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
![]()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林清玄的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 很早就聽過林清玄的名字。這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的臺灣作家。 但一直未有緣真正與他的文字面對面。前些日子忽然感覺很縮命,很困惑,很迷茫。便到書店尋來幾本散文集,以解煩憂。由此與他的文字結緣。 一本好書使我認識到文章的好不但在于文字,更深刻的在于文字背后給人帶來的震動和共鳴,并由此認識人生,解讀眼前的困惑,從世俗里、從絕望中、從迷霧的包圍里掙脫出來,超然地看待昨天、今天、明天。 他在《時間之旅》文章里對情愛的認識有這樣一段話:在渺遠的時間過往里,“情愛”竟仿佛一條河,從我們自己的身上流過,從我們的周遭流過,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雙手將它握實,稍一疏忽,它已縱身入海,無跡可循。這是每一個人都有過的凄愴經驗,即使我們能旋乾轉坤,讓時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點,它還是要向前奔瀉,不可始終。 他在《咸也好,淡也好》中對人生的聚與散這樣寫道: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云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愿意品嘗,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他在《黑暗的剪影》中以一位剪影人的剪影經歷告訴我們:“世間沒有真正的黑暗。”即使無人顧惜的剪影也是如此。 他在《水中的藍天》里對人生的進退作了這樣的詮釋: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采取后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進”與“后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覺醒,則后退正是前進。 由于真實人生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所以要緊的是活在眼前,讓每一個眼前都活在最好的狀況,承擔此刻的責任,那么結局即使不能完美,過程也沒有遺憾了。 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在《前世今生》里他這樣詮釋昨天、今天、明天: 我告訴他:“我可以確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它去吧!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來生,就掌握今天吧!” 他在《寧愿作傻瓜》里對個人的修行這樣說: 從悟的境界來講,傻瓜可能比較容易得到開悟,傻瓜并不是真傻,而是在生活里面沒有心機,保持在一種純然的狀態。 他在《清凈之蓮》的這段話深深打動了我: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它讓我明白,唯其柔軟,才能獲得精致人生。 《桃花心木》里有這樣一段話: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它讓我想起自己還有許多親人在不確定中的成長道路。也讓我明白應該如何讓孩子茁壯成長。 一本書一生財富,人生無法離開物質財富,但缺少精神財富的人生是沒有光彩可言的。能與這樣的文字結緣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
|
來自: 翩然歸來 > 《我的文件夾美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