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的老婆和學理的老公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男人和女人有著太多的分歧,但生活卻又偏偏在這火與水中演繹出無限精彩。
我和老公的生活似乎沒有這么的“水火不容”,但卻有別樣的小分歧和大樂趣。只因為我們是:學文的老婆和學理的老公。
我,畢業于京城某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他,畢業于京城某大學計算機系,工學學士。
學文的人和學理的人天生在性格上會有一些的差異,再加上后天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的影響,這種差異會越來越明顯。
人的性格會決定一個人擅長什么與不擅長什么,有的人就喜歡鼓搗文史哲,有的人就喜歡研究數理化。所以,從根本上說,文科生與理科生在性格上就是有根本的差別,正是這種差別導致了興趣愛好的不同,學習專長的不同,文理科選擇的不同。
我上高中的時候,文理科成績比較平均,都還不錯。當時選擇文理的時候可真是讓我煞費了苦心。眾所周知,學理選擇范圍寬一些,高考也相對容易一些。學文好玩兒一些,但高考會相對難一些。我當時思考了很久個中的利弊,就差拿出鋼镚兒猜蹦兒了。可就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我還是覺得文史類的學科更適合我。理化真的很讓我頭疼,我真的不想再碰了,雖然我的物理化學成績也都非常好,在我們那所市重點中學我也是名列前茅的。
后來我就去了文科班,成為了一名文科生。但我的高中三年包括后來上大學之后的學習中,理科學科一直是為我提成績的。由于身在文科班,身邊不乏文科成績特別優秀的同學,我的文史哲成績反倒不是特別特別突出了。比如高考,我的數學成績是我所有科目中成績最好的,比如大學時候學習高數,我兩個學期的期末考試都是滿分,還有邏輯學,我也學的非常好。
當時我們的文理界限非常明顯,高考中根本找不到物理化學的影子。那會兒3+2的高考學科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學科分界太過明顯,不利于人才的培養。現在的3+X真的科學了很多。
說了這么多,似乎跑題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中,或者說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中,可以有側重,但絕不能有空白。科學知識要有,文學知識也要有,物理化學要懂,歷史政治也要有所涉獵,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會生活,懂生活。
一個家庭中也是如此。感性的文科生與理性的理科生的完美碰撞,生活也就多了很多精彩。
當我在大學校園里往返于圖書館,抱著郁達夫徐志摩沈從文感受著頹廢愛戀和邊城小鎮的淳樸的時候,我的老公正一頭扎進潘家園舊貨市場尋找著一元錢一本的錯版計算機雜志,他的樂趣正在于此。
當我站在大海邊,傾聽著海浪陣陣感慨生命的渺小的時候,他在一旁上躥下跳的忙著抓小魚抓螃蟹。
當我為一場雨的不期而至覺得格外郁悶而心情非常不好的時候,他卻在想著出門一定別忘了帶傘,家里的窗戶關了沒有啊。
……
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感性著,理性著,卻缺一不可。
說幾個有趣的學文的老婆與學理的老公的生活趣事。
有一次,我們倆去北戴河,早晨去海邊散步。漲潮時分,波浪洶涌,海浪一陣陣的沖上岸又退回去,一會兒送來一會兒帶走一些貝殼一類的東西。我站在海邊看著海浪,對老公說:你看,大海是寂寞的,它在為自己選朋友呢。老公看著我不屑的說:不就卷走了幾個貝殼么,有什么的啊。
上了一天的班,我的腿特別疼。晚上躺在床上,覺得兩條腿特別沉,里面還一絲絲的疼。我對老公說:我腿不舒服,疼,那種感覺就像里面是一堆肥皂的小泡泡,在一個個的破掉。老公說:不就是要抽筋兒么,我給你揉揉就完了唄。
對于女兒的未來,我有自己的設想。我希望她能學跳舞,然后擁有修長的身材;我希望她做個有學識的姑娘,有修養;我希望她能會彈鋼琴,有優雅的氣質……當然,這都是我的心愿,成不成還要看孩子。老公對閨女的未來也有自己的設想:去踢女足吧,能鍛煉身體還能為國爭光……
最有趣的一件事兒發生在最近。一天,老公在QQ上發給我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兩個人老了之后還要互相扶持、提攜,同時還發送了一張圖片給我。我當時就恍惚了,這是我的老公么,怎么這么感性了?轉性了么?我一邊接圖片,腦海中一邊想象著圖片的內容:夕陽下,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互相攙扶的背影……很快,圖片收到了,我打開一看,霍~~~
啥叫本性難移,這就叫本性難移,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