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知識更新和轉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后的近200年間,第一個百年中知識總量大約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紀60年代以后,人類知識以指數方式增加,最近30年人類新增加知識的數量已超過過去2000年人類所積累知識的總和。國家、企業乃至個人發展的優勢,愈來愈依賴于知識和科技。這既提供了依靠先進知識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有利機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正因為如此,強調學習,進而強調學會學習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學會學習是未來最具價值的能力。正如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怎樣學習,比學習什么更重要。學會學習,是學習方法論意義上的說法。當我們明確了要學什么以后,怎樣學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的問題。它包括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思維、學習意識等問題。 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個學習心態問題,即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學習的問題。會學習首先要有“愛”學習的心態,要培養與樹立“愛”學習的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習的自為、自然狀態為自在、自覺狀態,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 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比較穩定的一種學習行為。會學習要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監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約束的一種自在、自覺、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終其一生都能維持下去的一種學習行為。 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堅持下去,是足以讓人終身受用的。判斷一種學習習慣好與不好的標準,主要看這種學習行為對個人獲得知識、技能以及智力發展意義的價值的大少。即這種學習行為給個人帶來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或那種學習行為是否使你獲得所期望獲得的知識、信息、學問、和技能等等,并且是否能把所獲得的東西轉化為能力,這種能力的應用是否產生預期的效應。 學習意識和學習思維。 學習意識與學習思維主要指的是學習觀念問題。中國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是老師教我什么我就學什么,書本怎樣說我就怎樣學,過分依賴教師和書本,按課堂和書本亦步亦趨,容易滿足于課堂和書本,被動地、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識。形成死讀書、讀死書、學不活教也不活的呆板、沉悶的學習氛圍。惟書、惟師,學生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思維定勢,結果是窒息和抑制了學生的頭腦,使學生喪失了獨立思維的空間余地,嚴重缺乏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精神。 學會學習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克服舊教育體制所形成的窒息學生獨立思維、主動求知、主動學習,從而剝奪學生個性發展的狀況。最根本的就是必須實行教育的創新、教學的創新。從學生本身而言,學生應該自我覺醒、自我轉變、自我調節和自我適應,轉變學習觀念,樹立適應時代的學習意識,培養獨立思維、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人們具有高度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包括學習的創新、思維的創新。尊師不惟師,讀書不惟書,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能動地創造性地學。 學習方法。 一個人即使有著良好的學習態度,如果學不得法、學不得要領,往往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學會學習”更多地是從學習方法的意義上說的,即有一個“善學”與“不善學”的問題。所謂“不善學,雖勤而功半”;“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善于學習、學習得法與不善于學習、學不得法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學習效果。雖然學習方法可以因人而異、各施各法,但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的基本的學習方法都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即勤、思、巧、究。勤——勤讀、勤看、勤聽、勤問,讀書之樂無竅門,不在聰明在于勤。思——思考、思慮、多思,學問之事,欲精其要必須多思、多慮,惟此方能深得要領。切忌浮于皮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巧——掌握學習技巧,善于應變,懂得融會貫通;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懂得調整學習思路和學習策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講究、重視時間效率和學習效果。 究——探究、研究,有一種鉆研精神和探索精神。為掌握知識、學會技能,不畏艱難,刻苦鉆研,努力探索。 |
|
來自: shanxi 讀書人 >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