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聽哈佛大學的教授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所有美國的高中生都想上“常青藤”大學,其中哈佛是首選。但是,高SAT分數并不一定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哈佛校長把已成功就讀的學生家長及欲報名上哈佛的學生家長聚到一起開座談會,目的是讓成功的家長傳經送寶。會上很熱鬧,成功者爭相發言,但介紹的育子經驗五花八門,有上補習班的、有干社工的、有舍己救人的、有發明創造的,把其他討教的聽眾搞蒙了,無法復制及普及。于是,大家把目光轉向哈大校長,讓他發表見解,他認為什么樣的學生是哈大想要的。哈大校長沉思了一會兒,回答了一個詞- Commitment,“執著”,每當他面談報名者時,他都讓那個學生舉出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十幾年他/她“執著”地干了什麼事。
“執著”是失敗的敵人,因為它不放棄。我曾接觸及聆聽過多位諾貝爾獲獎者,他們性格、談吐、家庭背景、領域等各有不同,但一個特點及過程是相同的:“執著”,他們不放棄地專著。執著
|
|
來自: linqiaozhi > 《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