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船營區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協助下,船營教育信息網(http://www.),成立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基層各學校也相繼建立起來各自的校園網站。校園網站在此其間發揮出強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還需要不斷進一步深入開發利用好校園網絡,使其更好為廣大基層學校師生服務。
眾所周知,用鼠標輕輕一點“天下事盡知”。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更具有廣泛性、長期性的特點。現就船營區教育校園網站作用歸納如下幾點:
一、互動作用
校園網站重要特點之一就是互動性。在船營區第11小學校教師都能將自己的精品課件、教案、課堂紀實上傳到校園網站《資源共享》欄目中。這樣不論是本校還是其它兄弟校的教師們都可以上網瀏覽,真正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又如實驗小學鄭益民老師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文章被點擊率達135次,同時也看到了很多教師相關的評論,這無疑對于文章作者還是觀看的人都有所多啟發。
再如船營區實驗小學校園網站《家庭教育》欄目中,四年二班 朱樂家長寫的《讓孩子像‘樹’一樣成長》的文章點擊達35次。
建議網站上再創建一個《家長信箱》欄目就更好了,專門收集所有社會、家庭的意見和建議,無論好壞,我們都認真研讀、仔細對待,這樣校園網站就能更好的為學校教育教學、家庭教育和學生成長服務。
要重視網站互動性的建設,不但為每一個欄目開放了評論功能,同時設置了留言功能,這些留言和評論是每位上網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的。
二、引導作用
校園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領導與教師、教師相互間、教師和學生間,起到了引導溝通的重要作用。我們向教師學生傳遞這樣的信息—校園網站以師生為本,關注教師學生的發展,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工作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服務教師與學生,這將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我們所有的努力只有在廣大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們要引導教師、家長和同學們多上傳一些有感染力的音、視、圖文作品。引導所有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做一個自豪的人、自信的人,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成為國家的棟梁。
為此我們將致力于為改變學校校園網站而不懈努力。希望每一位教師、家長和同學都能夠為校園網站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從而達到船營區教育教學宏觀發展的預期目的。
三、育人作用
㈠、宣傳報道校園活動。
我們充分發揮網絡快捷傳播的特點,及時報道校園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吉林七中校園網站《辦學宗旨》欄目中的《濃郁的校園文化》一文點擊率達530次,師生都很受益。再如小學網站上教育教學公開課、學生大隊會、學生文體活動、學雷鋒活動等欄目的點擊率也都很高,具有很強的輻射作用。
這些欄目中的活動再配以相應視頻、音樂和圖片,使其影響力得到更大的傳播和延伸。
㈡、上傳優秀教育教學文章。
對于一些精品優秀文章,我們及時加以推薦。例如船營區第21中呂丹老師的《愛與堅冰的力量》、船營區實驗小學甘澤杰校長的《名優教師實踐探索》、船營區11小學錢絮然主任的《傾心營造綠色校園文化氛圍》、搜登站中心校張玉華老師的《育人之路……》、船營區23小閆立恒老師的《淺論陽光體育的指導與管理》等論文都是通過校園網發表的,這些教育教學文章,營造出濃厚的船營教育教學理論氛圍,大大增強廣大教師發表文章的積極性。
㈢、組織各類活動。
一個網站要吸引學生,還要有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為此網站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網上書畫展》、《網上辯論賽》、《網上‘真我風采’攝影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充分拓展廣大學生的業余活動空間,增強廣大學生參加網絡各項活動的積極性。
㈣、開展咨詢服務。
通過郵箱、QQ群組和空間開通網上心理咨詢,對于學生詢問學習、感情、入團等問題,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予以解惑答疑 。
㈤、及時傳遞各類時事。
為了配合不同時期的需要,在宣傳報道不同時勢內容。如五四青年節,掛出標語—“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努力學習為校爭光!”;為了鼓勵學生充滿信心,沖刺中考,掛出“我微笑,我能行;充滿信心,沖刺中考!”。
四、窗口作用
校園網站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宣傳學校,結合校園實際情況,設置相關欄目。例如七中設置欄目有;專題報道、圖片新聞、論壇交流、網上辦公、學校簡介、黨團建設、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師專欄、校技術處、招生信息、政策法規、校內通知、原創文集等。再如三十中設置網站導航有:學校簡介、領導班子、辦學特色、學校風采、名師薈萃、教學成果、翰墨書香、課余生活、校園動態、校園文化、才藝彰顯、青春寄語、黨建工作、人事制度、工會組織、師德建設。這些欄目對于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發展史有著重要作用,事實證明學校廣大教師都有高昂的工作熱情,他們都竭盡全力地做好本職工作,工作干得有特色,讓廣大學生為有他們這樣的教師節和學校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網絡的技術手段是實時的、雙向的、交互的。這正是網絡教育真正優勢所在。
網絡教育的優勢有以下幾方面:
㈠、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交互性、打破了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這種交互性是近乎實時的、并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加以實現,如:博客Blog、電子郵件E-mail,BBS,網上在線交談等。
㈡、 學習的異步性:利用網絡開展遠程教育,可全天24小時進行,每個教師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學習時間、內容和進度,可隨時在網上下載相關學習內容或向同行、導師、專家溝通交流。
㈢、學習信息的廣泛性:網絡同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可實現虛擬圖書館、虛擬實驗室、虛擬課堂等;為教師學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資源,引導教師學生由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
㈣、 評價的及時性:在傳統的遠程教育中,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是件非常困難的事,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形成性評價是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策略。通過網絡評價系統,使教師和學生及時得到相關學習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便于教師與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
網絡使我們的教育如虎添翼,讓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做得更好!讓教師學生與學校心與心貼的更近,“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通過校園網站,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教師專業化、教師的專業發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已成為當今世界教師發展關注的焦點。實踐證明,互聯網絡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神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彩的世界,它連接了一份夢想與光榮。如果我們“網住”了今天,那么明天我們就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