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牛皮癬 疾病概述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又稱牛皮癬。銀屑病成因復雜,與遺傳、感染、內分泌;免疫和神經精神因素有關。皮損特征為紅斑上覆蓋著銀白色鱗屑,中醫稱為“松皮癬”。 臨床表現 皮損邊界清楚,表面覆蓋著多層銀白色鱗屑,用刀片刮之可見層層脫落。刮去鱗屑后可露出紅色有光澤的薄膜面。繼續用刀刮紅色薄膜面,可見點狀出血點。皮損形態不一,可呈點滴狀、斑塊狀、地圖狀、錢幣狀、環狀或半環狀、蠣殼體,以及大片彌漫性皮損。 銀屑病一般分為尋常型、紅皮病型,關節炎型,膿皰型,以尋常型最多見。 ① 尋常型 原發疹為帽針頭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里淡紅色,境界明顯,表面被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后可見薄膜和點狀出血。皮損形態有多種,如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等,常伴不等程度搔癢。皮疹好發于頭皮和四肢伸側。頭發上損害常致毛發成簇,但不伴脫發。少數病例可累及瞼緣、口唇、頰粘膜、龜頭及包皮。甲板常呈“頂針狀”點狀凹陷,亦可變黃,增厚及指甲剝離。一般冬重夏輕,常反復發作。病程分三期:進行期,皮損發展較快,此時,正常皮膚若受機械刺激,如注射、外傷等,可于受刺激處發生銀屑病皮損,稱為同形反應。皮損基本穩定,稱為靜止期。皮損變薄減少,中心變平周圍出現色素減退暈,稱為消退期。本病進行緩慢,易復發。 ②紅皮病型 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反復出現大量脫屑。可殘存部分正常皮膚如島嶼狀。常伴發熱,關節痛等。本型多見于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因治療不當,如外用強刺激性藥物或長期應用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誘發。 ③膿皰型 較少見。在尋常型銀屑病皮損的基礎上,突然出現密集、針頭大至栗粒大膿皰,易融合成大片,迅即干涸、結痂、脫屑,但可反復發作。部分病例,亦可出現在正常皮膚下。皮損可局限或泛發。發作期常伴寒戰和高熱,偶有內臟受累。 ④關節型銀屑病 很少見。 除有上述三種類型的皮膚、粘膜及指甲損害外,還可累及任何關節。單個關節或多數關節可同時或先后累及,特別是指(趾)關節。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重者,大關節可以積液,甚至畸形,皮損易有滲液和結痂。皮損和關節病變嚴重度常平行,但出現的時間不一定一致。 X線片顯示軟骨消失,關節面侵蝕,關節腔狹窄,骨質稀疏和囊狀改變伴軟組織腫脹。 治療建議 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常用的藥品有:口服維生素類、乙亞胺、乙雙嗎林;外用水楊酸軟膏、曲安萘德(去炎舒松)、糠餾油、黑豆餾油、皮炎靈或酒精溶液外搽患部。 也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選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 注意事項 1. 保持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心情愉快,注意衛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治療慢性病灶。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厚味,不吃高熱量動物食品,如牛、羊、雞、魚、蝦等。戒酒,不抽煙。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