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斗中,除非是實力相差極其懸殊,否則挨打是難免的,拳臺上還好些,有拳套的保護,挨上最多是個KO,一般出不了大事。但自衛格斗中就不一樣了,沒有什么保護,還有器械,挨上一下后果可能就嚴重了。經常可以看到本來占優勢的人被一下打倒,結果就再也沒機會站起來。所以必須要了解哪些打是你挨得起的,哪些打是你挨不起的,在避無可避只能硬挨的時候,通過合理的技巧把自己受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前面講過,自衛格斗的攻擊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對方瞬間失能,迅速喪失反應能力和反抗能力。那么從挨打的角度來說,當然就要避免被對手成功失施失能性攻擊。 我初中時看過一場打架,至今印象很深刻,那會八十年代末,還是比較亂的時候,放學回家時看到有一個人在和三四個人打,那一個人明顯是個老手,另外那三四個人追著他打沒占著什么便宜,但有一個人突然從他側揮出一拳,正打在他下巴上,一拳就把他打倒了,幾個人一擁而上一通亂踢亂踩,打得無法動彈。我當時離得比較近看得很清楚,那一拳不管是瞎蒙的也好,有心打準的也好,被打倒那個人倒地后連抱頭團身自我保護的意識都沒有了,明顯處于半休克狀態,任由周圍幾個人踢打。 以群毆來說,身上被砍十幾刀還能浴血反抗的很多,但一棍敲腦袋上這人就算完了,不是說這一棍就打死了,而是打蒙了,達到了失能性攻擊的效果,周圍人這時再攻擊你就完全沒有了反應能力和反抗能力,連看著自己挨打都做不到,經驗再豐富的也只能是任人宰割了。 為了不讓對手成功對你實施失能性攻擊,下面幾個部位是需要在打斗中重點保護的: 頭部: 頭部整體肌肉少,神經暴露,而且大小腦、腦干都經不起劇烈震蕩,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挨上一記重拳雖然不至于馬上打倒,但都會產生幾秒鐘的暈眩,很容易被對手趁此機會繼續下重手攻擊。前額比較堅硬,在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抵擋拳頭的攻擊,但器械打過來照樣頂不住,所以頭部在任何時候都是重點防范部位。 下頜: 下頜雖然也屬于頭部,但是是頭部唯一可活動的關節,兩邊以類似掛鉤的結構與顱骨相連,固定性差,而且形成一個省力杠桿,被重拳擊中時如果牙沒咬緊,很容易可以導致關節錯位,產生劇痛,更重要的是劇烈震動大腦,產生劇烈暈眩甚至休克,格斗比賽擊倒多數都是打下頜造成的。 頸部: 頸部正面有喉節,側面有大動脈,后面有小腦和腦干,擊中喉結馬上呼吸困難,失去反抗能力,大動脈、小腦、腦干部位被重擊都會導致強烈暈眩甚至休克,完全失去反應能力。 心窩: 就是一般說的胃口,正好是胸骨和腹肌之間的縫隙,是骨骼和肌肉都保護不到的地方,而且神經密布,輕力擊打都會讓人非常難受,受重擊后根本無法直起腰來,基本抗擊反抗能力,后果嚴重的可能導致胃部破裂致命。 軟肋: 肋骨最下端的一對,這一對是軟骨,缺乏強力支撐,內部是肝脾等內臟,擊打后氣息不順而且劇痛,難以直起腰,重擊可能導致內臟出血致命。 腰部: 腰部是指肋骨以下胯骨以上的部位,起著支撐軀干和傳導重力的作用,這一段除脊椎外沒有別的骨骼支撐,完全是肌肉拉扯固定,腰腹肌肉用上力時可以產生很強的力量,但在打斗中腰腹肌肉是處于半放松狀態,如果遭到暴力打擊,輕則腰部肌肉挫傷,產生劇痛,暫時喪失運動能力,重則椎間盤脫出,腰椎損傷,壓迫神經,使人疼痛難忍,活動受限。甚至下肢癱瘓喪失活動能力。此外腎臟緊貼腹后壁,有豐富的血管。外部肌肉薄而且沒有肋骨保護,遭到擊打很容易造成出血破裂,引起嚴重后果。 襠部: 這個不用多說了,什么地方抗打這里也抗不了打。 以上幾個部位是屬于在打斗中挨不得打的位置,如果遭到重擊就會馬上失去反抗能力,也可能產生致命的后果。在打斗時最怕就是遭到失能性攻擊,只要你的斗志夠強,哪怕胳膊被打斷,哪怕被捅上幾刀都還有能力繼續戰斗,但是被打到上述部位的話,要么是直接失去意識,要么是人根本無法忍耐的疼痛或者難受感覺,都是超出人體承受極限的強刺激,不是憑斗志和求生欲望能夠克服的了。 其實也不用過于害怕,只要你隨時保持好正確的格斗姿勢,大多數要害都自然地受到了保護,正面對抗中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到這些地方,主要是在一對多時要預防對方偷襲打擊這些位置,如果被偷襲到這幾個部位,瞬間失去了戰斗力,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
|
來自: fu33 > 《運動、體育、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