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宮平滑肌細胞與纖維締組織摻雜而成,故又有纖維肌瘤、肌纖維瘤及纖維樣瘤等不同名稱。按肌瘤生長的部位可分為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三類。本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單發或多發。好發于30歲以上的育齡婦女。臨床所見部分婦女絕經后不再生新的腫瘤,原有腫瘤亦可自然縮小。子宮肌瘤在中醫學中屬“胞宮瘀結”范疇。
(一)臨床表現
(1)月經增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有不規則的子宮出血,這是典型癥狀。 (2)出現貧血,尿頻,尿急,便秘等一系列繼發癥狀。 (3)下腹部疼痛,墜脹感,腰酸背痛,出現痛經。 (4)白帶增多,粘膜下肌瘤尤其懸吊在陰道內的有蒂肌瘤,于感染、壞死、潰瘍、出血時可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 (5)盆腔腫塊,雙合診檢查可捫及與子宮相連的實質性腫瘤。此外,因子宮肌瘤的壓迫可以引起輸卵管位置改變或造成扭曲,常成為不孕癥的重要因素。 2.實驗室檢查 B超、宮腔碘油造影術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可確定位置及腫瘤大小。
(二)病因病機
本病系由氣滯,血瘀,濕熱瘀結,痰積所致。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外因寒氣客于子宮,與內濕相合,瘀血凝結,蘊蓄化熱,胞宮日漸增大。日久則出現崩漏淋漓,面色白光白等氣血兩虛現象。
(三)中醫辨證
(1)氣滯型:小腹脹滿,積塊不堅,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無定處,經前乳房脹痛,易怒,舌苔薄白,脈沉弦。 (2)血瘀型: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口干不欲飲,舌邊瘀點,脈沉澀。 (3)痰濕型:帶下較多,色白質粘膩,畏寒,胸脘痞滿,小便不多,包塊時時作痛,按之柔軟,舌苔白膩,脈細濡或沉滑。
(四)掌 診
在手掌的坎方子宮區域出現島紋,島紋是單純的島紋,而沒有其它紋線侵襲,掌診時一定要看就診者的年齡,有的未婚少女也出現島紋,應提示為子宮肌瘤,由于社會生活食物多含不同的激素,孕婦也不注意飲食,導致少女子宮肌瘤,臨床中發現4歲的女孩患子宮肌瘤的病案。有此紋者,先天生殖器官薄弱,可出現痛經或月經不調狀況(見圖71-1)。
子宮肌瘤掌診歌訣 (一) (二) 坎位上下生命線,蛛絲螞跡把病辨; 掌診婦科問年齡,未婚己婚要分清; 若有島紋坎宮生,早防肌瘤莫輕心。 命線坎宮現島紋,子宮肌瘤隨歲成。 子宮肌瘤紋 圖70 子宮肌瘤掌診示意圖
(五)辨證施治 (1)寒凝氣血瘀滯,加味生化湯(腫瘤良方大全:當歸24克,川芎15克,炙甘草3克,炮姜3克,桃仁3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日一劑濃煎代茶飲。 (2)脾虛濕阻,瘀血阻滯,四君子湯加減:黨參30克,白術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日一劑飯后服,早晚各服一次水煎服。 (3)干血內結:大黃庶蟲蟲丸蒸大黃75克,黃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200克,杏仁200克,芍藥120克,干膝30克,干地黃300克,虻蟲200克,水蛭100克,蠐蟲曹200克,庶蟲蟲100克,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次黃酒吞服五粒,日2次。 處方:生地20克,敗醬草20克,天葵子20克,紫草20克,紅藤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鹿含草30克,半枝蓮30克,丹皮10克,炙龜板15克,鬼箭羽15克,黃柏6克,大黃炭6克,生白芍12克,生甘草10克。 主治:黏膜下肌瘤。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日服二次。 注:可配合使用暢弘牌祛斑貼臍散,療效更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