎,也才有它生命的空間。我班的班規是根據《中學生守則》和我班具體情況而制訂的,比如禁止在教室里吃零食,有的同學課桌周圍有紙屑又找不到扔紙屑的人自己揀干凈等,這些班規都由同學們表決通過后才正式成為班規的。雖然有些班規較為苛刻,但同學們沒有意見,因為這個決議是經過自己認可了的。 (2)班主任和同學對話機制。我每個一段時間要和班同學舉行一次開誠布公的對話,對話的態度必須誠懇且低調,我認為在學生面前我有時也是一個學生,有很多方面學生比我強,所以對待這樣的對話我是十分小心謹慎的。同學們問話不少很尖銳,如果回答不好容易造成負效應。記得有次對話,有位同學問:班主任,你認為你跟我們之間有沒有代溝,你能真正理解我們嗎?還有位同學問,班主任你不贊成男女同學走得太近是否管得太寬,你有沒有意識到你思想太封建了?等等,我覺得這些問題問得很好,有的我耐心誠懇地作了解釋,有些實在難以回答的,我則誠懇地承認自己確實認識不夠,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研究,這樣往往能獲得同學們的擁護。這種對話,既能了解到同學們的思想動態,也能反饋出我在管理上考慮不同的地方,同時也為以后更好地管理好我們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通過這種對話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矛盾,相互都提高了認識,取得了進步。 (3)對違紀學生的處理盡量人性化批評處罰。我們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這就決定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僅僅是做到培優,更在把違紀學生(主要是后進生)擺在重要的位置。對每一個班級來說,違紀學生是不可避免的,這里所說的違紀學生,不分學習成績好壞,更重要的是指品行上,把違紀學生轉化工作做好了,以保證你的優等生會更突出,你的中等生會更多加入到優等生行列,那么如何做好轉化后進生的工作呢?首先,班主任要對違紀學生充滿信心,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讓師生的心靠得很近。我通常在批評違紀學生時搭著學生的肩膀(尤其在教室的走廊上),這樣照顧了學生的面子,學生易于接受老師的批評,至少學生不會與老師犯沖。最后,在空間距離上接近他們,轉化他們。轉化違紀學生的功夫不僅在課堂上,更多的功夫要花在課外。課堂上,教師站在臺上,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教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我多選擇在校園小路處,坐在路邊與他們交談、批評他們,這樣學生會感到老師在尊重他們。當然,最讓老師頭痛的是違紀學生表現的反復性,在心理上要預期準備,對這樣學生要不斷去“磨”。 (4)不輕易打電話請學生家長到學校來。我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急需與家長取得聯系,一般不要請家長到學校來。主要原因有兩個: ①小孩犯錯誤,家長心里本來就火,再加上上班請假,來到學校容易沖動,請來了,實際上是跟自己添麻煩。 ②對問題比較多的學生以后就沒有“殺手锏”了。有的家長,當面對著老師陪著笑臉,一出校門就罵街。這樣的家長,在家里,當著孩子的面會說老師沒有水平,罵老師,護自己的孩子。這些話,讓學生聽了,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效應。學生在家挨了打罵,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學生會恨老師。當一個學生在恨一個老師時,老師對他的教育已經不起作用了。這樣老師,累得要死,所教的學生,越教越難教,越教越煩心。
二、做好橋梁紐帶作用 1.處理好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維護教師在課堂上的絕對權威。 一些學生自由散漫,自以為是,沒大沒小,不把老師放在眼里,在課堂上違紀了被老師發現,卻不承認,還與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對著干,這樣老師就無法正常上課了,這對老師以后的上課會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這時班主任必須出面來維護教師的權威,原則是:老師在課堂是絕對對的,有意見課下在討論。 2.協調好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我們學校學生家長大多數本身素質就不高,缺少正確的教育方法,再加上拆遷家里有些錢,家庭教育嚴重的缺失,這導致學生在家唯我獨尊,父母無法管孩子,進一步導致學校更無法教育學生,因此幫助家長有效的教育學生,協調好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有利于老師教育學生的。 3.協調好學生之間的互助友愛的關系,創建和諧班級。 我認為,中學時代形成的友誼,是人生中最可寶貴的友誼。將來長大了,各自東西,分在不同的單位,彼此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心里的話可以互相傾吐,不用擔心可怕的后果,這種友誼,可以維持終生。所以,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珍惜學生之間的友情,還要在班會上,或者其它的場合,真心實意地向學生反反復復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如果你發現幾個學生很要好,可以分別、也可以一起把他們找來談話,鼓勵他們把友誼發展下去。然后分別指出他們的長處和不足,要求他們學習對方的長處,克服自己不足。最后,希望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勉勵,用友誼來支持自己完成艱苦的學業。對學生的個別談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愿意聽,教育才有一定的效果。你不許他們一起玩,他們偏偏要在一起玩。而且作為報復,他們扎起把子跟班主任對著干,出老師的洋相,以尋求刺激。在校不在一起玩,校外照樣一起玩。甚至由于外力的作用,學生之間的友誼更加牢固了。這種情況被老師察覺了,班主任又是請家長,又是請學生,周而復始地忙碌一番,但往往收效甚微。
三、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與監督人 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中心任務,是整頓班級紀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一任務的完成必須由班主任下決心,動真格,采取各種方法,并且要長期堅持,具體操作如下: 1.正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能否成功地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班主任能否帶好班的關鍵。我們現在對學生提了許多要求,要求學生為祖國學習,為四化建設學習,為共產主義學習……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要求,對于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用處,我認為一點用都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從學生心理出發: 首先,老師對他好一點,讓他為感激老師而學習。 其次,要求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學習計劃表) 再次,老師多給高分,不要吝嗇表揚。表揚和批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在班主任工作中,為什么不多用表揚而少用批評呢?好話總是容易被人聽進去的。可以假設老師在一個亂糟糟地課堂上課,為了整肅課堂紀律,老師可以采取兩種方法。前一種是訓斥不守紀律的學生。后一種是表揚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的學生,特別是成績差還能遵守紀律、認真聽課的學生。我敢說,后者產生的效果好于前者。 最后,開展“一幫一”活動,此時的學生,處在劇烈的分化階段,往往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個班能不能穩定下來,班主任在初二時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個班要帶好,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要放在中間學生身上,只要把這部分中間學生教育成好學生,全班的整體水平就有很大的提高。在操作時不能簡單地以好帶差,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掌握一個原則------最接近原則。所以應該是好學生帶中間生,中間生帶差生,因為他們之間最接近。動員學生的群體力量,把他們一步一步地向好的方向進行引導! 2.時時留心“樹立榜樣,鼓勵競爭” 適時地樹立學習的榜樣,對于優良班風的形成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榜樣一經樹立便成了大家學習、競爭和趕超的對象。在榜樣的帶動下,大家競爭意識覺醒,學習興趣劇增,鉆研深入,效率提高,這就是榜樣作用的體現。 沒有競爭機制,集體便沒有活力,個人便沒有危機感,更沒有創造的火花閃耀。要打破這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的競爭局面,就必須鼓勵競爭,用競爭激發學生高昂的斗志,發掘學生巨大的潛能。俗話說的好,“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 3.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嚴格監督,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 一個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對于優秀的學生容易做到,對于學習、品質差的學生,要做到就比較困難,可班務工作的重要方面就在這部分學生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