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試題匯編之文言文閱讀(4) 一、2010年湖北宜昌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甲詩]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①晴天雨:風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一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 百丈山記① ◆朱 熹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昧險絕。于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數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歷歷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橫照,紫翠重疊,不可殫數。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往來,或涌或沒,頃刻萬變。臺東徑斷,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注釋】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陽市東北與今武夷山市交界處,海拔 6.[甲詩]中作者觀景的時間順序經歷了哪幾個過程?請選取詩中的相關詞句填寫在答案的空格處。(2分) 7.請根據[甲詩] “晴天雨”的注釋和相關詩句提示,說說“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分) 8.請結合你所學過的文言文,解釋[甲詩]和[乙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就( ) 殫( ) 若( ) 或( ) 9.縱觀[甲詩],有人認為是“望”字統領全篇,有人認為是“夕”字統領全篇,你贊同哪種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2分) 10.通讀[乙文],說說作者觀景的立足點在哪里?作者以立足點為中心,共寫了哪幾個方位的景物?(2分) 11.請用“/”線為下邊的句子準確斷句。(2分) 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 12.翻譯下邊的句子。(2分) 臺東徑斷,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13.積累鏈接:請默寫出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頸聯。(2分) 二、2010年湖南長沙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可愛者甚蕃( ) (2)亭亭凈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16.翻譯下面句子。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7.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甚愛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達自己的理想情懷。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在《馬說》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頤借“蓮”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0年湖南婁底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來源:學。科。網Z。X。X。K] A.至于/夏水襄陵B.絕 1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隱天蔽日(隱瞞)B.良多趣味(確實) C.絕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轉久絕(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柳營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作者將景物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景物動態化。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1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文: 四、2010年江蘇蘇州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17~20題。(共12分) 甲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選自《左傳·曹劌論戰》) 乙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師每休舍①,課②將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④者,立斬以徇⑤。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⑥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⑦與謀,謀定而后戰,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軍食,必蹙額⑧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舍:駐扎休息。②課:督促。③注坡跳壕:從山坡上急馳而下,從壕溝低處向上跳。此處指練兵。④束芻: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眾。⑥勞:慰勞。 ⑦統制:武官名。⑧蹙額:皺眉,表示憂慮。 17.解釋下列短語。(2分) (1)三鼓: (2)敗績: (3)不私: (4)恂恂: (5)立斬以徇: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2)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 19.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 【 】 A.甲、乙兩個選段都告訴我們取信于民是戰爭取勝的根本原因。 B.甲、乙兩個選段都沒有對以少勝多的戰斗場面作具體的描繪。 C.甲段中“公將鼓之”與乙段中“皆重鎧以習之”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D.從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飛雖為武將,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風。 20.岳飛是抗金名將,曹劌亦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根據甲、乙兩段提供的信息,請你概括他們分別具有哪些軍事才能。(4分) 五、2010年安徽蕪湖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節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節選)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歸而巖穴暝 暝: (2)野芳發而幽香 芳: (3)而或長煙一空 一: (4)把酒臨風 把: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17.分別概括這兩段文字中景物描寫的內容。(4分) 《醉翁亭記》(節選): 《岳陽樓記》(節選): 18.依據選文,填寫下表。(3分)
六、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題。(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曉霧將歇( )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_________”的語句中。(4分) 七、2010年福建晉江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完成6-10題。(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6、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4分) (1)年且九十( )(2)吾與汝畢力平險( ) (3)汝之不惠( )(4)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識之 C、以 以殘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雖我之死,有子有焉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文字常識論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 B、《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孟子講學游說言論的記錄。 D、《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9、翻譯。(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10、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據。(3分) 八、2010年福建龍巖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10分) 樂廣嘗有親客,久闊①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②聽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處,謂客日:“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頓愈。 (選自《晉書》)[來源:學科網] 【注】 ①久闊:久別 ②河南:郡名,樂廣擔任河南尹。③聽事:官府辦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裝飾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 6.解釋加點詞。(4分) (1)樂廣嘗有親客( ) (2)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3)漆畫作蛇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 8.“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訴了人們什么道理?(3分) 九、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閱讀文言文《桃花源記》,完成12-16題。(10分)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規往( )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芳草鮮美 陶后鮮有聞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D、設酒殺雞作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14.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5.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2分) 發現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談你對作者這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2分) 十、2010年湖北黃岡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題。(共14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滕子京①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②(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③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注釋】①[負]依仗。②[貽]遺留。③[規]勸誡。 21、《岳陽樓記》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其中,形容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的是 。(2分) 22、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或異二者之為 為眾忌疾 B、不以物喜 扶蘇以數諫故《選自《陳涉世家》》 C、先天下之憂而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選自《出師表》) D、子京忽以書抵文正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選自《傷仲永》) 23、翻譯下面各句,并將你翻譯句子的方法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來。(5分)[來源:學科網ZXXK] 句子翻譯: (1)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 (2)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 譯: 翻譯方法歸納: 24、理解填空。(3分) 從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 品質。從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對滕子京的態度是 ,滕子京是一個 的人。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被無數仁人志士奉為座右銘。聯系社會生活,談談這種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2分) 參考答案: 一、6.(2分) 夕茫茫 → 燈火萬家 → 月照平沙 7.(2分)是月光照在沙灘上明白(銀白)如霜的意思。 8.(2分) 就:靠近,登臨;殫:完全,盡;若:好象;或:有的 ; 9.(2分)認為“望”統領全篇的(1分),是從作者觀景的視角來看(1分);認為“夕”統領全篇的(1分),是從景觀的主體內容來看(1分)。(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不分高下,言之成理即可。) 10.(2分)立足點:石臺(1分)。方位:(石臺)東南;(石臺)西南;(石臺)下;(石臺)東。(答對二或三個給0.5分,四個全給1分) 11.(2分)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畫對一處得1分) 12.(2分)石臺東面,小路斷絕,那些畏懼險途的人不敢走(過),到這里值得觀賞的景物也就窮盡了。(“者”“度”“是”“窮”四個關鍵詞的翻譯錯一個扣0.5分) 13.(2分)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錯一字扣1分) 二、15.(3分,每題l分)①多②立③卻,但是 16.(3分)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17.(2分)用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襯托作者的“愛蓮”,表現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 千里馬的遭遇 希望統治者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對君子不同流合污、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贊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三、10.D(“高猿”是一個偏正式的語言單位,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不停頓) 11.A(“隱”是“遮蔽”的意思) 12.B(A項是表倒裝的助詞,可不譯;C項是動詞,“去”的意思;D項是代詞,“它”的意思;題干中的例句與B項都是結構助詞,“的”意思) 13.B(選文第二段先寫水之盛,再寫水之速) (以上四道選擇題均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見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1分),也沒有這樣迅速(1分)。 四、17.(1)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 (2)潰敗,失敗,敗逃 (3)不占為己有 (4)小心謹慎、謙和的樣子 (5)立即斬首(來)示眾 (共2分。對2個得1分,得滿2分為止。關鍵字詞是判分的主要依據。有小毛病,如寫了1個錯別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走下車察看(齊軍)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登上車前橫木察看齊國的軍隊。 (2)(對)遠離家鄉衛戍邊疆的各位將領,派他(指岳飛)妻子慰問他(指戍將)的家人;(對)為國而死的將領,就養育他們的遺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譯,無大錯即可得滿分) 19.A(2分。甲選段未講“取信于民”) 20.曹劌:小心謹慎;知己知彼;相機出擊。(2分,每點1分,用“以逸待勞、隨機應變”的也對,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復給分。意對即可) 岳飛:治軍有方(紀律嚴明,撫恤死傷,頒犒軍吏);取信于民;謀而后戰。(2分,任意答到2點即可,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有人問:“天下什么時候太平?”岳飛說:“文臣不喜歡錢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當軍隊駐扎休整,他就督促將士練兵,都穿上重重的鎧甲來訓練他們。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繩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斬首來示眾。士兵晚上住宿,百姓開門希望他們進屋,沒有人敢進去。軍隊號令“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飛親自為他配藥。(對)遠離家鄉衛戍邊疆的各位將領,派他(指岳飛)妻子慰問他(指戍將)的家人;(對)為國而死的將領,就養育他們的遺孤。凡是有犒賞,都分給下屬官吏,一點不占為己有。(岳飛)擅長以少擊多。凡是有進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員一起謀劃,制定策略后再進攻,因此從未有過失敗。敵人因此議論說:“搖動山容易,搖動岳家軍難。”每次籌集軍糧,(他)一定皺著眉說:“東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飛)愛惜賢能,禮遇士人,謹慎謙和,極具儒將風度,每次辭謝升官,必定說:“將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勞呢?” 五、15 (每小題1分)(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執,拿 16 翻譯下列句子。 (1)這或明或暗、變化不定的,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17(1)主要描寫了瑯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變化。 (2)主要描寫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時的美麗景象。 18 根據選文,填寫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寫人的活動的語句:《醉翁亭記》:朝而往,暮而歸。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把酒臨風。相同的內心感受:快樂(或高興)。 六、9.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0.(1)消散 (2)參與,這里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 11.(1)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2)我們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七、6、(4分,每小題1分):(1)將要、快要。 (2)這里指險峻的大山 (3)通“慧”,聰明(4)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 7、(2分):D 8、(2分):C 9、(1)憑你的(現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平(1分),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2)你的心(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1分),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10、(3分)示例:眾人“雜然相許”(1分) 并紛紛獻計獻策(1分),表明他們是堅決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1分),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 八、6、①曾經 ②意料、想 ③像蛇一樣 ④的原因 7、看見杯中有條小蛇,心里十分厭惡它,喝完后就生病了。 8、告訴人們不要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庸人自擾。(或:凡事應多調查研究,千萬不能見到一點形跡就疑神疑鬼。) 九、12.(1)交錯相通 (2)計劃 (2分,每小題1分) 13.B (2分) 14.(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 或: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2分,“何世”“乃”“無論”必須譯正確,譯對一處給1分) 15.進入桃花源 復尋(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托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十、21.春和景明;心曠神怡(每個1分,共2分)。 22.B(A.①名詞,兩種心情;②介詞,被。B.①和②都是介詞,因為。C.①在……之前;②前。D.①名詞,書信;②動詞,寫)。 23.句子翻譯:(1)啊!(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或:啊!(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2)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中和臉上。 每句2分,大意正確l分,關鍵詞語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翻譯方法歸納: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要忠于原文,譯句要做到句子通暢,還應該有點文采。(1分,以上兩點答對一點即可得l 分。) 24.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友善,愛其才。 德才兼備并又豪邁自負,很少接受他人意見(3 分,每空1 分,意近即可》 25.圍繞“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奮發有為,奉獻社會”等回答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