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生”的心理探析及對策研究
濟源一中:張建波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擴招力度的加大,給我們的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學生之間的層次越來越明顯,“潛能生”越來越多。所謂的“潛能生”就是我們所說的“問題學生”或者說“差生”。那么如何解決好這樣一個“潛能生”問題就成為學校以及任何一名班主任最為關注的問題了,因為隨著學生層次的拉大,學校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想辦法去開發“潛能生”這塊資源;而作為一個班主任他的一大半精力可以說是耗在那些“潛能生”身上的。 當然 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學生總有好的差的。作為一個班主任,既要關心“優生”,又要關心“潛能生”。關心“優生”往往并不難,許多事情,只要班主任一指點,“優生”便立有起色,進步較為顯著;“優生”各方面都不錯,班主任從感情上也容易貼近,自然關心得也較多。但“潛能生”則不然。有些潛能生,不僅學習成績差,且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對某個問題,盡管你班主任早就指出,并反復強調,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犯,你的話就如同“耳邊風”,一點效果也沒有。這樣的“潛能生”,想讓班主任從心底里去喜歡他,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但這并不是說,“潛能生”就沒思想、沒知覺、沒反應,就“無藥可救”了。“潛能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進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關鍵還是看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到位。 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個好班主任,更要特別關注“潛能生”的成長,既然我們班主任要把一大半的精力放在這些“潛能生”身上,與其我們把這些精力用來對這些“潛能生”進行單純的“管理”“壓制”上,還不如把這些精力放在對這些“潛能生”的轉化和發掘上,畢竟很多“問題學生”的問題只是在某些方面, 而在其他方面他們還是很不錯的;同樣“差生”的“差”也只在某些方面,在另外的方面還是可以的, 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把他們的“潛能”給發掘出來,利用他們不差的方面對他們進行轉化。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好班主任,也就要從關注“潛能生”的成長開始著手,并且把最后的基點落在關注“潛能生”的成長上。 一、“潛能生”的類型 “潛能生”的提法過于籠統,是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差,還是學習態度差,學習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質差,還是行為規范遵守紀律差?是個人性格,心理行為有偏差,還是智商偏弱?各種各樣,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潛能生”,而要具體分析。 另外,“潛能生”類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據不同,分析的結果也絕不一樣。有的學生從學習成績看是個“潛能生”,但從思想品德看說不定倒是個“優生”。 再則,所謂“潛能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必然要發生變化的,或則越變越差,或則由“差”變好。關鍵則是我們的工作能否打開他的心靈之門,激發起他成才的欲望,從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轉變。 一般來說,“潛能生”大致有下面幾種類型: 1、從德智體全面發展角度看: 有的學生思想純正、品德優良,但學習成績卻長期處于班級和年級的尾部;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錯,但在思想品德行為規范方面卻很有欠缺,屢犯校紀校規,惹事生非,有的學生則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皆不錯,但身體卻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煩;還有的學生身體挺棒,品德和學習成績都很差,所謂“雙潛能生”,當然這樣的學生是極少數,也應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 2、從智力角度看 有的學生的確不聰明,雖不一定可稱作弱智,但反應的確較一般學生要遲鈍,再加上基礎不好,學習方法不對頭,所以盡管他要學,但積重難返,成績一直在低位滯留,這種情況,以女生為多;有的學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為學習態度一直不夠端正,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績也一直上不來,此情況以男生為多。 3、從心理行為看 有的學生雖竭盡全力,也難有所成,嘗夠了失敗的痛苦,故面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則平時學習尚可,但一到考試就緊張,導致行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緊張,越失常;有的學生則認為眼下努力為時尚早,自己從小學到初中都是靠“臨時抱佛腳”、拼夜車干出來的,現在“苦讀”不合算,不如到時候再說,故而成績也難有起色。 總之,對“潛能生”要具體分析,要辯證分析,要用發展的眼光看。 二、“潛能生”的心理 正因為“潛能生”的類型各種各樣,“潛能生”的心理也不盡相同。在我接觸的一些“潛能生”中,與他們進行了交談,了解了他們的一些心理狀況。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鋼”。這種心理主要是那些學習態度尚端正,但學習成績總是無大起色的學生。他們不是沒有拼搏過、奮斗過,卻一次一次嘗到失敗的“苦果”,于是他們動搖了,退卻了,喪失了“自信”。 2、混。不正視。這種學生雖是“潛能生”,往往因家庭境況較好,而無緊迫感,熱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電腦,看到別人學習艱苦認為是不值得,且尋得“歡樂”、“開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到個畢業文憑就行。 3、悔。這部分“潛能生”,他們對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狀況后悔,為目前差人甚遠而擔憂,為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而彷徨,為沒有正確的“向導”而發愁。這部分人在“潛能生”中絕不占少數。 4、灰。自暴自棄。這也是“潛能生”中一種較普遍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學習方面的“差”,甚或“雙差”,如今已是積重難返,長期以來,老師已經形成了“某某是潛能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見有什么用。特別是那些“雙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師發生過爭執,給老師留下過不好的印象,他們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進的動力,缺乏前進的目標,而采取自暴自棄的態度。 5、毀。這種心理“潛能生”是極少數。他們往往是因為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惱怒,或受到誤解而形成一種扭曲的變態的心理,于是就產生一種想毀掉自己或毀掉別人的念頭,這種人人數甚少,但為害極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處理,往往容易釀成苦果,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當然,實際表現中,情況則更為復雜,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則是既“灰”又“混”,有的則是由“恨”而“灰”而“毀”,不一而足。 三、我的原則及對策 作為一個班主任,對學生特別是對潛能生,要做到:誠、愛、嚴、寬、實。 1、誠 首先要擺正自己與學生的位置,要認識到班主任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同時班主任又是以學生為報務對象的,即班主任是為學生服務的,班主任的任務不僅是教知識,講道理,更是為促使學生成才,成人而創造條件。要讓學生相信你,愿意你為他服務,你就必須堅持一個“誠”字,以誠待人,以誠取信。只要你誠心誠意地去為學生服務,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即使“冰山”也會被你融化的。 2、愛 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高尚的,這是班主任一切行為的內在動力。但一般說來,班主任的愛的“甘露”灑向那些聰明伶俐成績好的學生比較多,灑向那些學習成績差、行為規范差的學生則比較少。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便采取了與此不同的做法,我認為“潛能生”更需要“愛”;較之于好生,“潛能生”更需要關心,需要老師的愛的滋潤。 3、嚴 對學生的愛要在心中,在行動中則表現為“嚴”。學生猶如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蟲的管理,所以還要嚴格,要按照中學生行為規范來約束管理他們,培養他們遵守行為規范的好習慣。 4、寬 對學生在思想教育、行為規范方面要求要嚴,但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又要寬以待人,即使對于那些犯了較嚴重錯誤的同學也要處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動輒定為“品質”問題,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學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級中,我一般不給學生以處分,而是教育從嚴,管理從嚴,處理則從寬,因為這處分很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給他們的心靈上籠上陰影,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終生的遺憾。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要給他們的成長留有充分的余地。 5、實 幫助“潛能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樹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實實在在地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一定要落到實處,而不是“點到為止”。 在實際工作中,我體會到,對“潛能生”的轉化是至關重要的,是難點,也是重點。我們濟源一中的發展要有所突破,要實現“為了全體學生”的目標,重點就在潛能生轉化上;我們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難點就在潛能生轉化上。我們大家都來關心“潛能生”,愛護“潛能生”,“潛能生”就不會再“差”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