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寫作水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題記 寫作,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寫作的認識由淺入深,對于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有所關心。而現今,身為一個中文系學生,對自己的寫作水平自然有高度重視,經過一個學期的關于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敢說對寫作有實質性的突破認識,至少也悟出了些許真諦。 要提高寫作能力,其關鍵之處必定在于日積月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寫作,要注重思維和行為,潛心探究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在生活中積累情感、積累認識,得到獨特的體會,從而寫作。而其潛在的是,提高寫作能力,加強寫作主體的素質是重點;提高寫作能力,相應的觀察、感受、思維、想象能力不可或缺…… 【一】寫作主體的素質 提高寫作水平,其前提便是關注生活,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素養。在生活中積累,向生活深度挖掘。生活素養是人們從事一切文化創造活動的“須根”。它來源于作者對生活投入的熱情,對生活的感覺、體驗,對生活的獨特發現。作家蔣子龍寫《空洞》,是先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有了觸動才想到去寫。他坦言,寫作要找源頭,就要靠生活的積累。古人說:“見的真,方道得出。” 要寫作,應該海納百川,博覽群書。學識修養是寫作活動的基石。學識修養至關重要。知識的貧乏必然造成文章內容的貧乏。司馬遷能學出不朽的史書,其重要原因就是收獲的大量的翔實的史料,把歷史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把歷史事件寫得繪聲繪色,這少不了其學識的淵博。 提高寫作水平,要正其心,誠其意,深其源,成長著,學著養成開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曠達的情思。優秀的人格品味是人們從事一切文化活動的動力源泉。人品決定文品。法國散文大師蒙田在他的隨筆集卷首告訴讀者,他本人就是這部書的全部材料,而書中描繪的全是他的平生事跡。 【二】寫作主體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留意身邊的一切。觀察,挖掘生活中的潛在,觸動心靈,從而寫作。 觀察能力是作者必須掌握的一種最基本的行為能力。微妙往往精深,文學靠的就是細節,而細節卻是觀察的產物。觀察了,便能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施耐庵寫長篇小說《水滸傳》,人物刻畫,事件描寫,是對其社會有相當的觀察了解。沒有對當時環境的敏銳觀察,也是難成其著作的。莫泊桑的《人間喜劇》被譽為“社會百科全書”,觀察能力至關重要,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得而知。 要寫作,我們要隨時感受身邊的一切。感受是寫作行為發生的契機。感受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活動。感受是寫作的開端。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先生曾經說過,“寫好,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說好”。 提高寫作水平,必須經常寫作,筆下生輝,培養寫作思維。思維貫穿于整個寫作過程,滲透在字里行間。在寫作的諸多心理活動中,思維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要寫作,在我們的大腦里要有系統的思維,開發我們的思維潛能。它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后天認真思考的。 寫作,要善于想象,對于所觀所聞之事,應當盡情想象,觸動寫作的靈感。想象也會讓生活變得富有激情。想象是人類創造活動的最重要的心理機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寫作,遵從以上的各個觀點,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需要長期的積累。生活素養,學識修養,人格品味,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等都不是一日而成,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石非水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用心寫作,寫好文章便不是難事,如此而已。 |
|
來自: Naomi Chou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