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杰 編者按:黃金周遠行,攝影包里放什么?相機、鏡頭和閃光燈等當然必不可少,然而每次外出您能否備齊器材?在任務急迫時會不會遺漏一些應帶的附件呢?雖然許 多影友外出拍攝時攝影包常常沉甸甸的,但是往往在拍攝現場仍會聽到缺這少那的怨言。其實跟成套的鏡頭、相機身及三腳架相比,一些小附件根本算不了什么,常 備在攝影包里,說不準什么時候就用上了。以下是影友蔡國杰開出的攝影常備物品的一個清單,供讀者參考。 (1)膠卷和電池:膠卷是出行的目的,不過是否得額外多帶幾卷,以免遭遇“彈盡糧絕”的尷尬?由于機內電池的更換有一定周期,為防因疏于檢查或其他意外而“停電”,應該多備一些;要是專用電池在窮鄉僻壤更是難以尋覓,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最好隨時帶一套備著。 (2)遮光罩和濾色鏡:老產品遮光罩不能倒扣在鏡筒上,硬質遮光罩也占地方,塑膠多用遮光罩更便當些;平時并不看重的各種濾色鏡在特定環境中就顯得很有用,而等到用時才想起來就太遲了。 (3)快門線和氣動線:按理說快門線是三腳架的伙伴,但人們時常會忘記帶它,若是支起三腳架時直接用手按動快門,效果大打折扣;氣動快門線跟電子及機械快門線異曲同工。 (4)豆袋和袖珍三腳架:用粒狀聚苯烯發泡材料裝入袋中可做相機減震的支撐“窩”。因為很容易改變豆袋外形,故對于各種鏡頭與機身都能適用,而且在不平的地方也能放置;袖珍三腳架是指一種小型臺式或鉗式三腳架,能把相機固定到桌面或椅背上,起到近乎大型三腳架的作用。 (5)閃光燈和反光板:拍會務和婚禮等活動時自然不會忘記閃光燈,而偶遇其他逆光場合,閃光燈和反光板能使畫面發揮更佳的效果。備用閃光燈應選小巧輕盈的,反光板可用包裝感光材料的塑料復合鋁箔拼制。 (6)閃光燈連動線和同步器:雖不是必備的,然而要是帶上它們,作品的光效會更生動,前者可讓閃光燈離機啟動,后者在多個影友配合下能拍出多燈閃光照明的效果,難道不是極佳的附件嗎? (7)毛刷和吹氣球:清潔鏡頭的必備工具,在惡劣環境中,每次拍完時要求對鏡頭各部位及時清理,否則會直接影響使用壽命,當然放置毛刷和吹氣球時也要不忘記它們自身的清潔。 (8)引片器和暗房袋:引片器和小型黑布袋等附件可防不期之需,若遇拍攝中途臨時調換膠片或相機倒片失靈的情況就能起到“救場”作用;帶有黑布袋的攝影包是一種巧妙的設計,市場上已難買到,中號暗房袋也很輕巧,有時還可以用來充當拍攝微距花卉的背景。 (9)擦鏡布和密封袋:弄臟了的取景器和濾色鏡未必能用吹氣球和毛刷來拭凈,而大張的麂皮價格不菲,近來有一種稱為“神奇拭鏡布”的超細纖維織物據說不錯;密封袋其實是備幾只有韌性的塑料袋,用于大雨時刻裝入鏡頭等昂貴器材——普通攝影包一般難以抵擋惡劣氣候的侵襲。 (10)記錄本和通訊錄:這是一位稱職的攝影師應有的良好習慣,需要時可給創作實踐做好記錄,如外出采風更應隨時書面記錄行進路線、選擇景點、拍攝數據等;通訊錄應記載親朋好友、影友和相關聯系人的電話號碼,萬一有困難就可隨時聯絡他們。 (11)放大鏡和手套:去彩擴社制作照片時,最好帶上放大鏡用于觀察底片;如果備有一副薄棉質手套,那么在整理照片、底片或高檔器材時會用得上。 (12)電筒和卷尺:拍攝夜景,若要調整相機的操作狀態、尋找包內附件等都很困難,此時一只袖珍電筒就能解決問題;另外,將它放在主體的位置點亮時還能幫助對焦。卷尺的作用主要是在近距離下準確測量距離用。 (13)手紙和雨具:這是不講自明的。雨具呢?一件薄塑料雨披就很管用;除此以外還要考慮相機的防雨罩,帶折疊傘的話可選內涂銀白防輻射層的,除了晴雨兩用之外有時還能兼做反光傘。 (14)清涼油和傷筋膏:小小一盒清涼油兼有提神醒腦和防蟲止癢的作用,“仁丹”功效也不小。還有一種港產“萬應白花油”既可內服又可外搽,稍有風寒及腹瀉都能抵擋一陣;“傷筋膏”則除了藥用敷貼外還能臨時代替膠帶用。 (15)太陽鏡和扇子:太陽鏡用于紫外線強烈的季節和地區保護眼睛;在悶熱環境下一把折扇有時也是求之不得的。對于攝影師來說,敏感的視覺和寧靜的心情十分重要,兩者都不一定非得夏天才需要。 (16)地圖和指南針:在外出采風時幫助找尋目的地和辨明方向,有助于節約時間和提高效率。 (17)多用小刀和繩子:一把瑞士軍刀附有多樣工具,新穎的不銹鋼軍用鉗也不錯;一根結實的尼龍繩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在野外。 (18)膠帶和旅行剪:透明膠帶和剪刀經常會用到,可折疊的旅行剪小而輕,不妨把它們放在攝影包里備用。 其他還有一些器材和小件物品,這需要根據每次出行的目的地的氣候、環境等特點來決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國攝影報 |
|
來自: bermuda > 《Photogra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