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是人類日常生活最便捷、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手段之一。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是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钡?,我市因受地方方言的影響,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相對較弱,特別是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更是不容樂觀,亟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差的主要原因 (一)來自學生自身的原因 1、學生普遍對口語交際不感興趣,缺乏交際欲望。由于經常夾著方言交際,口頭語不夠規范,表達時結結巴巴,導致辭不達意,語無倫次。 2、學生訓練時不會說的現象還比較多。有的學生無話可說,即便說了也只是人云亦云等等,使原本能體現個性和創造性的口語交際課變得枯燥無味。 3、學生平時交際能力不高。交際時,很多學生行為拘謹、不敢開口說話或扭扭捏捏,或者望著別處或用手揪著衣角不知所措,傾聽時漫不經心或干脆不聽。 (二)來自教師教學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有的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課難上,因此教學口語交際課往往馬虎應付,草草了事,有的甚至放在一邊不上。 2、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有的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局限,主觀上不重視,口語交際課訓練模式單一,方法不多。 3、有的教師將口語交際課上成“寫話課”。就是用半節課的時間進行口語訓練,剩下的半節課要求學生將要表達的內容用筆寫下來,以寫代說。問及原因,原來“口語交際”一般沒有考,即使有也不會“口試”,而是在語文試卷上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寫一段話。所以教師也就以“寫話”來應付“口試”。 (三)來自語言環境的原因 1、學生的閱讀面相對狹窄。閱讀可以使學生接受大量的課外的知識,積累素材,豐富詞匯。但是由于種種因素,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并不夠重視。而且農村學生的學習條件比較落后,很多學校沒有圖書室。即使有圖書室,圖書數量也比較少,品種比較單一。另外,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和家長過分看重考試成績,還人為地限制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以致知識面窄,詞匯貧乏。 2、學校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氛圍不夠。一些農村教師本身普通話水平一般,平時在學校里也沒有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講普通話的氛圍,使農村學生習慣于方言來表達,造成了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距離。 3、家庭語言交流的制約。由于普通話推廣不夠普及,廣大農村家庭在交流時還是使用地方方言。特別是很多留守家庭的學生,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多是不識字的老人,根本就無法進行口語交際。 面對以上的問題,農村小學的口語交際教學應引起反思.首先教師要重視口語交際,消除口語交際課難教的心里定勢,相信自己能夠教好。其次要提高備課水平,口語交際課是開放的課型,要上好它不容易,因此教師有了自信心還應認真備好每一節的口語交際課的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等。這樣才能較好地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熟練地教好課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與學生結成伙伴關系,把自己外在的權威隱蔽起來,成為大孩子,把微笑帶進課堂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態度可親,帶來心靈的貼近和情感的交融。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讓學生敢說、樂說、愛說。 二、培養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對策與思考 那么,我們要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農村小學的口語教學跟上新課程的步伐,具體措施如下: (一)要消除心理障礙,激勵口語交際信心 1、培養好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興趣和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口語交際課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喜歡上口語交際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興趣的訓練方法很多,有借助插圖、角色表演、猜謎激趣等。以猜謎激趣為例,如教學《我會拼圖》一課,可讓學生上臺做自己所拼動物的動作,學其叫聲,出簡單的謎語等讓其他學生猜一猜他拼的是什么動物,這既能激起學生的交際興趣,又能生發對口語交際的情感。 2、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恰如其分的積極評價。對表達流暢、有創意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肯定。對表達不暢或出現交際障礙的學生,教師同樣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巧妙地加以引導和矯正,有意識地降低要求,并適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澳愕南敕ㄕ嬗袆撘狻?、“你講得真好”,這樣的激勵語言能使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看到自身價值,從而增強口語交際的自信心,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做到會說愛說。 3、營造好學生之間融洽的口語交際環境。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卻不去配合,反而自顧自的,就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停頓,嚴重的還會使學生剛萌發的勇氣也因此消失,變得不敢、不愿、不想口語交際。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和合作。要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開展“抽煙好不好”、“生日請客要不要”、“多看電視行不行”等內容的小辯論,既讓學生學會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學會傾聽、配合和幫助。 (二)要強化語文實踐,多形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是教育資源最豐富,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創造性的設計口語交際內容。比如,在語文課前安排一個“三分鐘演講”,形式不拘,內容不限,可以是親身經歷的趣事、優美的詩歌或散文等,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地聽,然后讓一位學生給予評議。時間一長,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評論和口頭表達能力,既增強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 1、加強誦讀訓練。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它能讓學生積累表達規范的語言,加強朗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之中認知文字,體味作品的語言藝術。久之,就會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靈敏的語感。 2、加強看圖訓練。語文課本是最好的訓練材料,它提供了許多口語訓練的素材和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展開想象,試著練習說。如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就抓住文中廉頗背著荊條跪在藺相如面前的畫面,讓學生看圖想象:此時廉頗會說些什么?他的表情又會是怎樣?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選擇合適的課文,讓學生口頭舉一反三的,仿照一個句子、段落的形式,說出內容不同而結構相似的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說話水平,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3、加強看說訓練??词亲酝舛鴥鹊妮斎?,而說剛好相反,兩者互為促進,讓學生多看課外書,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寬事業發展語言??梢栽诎嗌显O立“圖書角” 開設課外閱讀的交流課,并通過故事會、演講會、朗讀比賽等活動形式,把看的課外書的所得講述出來,并把這種訓練形式擴展到課余觀看影視節目、生活見聞之中。 (三)要積極走出課堂,擴大口語交際范圍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農村廣闊的社會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會和鍛煉形式。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口語交際的環境,以現實生活為活動舞臺,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口述見聞。讓學生把在社會上、家庭中、學校里、班級里,聽到的、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及從電視、廣播、報刊中獲取的信息選一兩條,按一定順序簡單講給大家聽。這樣內容豐富,而感情自然,使口語交際成為交流心得、增進感情的有力工具。 2、走進社會。如上街買東西時與售貨員的對話;到公共場所向煙民宣傳吸煙害處,勸他們戒煙;到田間地頭向農民了解莊稼成長規律等。讓學生把交流的過程、應對的言語在課堂上表現出來,讓大家討論分析,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出最合適語境的辦法來。 3、走近自然。利用農村特有的傍山依水的地理環境,讓學生觀察周圍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并認真地表達出來,增加學生的口語交際素材。 總之,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認真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積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交際,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和諧的交際氛圍,喚起學生交際的內在需要,大力開展師生、生生互動的活動,達到學生自主交際目的,切實提高農村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