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大公開 (一)植物快繁的苗床類型和制作方 一般生產者都是采用室外育苗的方法以發展規模和節省成本,下面介紹室外苗床的類型: 1、全基質型苗床(無土苗床) 全基質型苗床又稱無土苗床,底層用水泥制作或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開,其上先鋪厚度10-15厘米的碎石(或石子),石子上再鋪一層10-15厘米厚的粗沙(或珍珠巖與粗沙各半,或珍珠巖、粗沙、草泥炭各1/3)。為了便于操作,苗床寬度一般為100-130厘米,長度根據具體田塊而定。 這種苗床的優點是:1、由于與土壤隔離,土壤中的微生物不會浸染、危害植物插穗;2、透水透氣性很好,不會因水分過多而窒息;3、因為以無機物為主,微生物難以藏身,消毒容易徹底;4、苗床可以反復使用,每年能在同一張苗床上育苗5-8批。 2、免移栽薄基質苗床 直接在土壤上面鋪上4公分左右的粗沙,插穗插入粗沙之中,在粗沙透氣的環境中生根后向下面的土層中深扎。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1、節省材料;2、插穗生根后可以不用急著移栽,讓她在有土的條件下生長,直到休眠期安全地移栽出圃。缺點是:由于與土壤接觸,微生物較多,要注意經常消毒。 3、容器式育苗 采用穴盤或育苗杯,在其中放入基質(一般珍珠巖、蛭石、泥炭各1/3),插穗直接插入基質,待生根后進行無土栽培,成苗后連容器銷售。 這種方法的優點:1、基質一次使用,不會有病菌累積;2、容器苗是國際標準化栽培的趨勢;3、容器苗打破了苗木銷售、移栽的季節,隨時可以銷售,隨時可以遠距離運輸移栽。
對大多數植物,要盡量選擇 1-2 年生的幼樹做取材母本,幼齡母樹上的幼嫩枝條皮層分生組織的生命活力很強,容易被誘導出根系。無法找到幼樹的情況下要對老樹進行幼化處理。 剪取的材料要注意保濕,盡量放在封閉的塑料袋或桶中,并避免強光照射。如果遠距離運輸,要防止材料發熱或風干失水。 盡量在早上取材,此時葉片內的水分充足,并且早上的光照弱,空氣濕度大,葉片不容易失水。 盡量進行繼代培養,即在已經培育出來的無性世代后代上進行取材,許多品種開始很難繁殖,但隨著無性世代的延續,成功率越來越高。 取材后,要盡量在最快時間內進入下一步——育苗材料的處理 (三)育苗材料的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 在20千克水中充分溶解 將材料插入沙床。根據材料的葉片大小,一般每平方米可插入1000-1500株甚至更多,以葉片不相互重疊為宜。插入只是起到固定作用,不必插入太深,許多植物即使不插入也能生根。 水分管理。室外育苗,使用電子自控育苗儀控制的噴霧系統,根據天氣情況調整有關參數,使植物葉片干干濕濕,既不萎蔫又不因長期水分過量而腐爛。 補充營養和消毒管理。生根前每隔5-7天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甲水溶液,同時在該溶液中加入JH-3通用強力生根劑(每20千克上述溶液中加入 關于插穗的其它處理 生根阻礙物質的處理 一些很難生根的樹種,可能是因為組織內含有一些能夠阻礙生根的物質,如單寧、樹膠、松節油、樹脂、香脂、氧化酶等。選用適當的溶液浸泡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前人已經研究過的方法如下:1、樟樹、一品紅、冬青、衛矛、大戟用清水浸泡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在多菌靈消毒時延長浸泡時間至2小時以上。2、杜鵑、洋薔薇等用1%-3%的酒精溶液處理2-6小時有效。3、楊梅、栗可以用0.05%-0.1%的硝酸銀處理。4、水蠟、女貞、黃櫨、月季等許多樹種用0.1%-0.3%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處理有效。 生根促進物質和營養物質的處理 一般植物用強力生根粉JH即可,這是一個通用配方。 插穗消毒處理 一般用700-800倍多菌靈浸泡處理。也可用0.1%-0.3%的高錳酸鉀浸泡。有其他特殊病害的植物使用相對應的有效殺菌劑。 由于樹種不同,某些植物有自己易感染的病害,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例如葡萄的霜霉病是育苗時應該重點控制的,如果發生嚴重,則在生根時葉片也已經枯萎,整個植株還是容易死亡。霜霉病的控制可以經常噴施疫霜靈等農藥,其它植物的特殊病害也應使用相對應的藥物。 刻傷處理 為了提高生根的效率,對于難以生根的樹種如杜鵑、槭、木蘭、冬青、針葉樹種可以在藥劑浸泡前進行刻傷處理。方法:用鋒利的刀尖在插穗基部刻劃幾條深達木質部的縱傷口。當然,對于一般做法容易生根的樹種或材料能簡化的盡量簡化操作,只要能達到生根的目的,越簡單越好,不要自行復雜化,以免影響工效。 (四)育苗材料的培育管理 1、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快繁技術的核心,成敗往往就在于水分的管理。 通過育苗儀間隙噴霧的控制功能,使材料的葉片保持水分的平衡,不至于干枯萎蔫。噴霧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提高苗床基質的濕度,而是提高葉面的濕度。葉片的濕度能夠保持,苗床基質自然不會干燥。 在每一個育苗者學習育苗的初期,間隔時間的長短最好通過多觀察而獲得相關感官知識和經驗。未生根材料的噴霧標準是:當上一次噴霧后葉片水分逐步揮發,到2/3葉片剛干,1/3葉片仍然有水分的時候,開始下一次的噴霧。材料生根后,噴霧間隔的時間相對逐步延長。以次標準來設置育苗儀的間隔時間。嚴格地說,每種植物葉片的結構不同,水分揮發的速度也不一樣,因此開始育苗時多觀察是有好處的。每次噴霧的時間與噴頭種類有關系,標準是把葉片正好均勻噴濕。一般的噴頭只需噴5-10秒就可以了。 設置間隔時間的做法看上去好像“呆板”、“不智能”,但實際上是最保險、最科學的。筆者曾經也使用和開發過濕度探頭、電子葉片等只能形式,但是植物的影響因素太多,想智能而最終會導致失敗。 2、消毒殺菌管理 苗床基質消毒:在沒有植物的基質上消毒,可以使用高濃度消毒劑,如1%的高錳酸鉀等常規消毒藥物。每批苗木出圃之后都要進行一次比較細致的消毒,盡可能減少上一批育苗時殘留的有害微生物。 殺菌劑使用:育苗過程中,每隔5天噴一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退菌特、根腐靈等廣譜殺菌劑)。對于易于發生特殊病害的植物則還應同時使用特效專用藥劑,如白粉病和黑粉病需要用粉銹靈,霜霉病需要用甲霜靈(疫霜靈、乙磷鋁)。 3、光照管理 棚內育苗可以適當遮蔭,一般植物使用遮蔭率30%左右的遮蔭網即可,不要過分遮蔭。 全光照育苗則無須遮蔭,但要設置育苗儀的間隔時間更短以防止日灼燒苗。 4、溫度管理 自然溫度育苗:只需注意在夏季打開大棚的四周,注意通風降溫。加上噴霧本身的降溫效果,一般能夠獲得較好的育苗效果。大棚育苗在秋季11月份溫度下降時逐步封閉大棚,以達到增溫崔根促長的目的。 5、營養管理 每隔五天噴一次低濃度營養液,生根前噴0.2%的磷酸二氫鉀(同時,每20公斤水中加入 (五)采穗母株的特殊處理方法 許多生根困難的樹種或品種,在采條之前事先對枝條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可以提高插穗生根能力。 黃化處理 黃化處理能抑制生根阻礙物質的生成,增強植物生長激素的活性,同時又可以使插穗的木質化進度減慢,保持組織的幼嫩性。 環剝處理 環剝能使枝條上部輸送來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質儲蓄在環剝口的上部,使生根所需的有效物質更充足。方法:在新枝條的基部環狀剝皮0.5-1.5厘米,待15-20天后剪下扦插。 縛縊處理 用不易腐蝕的銅絲或鍍鋅鉛絲在枝條下部緊縛,勒進樹皮內,經過20天左右剪下扦插。 建立幼齡采穗圃 如果有條件,最好引進采用非試管微組織快繁技術培育的母本。如果沒有,則應用1-2年生的實生苗建立采穗圃。由于幼齡樹生理代謝旺盛,細胞分裂強,體內含有的生根阻礙物質少,因此扦插成活率高。 培育幼齡枝條 對母樹采用強剪截干,重剪回縮等方法,抑制向高處生長,可以迫使產生許多直立的幼齡化枝條。 培育萌蘗枝條 對一些闊葉樹種,每年將母樹重剪平茬,保留基部隱芽,讓其從基部長出許多萌條。 去掉花芽 許多開花的品種應事先將枝條上的潛伏花芽及時去掉。 打頂 打頂可以促進枝條的成熟,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打頂有時還可以促進側枝的產生,增加更多的采穗材料。 以苗繁苗 從原始親本上采集的插穗,一般生根能力不會太強,需要進行植物生長激素和其他許多物質綜合處理,同時還需要良好的插床和管理條件。采用扦插苗為母樹,將其枝條作為插穗(再插),經過多次、多年反復扦插,枝條生根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