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知識初學者必讀(2)——色彩的基本理論上篇教程中我們認識了許多生活中美麗的色彩,但如何去了解色彩以及運用色彩,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的學習色彩的理論知識,下面這篇教程我們將共同學習色彩的產生、色彩的表示以及色彩的分類。 1. 色彩的產生——色就是光我們知道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不但看不見物體的顏色,甚至連物體的外形也分辨不清。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沒有光就沒有色,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現。 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色彩與光的關系,我們可以分以下四種情況進行分析: ●人們之所以能看見色彩,是因為光直射時直接傳入人眼,視覺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當光源照射時,如遇玻璃之類的透明物體時,人眼看到是透過物體的穿透色。 ●當光源照射物體時,光從物體表面反射出來,人眼感受到的是物體表面色彩。 ●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物體的干涉時,則產生漫射,對物體的表面色有一定影響。反映到人眼的色光將比物體本身色彩深一些。 2. 光的構成——光是電磁波光的物理性質由它的波長和能量來決定。波長決定了光的顏色,能量決定了光的強度。光映射到我們的眼睛時,波長不同決定了光的色相不同。波長相同能量不同,則決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太陽經過三棱鏡折射,投射到白色屏幕上,會現出一條美麗的光譜,依次為紅、黃、綠、青、藍、紫七色。當白光經過三棱鏡時,由于不同波長的折射系數不同,折射后投影在屏幕上的位置也不同,所以一束白光通過三棱鏡可分解為七種不同的顏色,這種現象稱作光的分解。日光中包含有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混和在一起并同時刺激我們的眼睛時,看到的是白光;在分別刺激我們的眼睛時,則會產生不同的色光。 簡單地說,光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電磁輻射能。我們肉眼所能看的光線,稱之為可見光。此外光波的長短產生色相的區別,即紅色光的波長最長,紫色光的波長最短。相應的在色彩中,紅色傳遞的訊息也就最遠,而紫色傳遞的訊息則最近。 此外,波長在380毫微米以外,有使人體皮膚變黑的紫外線光線,波長在780毫微米以外,能產生熱量的紅外線。還有可以透過物體的其他射線,這些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光,要通過儀器才能觀測。 3. 色彩的表示因為色彩是世界通用的,所以必須要制定一定的標準來表示。我們常用的色彩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印刷色CMYK;另一種是數碼色RGB。 3.1 CMYKCMYK是印刷使用的四種基本顏色的大寫字母。C是藍、M是紅、Y是黃、K是黑。 CMYK混合起來可以生產幾乎所有的色彩,混合后的色彩不但色相發生變化,而且明度和純度都會降低所以混合的顏色種類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濁,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狀態。所以把這種混合方法叫做減法混合。 例如我們用顏料畫畫時,一個色彩調的顏色越多則色彩就會越暗濁。所以也稱CMYK混合為色料的混合,即使用水彩、水粉、油畫顏料進行繪畫時,混合顏色的方式。 印刷時,主要采用的色彩模式就是CMYK色彩模式。 3.2 RGB電腦顯示器等器材所顯示的色彩就是色光,而RGB就是色光的三原色。 RGB參與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出的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種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則成為極強的白色光。所以把這種混合方法叫做加法混合,即RGB混合模式。 光電成像領域主要就是運用這種加法混合模式。 4. 色彩的分類我國古代把黑、白、玄(偏紅的黑)稱為色,把青、黃、赤稱為彩,把它們和稱為色彩。現代色彩學,也可以說是西方色彩學,也把色彩分為兩大類,即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4.1 無彩色系無彩色系是指黑、白以及各種明度的灰色。值得注意的是,在色彩學上,無彩色也是一種色彩。 4.2 有彩色除無彩色系以外的所有色彩均為有彩色。色彩的狀態,可以用色相、明度和純度來表示。 4.3 特殊色在實際應用中,還有一類色彩在使用時的效果不同于以上兩種色彩,具有特殊性,被稱為特殊色。比如金色、銀色、熒光色等。特殊色經過特殊技術處理后能表現出不同的光澤效果。 這個篇幅的教程使我們知道了一些最基本的色彩理論知識,在下一篇教程中將為大家介紹色彩屬性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