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技術
一位30多年駕齡的真實體會 汽車駕駛技術實踐體會 “一檔起步二檔帶,三檔四檔跑的快,掛上五檔跑起來,遇到情況踏塞袋”。 有的同志說學會這幾句話,你就可以開車了。其實,這不過是一句玩笑話而已。一個合格的汽車駕駛人員,應該了解掌握所駕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駕駛技術,有一定的駕車心理和道德素質,更要有自覺遵守交通法的意識。 汽車駕駛技術的好壞,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駕駛動作優美、瀟灑就是駕駛技術好。也有的認為行駛中判斷車馬行人準確,行駛中又快又穩就是駕駛技術好。還有的人認為車輛保養的及時,延長了車輛的使用壽命就是駕駛技術好。讓我說前面的三種說法都是對的,但不全面。還應該把安全駕駛經歷作為主要標準,來評價一個汽車駕駛人員駕車技術好壞。從事專業汽車司機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無論你駕駛的動作多么優美,無論你多么愛護車輛,無論你的服務多么周到,一旦發生了交通肇事,你的駕駛技術就無從談起。因為,安全行駛才是判斷一個駕駛人員駕駛技術的最重要標準。發生車禍與人生疾病是一樣的,都是嚴重地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和健康,威脅著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于是,駕車的安全就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汽車的設計者們也把汽車的安全性作為汽車設計中的重中之重。安全帶、安全氣囊、ABS等先進的安全設施層出不窮,但是汽車所造成的意外傷害仍然居高不下。這是為什么呢?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由于駕駛者“人為”的失誤造成交通肇事占很大比重,再先進的安全設施也無法有效地防止“人為”的錯誤,特別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駕駛員的瞬間反應決定了車、人的命運。下面我就從具體的駕駛操作入手,就“安全駕駛汽車”、“掌握駕駛技巧”,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駕駛車輛時的基本動作要求 (一)始終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 我們在駕駛車輛時,為了即安全又順利完成駕車的目的,你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駕駛姿勢。也就是說,你要端正、放松的坐在你的駕駛椅上,既不能緊張過度(使拙勁),也不可松松垮垮沒有力氣。正確的駕駛姿勢即可以使你消除長途駕車的疲勞,還可以有效保護駕車人的安全。姿勢的扭曲還給乘車人帶來乘車的緊張和不適。 (二)正確的使用車輛器械。 1、調整駕駛座椅。有很多駕駛者在開車之前,常常會忽略調整駕駛員的座椅位置。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適,就會影響駕駛員視線和操控器械的靈敏度,甚至導致交通事故,使車輛受到損壞,傷害到自己和他人。因此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調整好駕駛員座椅的高度。正確的座椅高度應調整到駕駛者的視線不會被方向盤擋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見所有的重要儀表及街道標志。 怎樣調整座椅的高度呢?這要看你的愛車的配置情況。配置高的車輛有高度調整手柄,你可以按照要求調整。大部分車輛的高度調整,實際上就是調整座椅靠背前后的位置。調整時你的臀部能盡量向后靠,以頂到坐墊及椅背之間最好,這樣可使自己坐得更穩,不會晃動。坐穩之后應注意一下手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別放在轉向盤9、10和2、3點鐘的位置,此時不可以讓自己的背部離開椅背,如果離開的話,表示座椅調整的太靠后了,必須把座椅靠背往前挪。另外兩手要略微彎曲,這樣萬一發生事故時,能有效分散撞擊力,避免力量集中在手臂各關節上。個子矮的可以采取加座墊的辦法。 調整座椅位置前后時,要看你雙腳在將踏板踩到底時,還必須能使你的雙腿保持彎曲。如果你踩踏板到底時,兩腿是伸直的,一定要把座椅往前移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膝蓋頂在轉向機得機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使你的腳在動作時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反應不及時。總之,要把你的駕駛座椅調整到既不影響視線,又不影響操作,你在上面坐著有舒服的感覺。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左腳放的位置不要靠離合器太近,以免抬腳時影響操作。 2、油門踏板的使用。平時駕駛車輛時油門應該是緩緩的踏,也就是慢慢的加油,使發動機轉速平穩,換擋時油門、離合器、手檔動作要配合默契,采取“緩踩緩抬”、“快抬緩踩”的操作方法。這樣即可以駕車平穩,又可以保護你汽車的發動機,延長汽車的壽命。 ⑴、通常油門的使用。踏油門的右腳腳后跟要緊靠在油門下端的駕駛房底板上,用你的腳腕用力的大小控制發動機進油的多少。既不能不敢加油,也不能亂哄油。一個優秀的駕駛人員是決不會隨便“亂轟油”的,因為他知道亂加油不僅是造成了浪費(使用化油器的車輛約轟16次就是一公升汽油),更關鍵的是使你的愛車增加了磨損,減少了車輛使用的壽命。當車輛行駛需保持一定速度的時候,采取油門緩抬、緩踏的辦法,這樣即可以省油,又可以讓你的腳碗得到活動。 ⑵、車輛下坡時的油門控制。車輛下坡時,一般不應該再繼續加油,按車輛所行駛的速度穩住油門即可。注意:下坡滑行時你不能熄火滑行,更不能關閉點火開關(鑰匙),熄火可以讓你的剎車失去真空助力的作用(氣剎車無法繼續充氣)。如果你關閉點火開關,就會“鎖住”你的方向盤,使你無法打方向,而發生事故(有的車輛無方向盤鎖)。要盡量用發動機的扭力來降低車速,踏剎車時間過長還要注意剎車片的降溫(外輔助降溫的辦法)。 ⑶、冬季啟動車輛時油門的使用。今天第一次發動車輛,要根據你的車輛自身的技術性能狀況進行操作。新車——各部件都很好,車的配置又比較高(配置自動風門或手動風門),你可以按照本車啟動要求直接發動。五、六成新以上的車輛——你要先給幾下油,也就是踏幾下油門,然后在按照啟動要求發動車輛(這都是你車輛在正常的情況下)。五、六成新以下的車輛,特別天氣特別冷,冬天發動就比較麻煩了。遇到冬天難發動的時候,我一般采取給發動機外體加溫的辦法,先用開水慢慢的倒在進排氣管上,使用化油器的車輛還要把開水也倒在化油器的外部,用外部加熱提高進排氣管的管體、化油器外體的溫度。(澆開水之后最好等幾分鐘,給熱的傳遞留出一定的時間)然后再發動車輛。 3、剎車踏板的使用。剎車系統是安全行車的關鍵器械,所以要在使用時倍加愛護。 ⑴、要充分認識、了解、掌握自己車輛的剎車性能。比如:你所駕駛的車輛剎車系統的工作程序是什么?也就是通過什么樣的辦法使你的駕車停了下來?剎車系統那個地方最容易發生故障?怎樣才算是你真正的駕馭了它?等等。 ⑵、平時的使用、檢查與保養。我們平時就要對使用剎車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在整個行駛的過程中,剎車使用也是比較多的。有的同志說一個高水平的駕駛員,他平時剎車用的是最少的,我認為不無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盡量的減少剎車的使用,平時駕車的時候一般多用預見性制動、發動機的扭力制動、點剎、滑行等辦法來減緩汽車行駛的速度,處理“車馬行人動態”。點剎就是采用點緩剎車的辦法,不把剎車踏死(這里堅決反對快行、快停的駕車不良習慣)。特別是緊急剎車的使用,一定要做到不是萬不得以的時候(行人突然橫穿、前車突停、前面左右車輛突然侵犯了你的“路權”)絕對不可亂使用緊急剎車。過多的使用除了對剎車蹄片、剎車輪轂、輪胎、傳動軸等造成損壞之外,還造成了燃油的浪費和發動機體內部零件的損壞,也容易讓乘坐者有不安全的感覺,甚至造成暈車。 大家知道剎車的重要性以后,那你就應該認真的定期的去檢查和保養它,使它在你行駛的每時每刻都能發揮它的作用。檢查與保養:一是,在行駛一定里程的時候,定期的檢查剎車系統的每個部件,特別是剎車片、剎車鍋、剎車油路管線,看它們損壞的程度,是否達到了需要更換的時候,如果到了千萬不要去“疼錢”(舉74、年初拉外賓的例子)。二是,行駛中用自己踏剎車板的感覺去感受。如:你今天使用剎車的時候和以前不一樣了,有特輕或很重的感覺,有的時候踏下去感覺軟綿綿的,剎車效果不如以前了,甚至有的時候你可以聽見“剎車片”有摩擦的聲音等,這就是說車輛的剎車已經有故障了,應該進汽修場檢查維修了(也有可能剎車片里有砂子)。 ⑶、剎車距離和安全車距。剎車距里:是指從你想把車輛停下時開始,直到車輛停下后,所經的這段距離,我們稱為剎車距離(剎車時輪胎拖?。R簿褪钦f是用來證明你此時此刻的行駛速度。標準的剎車距離應該是多少?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說得多的,有說得少的。讓我說,這要把駕駛員反映的時間加上行駛的路面具體情況加上你本車當時的剎車狀況,來判定你的剎車距里。在車輛剎車設備正常和人員反映及時的情況下,剎車距離——時速:40、60、80(公里/小時),干燥路面滑行距離:8、12、18(米),濕滑路面的滑行距離:10、13、20(米)。 安全車距:是指你距前車的安全行駛得距離。從歐洲的“交規”教材看,安全車距是以正常剎車的距離加上駕駛員通常反應的時間計算出來的,公式大約是時速除以10000后平方,比如:時速120KM,車距應保持144M。這就是說不能單純的看剎車拖印來判斷行駛中應該保持的安全車距,還要包括駕駛人員大腦反映到具體操作的時間,你駕駛的車輛所行駛的路程來判斷你駕車的時速。這樣就不難看出當你行駛時速為60KM的時候,你起碼要保持車距在36M以上,才不會與前車相碰。時速200KM,車距車距應保持400M。我個人認為這樣計算是比較合理。這樣就給我們提出了當你在行駛到一定車速的時候,就要約束自己,一定要注意留出合理的車距來。 4、離合器踏板的使用。駕駛手動擋汽車要做到手腳并用默契配合,如果動作不協調,就會變得手忙腳亂,不光控制困難,而且還有可能損傷離合器。正確的踩、抬離合器的姿勢是: ⑴、腳掌踏在離合器踏板上,腳跟要貼著地面,當離合器踩到最低點時,膝蓋要保持微曲。切勿用腳尖踩踏版或腳跟離地,避免力量不夠或下滑。 ⑵、踩離合器時,要踏到最低(地板),避免長時間處于接合狀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半離合”),這樣便可以確保離合器完全分離,不至于磨損。 ⑶、開車時,離合器不要放的太快或刻意將發動機轉速提升得過高,這會加速離合器的損耗。離合器抬的快慢,要根據發動機的轉速和車行進的速度去決定。 ⑷、永遠在踏低離合器時才換擋。 ⑸、踩離合器時,油門應該放開,更不能用右腳去踏離合器。 ⑹、起步時若手部未能順利換擋,可以先放開離合器,然后再踏離合器一次,再換擋,切勿強行換擋,否則會讓變速箱的齒輪產生碰撞,增加變速箱損壞的機遇。(行進中必要時要采取兩次離合的辦法換檔) 5、方向盤的使用。 ⑴、要充分認識、了解、掌握方向盤的性能。現在汽車方向盤都設計的非??茖W,有的配置了方向助力,有的方向盤是可以上下調整的,為汽車駕駛者提供了很好的方便條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和掌握的。還要掌握你這部汽車的轉向角度是多大?(前輪左右小于85度)汽車的方向盤都有一定的自由行程,也就是說,當你左右打方向時,輪胎沒有變化時的那段空間,就是你車方向盤的自由行程間隙(標志:左右擺動不得超過15度)。這個間隙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過大過小都可能使你車輛的“前束”發生變化,在平路上行駛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改變方向,這就是駕駛員常說的“方向跑偏”。還可能造成你長途行駛的疲勞和方向系統零部件的損壞。造成“方向跑偏”還有其它原因:輪胎磨損、輪胎缺氣、路面等情況。 ⑵、平時的使用與操作方法。正常駕車時,方向盤不要握的太緊,手要自然的放在方向盤上,并隨時做好操作的準備,也不要用幾個手指捏著方向盤或長時間的用一個手操作,更不能表演“大撒把”,這樣很不安全。方向盤的操作要講究“時機”,躲閃障礙物時注意不要打“急方向”,使你駕駛的汽車在馬路上“玩龍”,特別是在轉彎、高速行駛時更不能打“急方向”,使你的車輛外測車輪離地。這樣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操作,更讓乘坐人感到害怕。通常我們一般采用“快打快回、慢打慢回”的操作要領,當你行駛中需要打方向時,你要注意選準打方向的時機,降低車速盡量避免出現打方向“不足”或“過度”的現象。新手在轉彎或者躲避障礙物時往往會出現轉向度數不足或過度的現象。所謂轉向不足,就是當車輛轉彎時,并沒有把方向盤打到應該打的角度,也就是說,假如轉向轉的角度預計可使車輛轉向90°的方向,結果車輛只轉到60°的時候,就側滑出去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車速過快、路面濕滑或不平、輪胎破裂等。前輪驅動的車輛更容易因用力踩油門而導致轉向不足,這是因為猛踩油門時,車輛的重心就會往后移,而導致車輛前方部位向上微仰,前輪附著力減弱,造成轉向不足。一般來說,應對轉向不足的情況要先將車速稍微降低,略收油門(視車速而定),但切記千萬不要猛踩制動踏板或是認為轉向盤沒轉夠而繼續轉,否則你就會在馬路上表演360°轉圈。這樣,當車速降低后,車身的重量就會比較平均地分配到四個輪子上,重新產生足夠的側向摩擦力,以消除側滑現象。所謂轉向過度現象,其實與轉向不足類似,只是反過來而已。導致轉向過度的原因很多,如速度過快,轉向時操作失誤等。如果發生在后輪驅動的車輛上,通常是因為轉彎時油門踩得太大或突然松開油門導致的。一旦油門踩下,后輪的側向力會突然降低,使車輛前方側向力增大,而導致轉向過度。一般的處理方法是:慢慢松開油門或微踩制動,以降低車速,并盡快修正方向盤,向反方向扭轉。在進行方向盤修正時,不要一次修正得太多,可分為幾次修正時,當車子開始朝原先行駛方式移動時,立即回輪,但也不要回得過猛,以免車輛擺動過大。如果轉向過度發生在前驅車上,通常是因為在轉彎時,突然猛踩制動,導致車身重心前移,使前輪側向摩擦力增大,后輪上揚而減少了其附著力,造成轉向過度。因此前驅車應避免轉彎時急踩制動,而后驅車應避免轉彎時,忽然松掉油門,或猛然改變行駛方向。 ⑶、倒車時方向盤的使用與控制。首先要前后左右仔細觀察,確定倒車行駛路線,抓好打輪的時機。倒車時及時地反復地看清“三個觀察點”,第一個是車頭擺動方向障礙物情況;第二個要注意車尾擺動方向障礙物情況;第三個要隨時注意后方車輛、行人的流動和周圍障礙物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離你的距離去選擇打方向的速度和時機,當車尾開始向左、右行駛的時候,你就還要根據車速的情況及時的“回輪”,調整你車尾的行駛方向,達到車輛擺正的目的。打方向的時機和車速的配合要做到“恰到好處”。另外,我們在平時的駕駛中,還應注意用手中方向盤的“手感”去掌握輪胎氣壓的情況。不管是前輪或者是后輪一旦輪胎氣壓底了或者是沒有氣了,我們都可以通過手中的方向盤感覺到“發飄”、“發沉”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你可去分析車輛輪胎氣壓等零部件的具體情況。為你的車輛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⑷、方向機系統的檢查與保養。方向機系統的檢查與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剎車系統、方向系統出了故障的時候,專業司機都會守在修理廠親自目睹修理工人的修理,甚至有些駕駛員還要親自動手才能放心。這就說明了專業駕駛人員對這兩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我們每當要駕駛車輛時都要對“方向機系統”狀況了如指掌,要做到定期檢查和保養。影響方向系統的故障主要有:輪胎氣壓的減少、輪轂的變形、前束標準的變化、方向機缺油、方向機橫拉桿及立柱軸套松哐等等。一是,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檢查這些部位有什么變化?二是,要根據使用中的感覺發現不好用或者不好使的時候(自由行程大、松曠),及時的請教他人,或直接送汽車修理廠。開車時間長了,自我感覺的多了,請教后知道的多了,你的駕駛技術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6、變速檔位的使用 每個人唱歌的時的手勢都會有所不同,駕駛手動擋車輛時的換擋手勢也不同。事實上,自從有手動擋車子至今,都沒有一套完全正確的換擋手勢規則,因為每個人的換擋手勢都不盡相同,只要能“掛上擋”便可。但如何能換得順暢、換的舒服,卻足以影響到駕駛者駕車的信心以及換擋的準確性及安全性。今天我想提供一套比較大眾化的手勢,供各位參考。 ⑴、加擋 空擋→1擋:右手把擋把往內側推,然后往上推入1擋。 1擋→2擋:。握住擋把,將其向下拉入2擋。 2擋→3擋:用手將擋把向上推入空擋位置后(一定要歸位),再向上推入3擋。 3擋→4擋:用掌心輕扣住擋把,手指分開抓住黨把,向下拉入4擋后,手掌仍然包著擋把。 4擋→5擋:反手向外推擋把,之后向上推入5擋。有的車輛需要有“下壓”的動作。 ⑵、減擋 5擋→4擋:在5擋向下拉擋把歸位空擋后,拉入4擋。 4擋→3擋:握住擋把,向上拉入3擋。 3擋→2擋:向下等歸位空擋后拉入2擋。 2擋→1擋:向上推入1擋。 車輛在行駛中,加、減檔動作的優美;準確把握“時機”是每個駕駛人員必須做到的。什么時候是換擋的最佳時機?這是很多手動車駕駛者常遇到的問題。很多人以為無聲的換擋就是正確的,于是在發動機還未到達最需要換擋的轉數時就盲目的換擋,這樣倒也未嘗不可,只是比較耗油而已。因為轉數過低的話,駕駛者必須增加供油量,才能維持正常的力量輸出,其實發動機在接近扭力峰值輸出的轉速行車,是最省油的。以1.5升排量的家庭用車在平路上行走為例,最理想的換擋時機大致如下: 1擋起步:約1500rpm 1擋轉2擋:20km/h 2擋轉3擋:30km/h 3擋轉4擋:40km/h 4擋轉5擋:50km/h 轉入抵擋也是一樣,不要等轉速過低,車輛幾乎沒有力氣才去減擋,這樣會增加發動機負擔。要車輛保持一定的驅動力和速度,減少發動機負擔,及早減擋是必要的,特別是上坡、車輛慢速行駛和負重行駛的時候。一般來說,最佳的減擋時間大致如下: 5擋換4擋:55km/h 4擋換3擋:45km/h 3擋換2擋:35km/h 2擋換1擋:25km/h 以上數字是我平時駕車的總結,說出來僅供參考,同志們可因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千萬不能千篇一律的去排擋,造成駕車的不便,充分利用變速箱齒輪旋轉的“吸力”變換檔位,使車輛平穩的前進。這里要對駕車新手提出:一定要改正換擋時低頭看擋位的壞習慣。 7、喇叭、方向燈、后視鏡(倒車鏡)的使用 ⑴、喇叭的使用。喇叭說到底就是汽車行駛中的語言,是你在駕車時相互提醒他人的一種器械。只有正確的使用才能起到它的作用,使用不當很可能帶來反作用。比如:使用的次數過多,造成喇叭的壽命縮短。再就是不該使用的地方你使用了,造成違反法律,你可能要受到經濟制裁。還有的行人本來就對“有車族”存有抵住、厭煩情緒,他就是聽到了也可能裝作沒有聽到,你如果這個時候鳴號,他可能心中說:你叫喚什么?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是不讓,看你有什么辦法?反而更不讓了,還可能造成你出現駕駛車輛“判斷上”的錯誤。還有的如果你在老年人、兒童、騾馬的身邊或身后鳴號可能會給他們帶來驚嚇,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交通肇事。市里鬧區、學校、醫院、會議場所等你亂鳴號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也是你本身道德品質不高的體現。 ⑵、方向燈的使用。使用方向燈的目的,就是是告訴你前后左右的車輛、行人,你駕駛的車輛所要行駛的方向。不要認為這個小小的動作,沒有多么大的作用,從安全的角度講,它的作用非常大,很多重大的交通肇事都是因為使用方向燈不當或者根本不使用方向燈而造成的。這里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你正常行駛中需要變道行駛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交通法的規定使用和提前使用方向燈,并且要使用后注意減速行駛,一定要看一下左右后視鏡有無來車,再去使你的車輛左右轉彎或并道。 ⑶、后視鏡和倒車鏡的使用。如何使用和調整汽車后視鏡是每個新學駕駛的人都想早一點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我這里先說說如何調整。一部車一般有3個后視鏡,大車的駕駛人員根據自己的需要安裝的多一點。(如公共汽車、大貨車等)學會正確安裝、使用您的反光鏡對于您在馬路上的安全駕駛至關重要。 后視鏡:(駕駛室內)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照到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而上、下位置則是通過后視鏡往后看,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鏡面中央即可。 左后視鏡:(左門前)上、下位置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占據鏡面范圍的1/4。 右后視鏡:(右門前)右側后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鏡中地面面積要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面積即可。 調整您的兩側反光鏡,就是為了盡量消除盲點,擴大視野,至于無法消除的盲點,您可以通過轉頭用眼睛去看。 下面我談一談使用。后視鏡、倒車鏡都是起著讓你把周圍情況都盡收眼底作用。也就是說當你想知道周圍“車馬行人”情況的時候你要用你的眼睛或眼睛余光去看觀看。比如說,當你想知道后面的車輛離你有多么遠?你就要看車內的后視鏡。當你想轉彎、超車、了解靠近你車體障礙物的時候你就要看左右倒車鏡。平時駕車的時候,要經常采用:抬眼快速觀望后視鏡,用眼的余光去掃左右倒車鏡的辦法,為你及時了解車輛四周的情況提供安全的保障。在這里要強調的是,當你準備轉彎或超車的時候不能單純的依賴后視鏡,一定不要忘了“后視鏡”有盲點,一定要看清楚之后再轉彎或超車。 8、儀表盤的使用。車輛儀表盤也是你駕駛車輛器械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車輛都為車輛設置了發動機轉速表、車速表(里程表)、時間表、水溫表、汽油表、以及充電、潤滑油、燈光等警示裝置。發動機轉速表:提示發動機工作的轉速。車速表:提示車輛行駛百公里的速度,并記錄車輛行駛里程數。水溫表:提示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情況(正常80-90度)。汽油表:提示車輛油箱中存油的數量。電流表(燈):發動機提示放電和充電的狀態。機油壓力表:檢測發動機潤滑系統工作情況。燈光警示燈:大燈遠光、近光指示;轉向燈指示;警示燈指示;以及在關車門、關燈光的提醒警示。我們在駕車前一定仔細認真地觀察,行駛中要用眼的余光觀察,夜間要注意調節儀表盤燈光的亮度,停車時也要注意儀表盤發出的警示聲。 (三)、眼、耳、鼻在駕駛中的作用 我們在駕駛車輛時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腳鼻勤、集中精力、遇事莫慌”。這就要求我們在駕駛車輛時,五官和手腳都要勤快,決不能懶惰,還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別說說我得一點認識。 1、眼睛觀察是安全行駛的先決條件。眼睛即要看的遠、廣,還要經常用眼的余光去注意儀表盤、倒車鏡和倒車鏡盲點的部位、主要是用眼睛觀察前后左右的車馬行人動態。要盡快掌握“快速發現問題,提前發現問題”的本事,為我們控制車輛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如:正常駕駛時,要根據路面上的“車馬行人”動態早早地觀察清楚,心中要對“他們”的下一步動作早做出準備。他們是直行還是想轉彎?他們有沒有其它的想法?我們都要通過眼睛的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 2、耳、鼻在駕駛中的作用。在駕車的時候,用你的耳朵仔細去聽,用你的鼻子及時發現問題對于安全行駛也是非常重要的。耳可以聽到你前后左右車輛的鳴號,及時的發現他們的動態??梢月牭侥丬囃獾娘L聲,來判斷你當時的車速。還可以聽到你的車輛發出的異常的聲音或用鼻子發現異常的異味,來判斷你的車輛可能要發生的故障(離合器軸承、剎車片、發動機的、傳動系統的等異常的摩擦聲)。當你的車輛發動機溫度超過100度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又沒有看儀表盤,就可以聞到那種開鍋的味道。這就是專業人員說的“發動機開鍋”。如果繼續行駛,你的車輛發動機就可能造成“氣缸墊”的損壞或“穿缸”。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當你的“發動機開鍋”了,一般要馬上停車降溫,千萬不要急著去補充水,以免造成沸水的燙傷。有了這個經驗你就可以通過你的鼻子發現發動機線路被燒焦佛水的味道。所以,我們說在駕駛中耳鼻的作用也是重大的。 總之,我們在駕駛車輛時用眼睛觀察、耳朵聆聽、鼻子嗅覺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安全駕駛非常有效的辦法。你觀察的越仔細、越細心發生交通肇事的比率越少。觀察的仔細了,駕駛時即可減少動作緊張和精力放松平穩駕駛,又可使你達到節約燃油和延長你愛車的壽命。當然最關鍵還是為安全行駛提供了保障。 二、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當汽車與其它車輛、行人、建筑物碰撞或因非正常行駛發生造成了損失,就形成了交通事故。交管部門的專業術語為交通肇事。那么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怎樣來克服避免交通事故發生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共同探討的第二個問題。發生交通肇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它的偶然性和突發性,也有它的規律性。只要我們在駕車時把“各個方面利害關系”認識到位,駕駛技術掌握自如,充分了解掌握交通法規的全部規定,真正做到掌握它的規律性,避免它偶然性和突發性,我想交通肇事是可以避免的。分析起來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人、車輛、道路及環境設施。人——人是發生汽車肇事第一個因素。大家知道汽車是人來駕駛的,無論是與人、車、路及障礙物發生的交通肇事都與人分不開的。車輛——是汽車肇事的第二個因素。主要是由于車輛的機械故障所至,如剎車失靈、方向機失靈、車胎突暴等。道路及環境設施——是汽車肇事的第三個因素。主要體現在路面的狀況、交通設施的變化、天災人禍等現象。2005年,全國共發生交通道路事故450254起,由于駕駛人員直接責任的事故417355起,死亡91062人。的確讓人觸目驚心啊。下面結合自己開車經歷,圍繞發生交通肇事的“第一因素”,談一點浮淺的個人觀點,不對之處還望各位同志給予指正。 (一)、提高駕駛人員安全行駛的“理性認識”,是安全行駛的首要保證。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你所駕駛的車輛技術性能認識不足、操作器械熟悉不夠,那么在駕駛中為你這次出行埋下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隱患。 1、充分認識、了解和掌握車輛技術性能和操作規范程序。首先你應該了解和掌握你所駕車的技術性能。如:這部車有多大動力?發動機是幾缸的?發動機的動力是怎樣傳遞到車輪的?你所駕駛的這部車是前驅動還是后驅動?此車的最高時速是多少?經濟車速是多少?車身有多寬、多長、多高?車的方向機是否安裝助力氣?車方向最大轉向角度有多大?輪胎氣壓最大、最小壓力是多少?等等。只有了解了、熟悉了這些基本的駕駛常識,并且能熟練的掌握和操作才能避免和減少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 2、開車前的觀察與檢查。在開車前要做到“一個觀察,二個檢查”,一個觀察就是要注意觀察車輛所停位置前后左右障礙物的情況,為你起步時作有充分的準備(行人、車輛、障礙物、車下輪胎處有無釘子、碎玻璃等,特別是地面上空中不易發現的障礙物樹枝、燈、線桿拉線等);二個檢查:一是注意檢查車輛外部情況,(如輪胎氣壓、輪胎有沒有側順線裂口、前輪立軸、發動機底下有無油、水等痕跡、車風擋玻璃的衛生等)這就是老師讓我們在開車前圍車轉一圈的目的;二是今天你是首次啟動車輛,要注意檢查車輛內部的情況。(機油、水、剎車油、電線、風扇皮帶、空調皮帶、觀察儀表盤等)你已經對你所駕駛的車輛非常熟悉了,有的檢查可以省略,有的可以定期的檢查。車輛內部情況的檢查又與你平時對車輛的保養有著重要的聯系,平常對車輛的擦洗就可以及時發現車輛的要出現故障(擦洗時可以發現油水是否滴漏、皮帶有無損壞等)。以上所說也就是交通法規中提出的“一日三檢”(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同時要注意檢修或保養的“三大誤區”(螺絲越緊越好、風扇皮帶越緊越好、機油加多了好)這樣對行車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障。 3、根據天氣、路面的變化做好各種駕駛前的準備。我們在駕車之前要根據天氣和路面的變化做好各種準備。如:今天下雨了,你首先要檢查一下,車輛的雨刮器是否好用?清洗器中的液、水是否充足?并且要注意剛剛下雨可能路面上的泥土造成路滑。夜間行駛前必須要檢查車輛燈光的情況。冬天是否使用的是防凍的水?下雪時,你就需要看看是否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安裝防滑鏈條、輪胎放氣、直接不動車等)。由于修路或道路管制,你需要改變路線,你還要看看汽油是否加足?進一步地熟悉一下你要走的路線。如果你是單獨帶著孩子駕車也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大人抱著、安裝兒童座椅、鎖好車門等)具體的應對措施我在下面的駕駛技術提高的問題中再說。 以上所講的三個內容,就是我們要在行車之前必須充分認識、掌握的具體內容。認識了、掌握了這才是你安全行車的第一步。也只是從“理性認識”方面去注意或防止交通肇事的具體措施。 (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是安全行駛的重要保障。 1、提高對交通法規的認識,樹立違犯交通法規就是違犯國法意識!現在我們國家對交通規則作了新的公布與實施,由原來的交通管理規章改為國家的法律條例。所以我們就要進一步提高對交通法規的認識。也就是說違犯交通法規就是犯法。尤其是我們機關工作人員更應該認真執行,做宣傳交通法的模范、遵照執行交通法的模范。不管有、無管理人員和交警,我們都要自覺地遵守。其實,這就是對一個駕駛人員的考驗,我認為你自覺遵守你的本身素質就高,反之就說明你的本身素質是低下的。自覺地遵守交通法規。要按照交通法規中的規定去操作駕駛車輛,也就是按照交通法中的規定駕、行、停。自覺做到“禮讓三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先看、先停、先讓原則)要認真學習研究交通法中的所有規定,也不放松對其它方面要求的學習和把握。(搞清楚路標、指示、警示、告示、禁令牌等具體內容。嚴格遵守這樣你才能清楚什么地方禁行、什么地方禁停、什么路是單行線、什么地方不能調頭、在哪些地方是急轉彎、村莊、小橋應該引起你的高度注意等等)。自覺遵守交通法不要攀比別人,要嚴格的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我說駕駛車輛沒有“小事”。因為它關系到你、我、他的生命安全;關系到你、我、他的家庭幸福;關系到國家的財產損失和社會的穩定。所以要求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自覺的遵守交通法規。 2、聽從指揮,嚴格按照交通標志行駛。交警對交通的管理是為了維護國法的尊嚴;是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是為我們大家的生命財產和家庭的幸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說到底他是在為我們服務,你靜心的想一想,我們要想去那個方向,打出指示燈之后,交警是按照我們要去的方向為我們指揮嗎?讓你行時也就讓他停了,反之,如果讓他行時自然就讓你停了。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的交警同志他們的的確確是為我們服務的,他們是非常辛苦的,我們應該體諒他們、尊重他們、支持他們的工作。觀看交通標志在我們行駛中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我們有的駕駛人員平時開車時,就不注意交通標志,因而你就會發生事故和走錯路。特別是地面上的交通標志,大部分只注意路口的停產線、斑馬線,忽視了分道的虛線、簡化網狀、側虛實線等(分別舉例)。還要每到一個地方,注意地方上出臺的規定:如:有的地方十字路口的信號指示燈,先放左轉彎的車輛,有的地方先放直行的車輛,有的地方左轉彎的路線可以直行,還有的地方右轉彎也必須看信號等。這些規定都是國家交通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所以你要所到一地,就要首先學習一地的規定。當你行駛中遇到大型活動,交通管理部門采取“交通管制”時我們一定要堅決服從,不講條件自覺遵守。 3、正確地對待“交通法”?!敖煌ǚㄒ帯睂θ巳耸瞧降鹊模荒芤驗樽约旱墓ぷ麝P系,有高人一等、我和交警非常熟悉等的錯誤想法,不論你是什么工作崗位、不論你是什么職務,只要你在駕車,就必須自覺遵守,否則你就是在挑釁法律。另外,我們要養成一種“給別人方便,就是與自方便”的思想。遇事,要多替他人著想,讓人先是我們素質高的表現,主動避免發生交通肇事。如:交通法規中明確規定在無交通指揮的情況下,所行車輛大車讓小車,轉彎車輛讓直行車輛,支線讓干線??蓪Ψ讲蛔袷兀闱f不要斗氣,不能因為他不遵守交通法規,發生事故你無責任去和他強行,一旦發生交通肇事后悔就晚了,凡是發生了交通肇事你就難脫“責任”之說。 (三)、駕駛人員思想情緒的波動是發生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 駕駛人員在駕駛車輛時由于自己的思想情緒受到了大的波動。必然會給你駕車帶來思想不集中,思想不集中駕車就會分心,分析“車馬行人”動態就會出現差錯,操作處理不果斷,勢必要發生交通事故。 1、你所控制的汽車,是由你本人的性格、脾氣而決定。汽車也與人也有相似的地方,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汽車它也有它的“性能脾氣”,一部新車出廠之后,在什么性格、脾氣的駕駛員操縱、駕駛之后,汽車的“性能脾氣”也隨之改變。一旦形成了它的“性能脾氣”,另外一名駕駛員再駕駛時,你就要先按照它的“性能脾氣”去操作,不然你可能會出現一些使用“不順手”、“不好用”的感覺。如:汽車發動(特別是冬天,如果不按照以往的習慣,可能很難發動)、(可用自行車來說明這個問題)。再比如,當你有了一定駕駛經驗時,你駕駛其他人車輛時,你已上車,就可以根據車輛的使用情況發現駕駛員的性格脾氣。特別是:剎車的使用(對車輛剎車系統減少使用壽命,也容易造成乘車人員的緊張)、喇叭的使用(造成零配件的損壞,和養成習慣之后,在禁止鳴號的地方違規、亂裝高音喇叭等,這都體現了你個人的素質好壞,當然也為城市的文明摸了黑)、方向的使用(方向使用的太急,即容易造成事故,也讓乘車人有不穩的感覺,造成暈車)等。有的駕駛人員開車有一個壞習慣,“喇叭不離手,剎車、油門輪著咒”看上去讓人感覺他特別忙活,好像是駕駛技術很棒。實際這樣即影響安全,還給以乘坐人員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2、駕駛車輛精力不集中是發生交通肇事的常見原因。 如:駕駛車輛時精力不集中、走神。人在駕車,腦子考慮工作、生活中的具體事情;腦子考慮和單位領導、同事鬧矛盾;腦子考慮和妻子、孩子鬧矛盾;和并行、對行的車輛駕駛人員斗氣,出現互不服氣,開車吃東西、打手機等。 由于駕車時精力不集中,使你在駕駛中分析、判斷的能力下降,處理問題不果斷、粗心大意的駕車,甚至造成錯誤的判斷。極容易發生交通肇事。另外,由于駕車精力不集中,你不可能去正確的分析,駕駛時什么時候應該快?什么時候應該慢?怎樣駕車節約燃油?怎樣駕車延長車輛的壽命?怎樣才能發揮車輛的最大、最好的作用等? 3、身體狀況與安全行駛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同志認為在工作忙的時候,帶病駕車無問題,應該表揚。對待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如:身體體力差,力感不支;感冒吃藥犯困;晚上休息不好;自身眼睛視力差,加上是夜間、天氣下雨、大霧天氣行駛、以及長時間的駕車造成的過度疲勞等,都必須停車休息。在這里我還要提醒大家,當我們遇到大喜大悲的時候一定不要駕車。盡量請專職駕駛人員或打的(病人、得獎等)。 4、錯誤的判斷也是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駕駛中我們所遇到的情況有著千萬種變化,要根據不同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按照平常的經驗去處理車、馬、行人的情況,應該說是對的。但千篇一律的“按部就班”去處理,就可能讓你犯經驗主義、機會主義的錯誤。對一些突發的事情處理,要根據當時的路面情況,具體險情具體對待。比如:駕駛經驗告訴人們“十次肇事,九次快”,這是正確的道理。我們駕駛汽車不管什么情況總是很低的速度駕駛也不正確,(當交警指揮你過路口的時候,你的動作慢了,他就會指揮你快走,因為這樣可以減輕路口車流量啊。有的同志駕車老60,有的駕車速度很慢就像在逛街等)之所以開汽車辦事,就是要在允許的情況下用最短的時間到達,才能體現汽車的作用。可什么速度是快了?怎樣才算慢?就要讓我們去認真的分析了,快與慢我認為應該去辨正的看待,不能單純用車速來衡量,交通法有明確的車速限制,但是,我們在行駛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去執行,要根據當時的“車馬行人”動態靈活處理(講我市一個單位的司機在起步時壓死自己的孩子的案例、自己開車去濟南時遇到的險情來說明快與慢的關系)。駕車時任何時候都要根據此時此刻的具體情況去分析、去處理。 (四)、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駕駛技術達到熟練地安全行駛。 駕駛技術的提高是平時駕駛車輛時的經驗積累。這與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有著重要的關系。我學開車的第一天,老師告訴我一句話:開車要有“老虎的膽,姑娘的心”。這就是說開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光怕是不行的,在開車時要有膽量,更要有姑娘辦事的心細。 說到這個題目,讓我說就是兩個字——學習。一是,要用姑娘的辦事心細特點仔細、認真的學習汽車的基礎理論,充分掌握汽車的技術性能,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學習別人的駕駛技術,坐在車上時候,要注意看別人是怎么操作的?怎么過路口?怎么調頭?怎么處理車馬行人動態的,把別人的駕駛經驗學到手,并且達到自己駕車時運用自如的水平。二是,要善于總結自己在駕車時發生的“事故苗頭”和“危險經歷”。還要善于分析別人發生交通肇事的現場情況,自己去分析發生交通肇事的責任應該是哪一方?交警是怎么處理的?和自己的分析有什么區別?再認真考慮如果是你在駕車時,自己會不會也出現同樣的交通肇事?他發生交通肇事的具體原因是什么?自己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接受教訓,充實自己的駕駛經驗。三是,駕車時要注重學習“預防”意識。變“被動”為“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現在外出即要注意拐著別人,還要防著別人闖你)我們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注意、分析、預測路上的突發情況,并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隨著社會的發展,車輛數量飛速增長,路上“新手”隨處可見;(這種情況就應該采取躲的想法和措施)出租車司機由于利益的驅動,經常突然改變行駛方向;(也要注意周圍“打的”人的動態)一些年老失修的車輛突然發生機械故障;(發現前面的車為什么停的位置不對,當前面的車輛突然停車時,你應該怎么辦等)行人(年幼、殘疾人、老年人、違章人、冬天雨天的行人等)不遵守規則;(仔細認真觀察,主動讓人先行)其它非機動車輛違章等。(注意天氣不好的時候的非機動車輛,特別是自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