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雨》 朱劍霞
雨聲是天空在說話。 聽雨的心情真妙。 聽雨,我靜靜地立著,沉浸在自己心造的聽雨的意境中。 馬蹄聲,孤獨而又憂郁地自遠而近,撒落在沉默的街上,飄灑的雨開出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我立著,一乘古舊的黑色馬車,空無乘客,徐徐地從我身側走過。我疑惑它是載著天語,沿途灑下天空絮絮的思念,遂又自近而遠地消逝。暮色下垂,思想的鳥兒在翱翔,從銀灰的羽翅間抖落一些思索在我心上,我傾聽著雨,傾聽雨的低訴,傾聽雨的哀怨。 我想起,杜甫在成都郊外的草堂,在那暫得溫飽的歲月里聽雨,一番感激上蒼、感激自然的好心情油然而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雨,是春天的甘霖,是眾生的希望,淅淅瀝瀝,動人心弦。 聽雨,聽出好心情的還有不少詩人,還有不少佳句。李商隱在竹塢水榭邊聽雨:“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觸目景象衰敗,雨聲卻入耳動聽。這秋雨也給人慰籍。雨打菖蒲,唐寅在聽雨:“五更彈雨和漁歌”,夏天的雨如此令人亢奮,竟是自己心中彈出的樂曲,和著那悠揚的漁歌。 聽雨,是一種享受,難怪古今文人都曾聽雨,都愛聽雨,聽其聲,聽其調,聽其韻。鄭谷在春花欲開時聽雨:“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此景此情多愜意。“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春風輕拂,春雨輕飄,人如夢中。 聽雨,聽出一番感慨,聽出一絲愁緒,聽出一種怨恨,聽出一種激情。岳飛在《滿江紅》中高唱:“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晏幾道在《臨江仙》中低吟:“落花人獨立,微雨雙燕飛。”蔣捷的《虞美人》嘆道:“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高爾基在散文詩《海燕》中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下雨時景色很美。雨可洗出一片清新:“渭誠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雨可織成一片憂愁:“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觀雨,能領悟出深深的思念:“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觀雨,能領悟到美妙的春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觀雨,雨不經意的溜到你的身邊,陪伴你,陪伴你徜徉在你心馳神往的世界里,那是精靈的呢喃! 雨聲,是一種愁苦的聲音。秦觀在雨中慨嘆;“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多少人有這樣的感覺,你聽:“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雨聲,是一種孤獨的情調。“苔色滿墻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一夜的雨聲給孤獨的鄭谷帶來一夜的無眠。“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孤獨的劉長卿偶然重逢好友,“細雨濕衣”渾然不覺,但短聚后的別離將更孤獨難堪。“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這抱負的難以實現,這政治的孤立,在風雨中尤覺難堪。“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晚年孤獨已甚的李清照,哪里忍受得了這“小風疏雨”啊? 雨聲,蘊含著人生命運坎坷的韻味。司空曙的“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李商隱的“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顯示了他們何等悲涼的人生境況!李煜的“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就是他人生的凄涼寫照。“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經歷的又是怎樣的人生遭遇?還有那李清照“次第豈無風雨”的人生慨嘆,這變幻不定的風雨,寄托著多少莫測人生的韻味! 有時,雨就是淚,淚就是雨。“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日暮酒醒人已去,滿天風雨下西樓”,“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這些都是離別時的雨,又都是離別時的淚。“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又是狂喜的淚,狂喜的雨。 聽古時的雨,聽今日的雨,聽朝朝暮暮、年年歲歲的雨,飄飄的,嘩嘩的,淋得這人,淋得這心,不知啥個滋味? 聽雨,“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聽雨,我靜靜的立著,沉浸在詩人創造的意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