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一張白紙------寫給妹妹的叨嘮 妹妹今天打電話來,還是因為孩子學習的事。妹妹的兒子6周歲零幾個月,上小學一年級,短短一個多月,記不起妹妹打過多少回電話了。語氣中聽出是對孩子的不耐煩、“操心”,懷疑孩子“笨”、“不懂事”,因為小侄兒的作業做的比其他孩子慢,有時還會忘記做,老師說,小侄兒還太稚嫩,不懂事,學習有點跟不上。每當接到妹妹這樣的電話,我就得給她重復那已經不知重復過多少遍的叨嘮。妹夫自辦駕校又是汽車教練,沒時間也沒耐心管教孩子,妹妹對教育孩子更是無所適從,所以她總希望能從我這尋找到一些對策。 妹妹對孩子的教育太性急了。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就如一張可以任意涂鴉的白紙,等待畫出五顏六色,繽紛的美好圖畫,怎么可以如此輕易地給孩子定論呢? 孩子很喜歡涂鴉,但就是不愛朗讀課文,不喜歡做數學作業,甚至還會找各種理由來推托。因為涂鴉能讓他找到成就感,朗讀課文或做功課,做得不好或速度慢了,家長或老師會心生抱怨,令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向孩子輸送的信息就是:“笨”, 比不上別人。其實,小侄兒聰明,大人對他說話時的不耐煩的語氣、語調,他很快就能感覺出來。正是因為大人的教育態度令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不愛朗讀、做作業。一般來說,小男孩的智力開發相對會遲一些,這不必與同齡的女孩子比,也不要老是拿他與其他孩子比,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2007-10-22) 電話的最后,我給妹妹歸納了下面幾句話,讓她務必記住:教育如小侄兒一樣低齡的孩子,需要耐心等待;保持心靈溝通;發現哪怕是一丁點進步也要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一定要相信孩子;多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不要苛求孩子考多少分,培養他的良好學習習慣最重要。 放下有點發燙的電話,感覺似乎剛上完一節滿堂灌的思想政治課,有點累。難怪曾經有人總結,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不分性別,退休后十有八七都會婆婆媽媽的,攪得其家屬直喊“煩”。但愿,妹妹聽完我的嘮叨后,能借鑒著,并耐著性子教育孩子,以使我的小侄兒能滿懷自信地健康快樂成長,如是,即便讓我這當小姨的再上幾堂“政治課”也樂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