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十大名泉(組圖)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位于廬山的主峰大漢陽峰南面康王谷中(今星子縣境內),叫谷簾泉。
相傳唐代名人陸羽以嗜茶著稱,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葉專著《茶經》,世稱“茶神”。陸羽對泡茶的水很有研究,他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品嘗各地的碧水清泉,按沖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將泉水排了名次,確認廬山的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江蘇無錫的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湖北蘄水蘭溪泉第三…….谷簾泉經陸羽評定, 聲譽倍增,馳名四海,歷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紛紛品水題留。
天下第二泉
天下第二泉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郊惠山山麓錫惠公園內,叫惠山泉。
相傳經陸羽親品其味,故一名陸子泉,經乾隆御封為“天下第二泉”,元代翰林學士、大書法家趙孟頫專為惠山泉書寫了“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當時,趙孟頫還吟了一首詠泉詩:南朝古寺惠山泉,裹名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恩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
天下第三泉
天下第三泉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俗稱虎跑寺)側院內,叫虎跑泉。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來此,喜歡這里風景靈秀,便住了下來。后來因為附近沒有水源,準備遷往別處。一夜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說:“南岳有一童子泉,當遣二虎將其搬到這里來。”第二天,他果然看見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隨即涌出,故名為虎跑泉。
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入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面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
天下第四泉
天下第四泉位于上饒市區茶山寺(今上饒一中校內),叫陸羽泉。
史載,“茶神”陸羽曾在此筑山舍隱居,鑿井品茗,四周種植茶樹。后人為紀念“茶神”陸羽開井品茗的功績,遂命名為“陸羽泉”,也稱“陸子泉”。又因土色赤而名“胭脂井”。清末,泉邊圈上井圈,刻有廣信知府段大誠所題“源清流潔”篆書。井內圍呈八角形,井壁為紅青麻石壘。其水清如明鏡,可照人眉目,色白如乳,投幣不沉,沏茶香郁甘甜。
天下第五泉
天下第五泉位于揚州北郊蜀岡中峰大明寺西側,就是歷來為人稱頌的平山堂西園。叫大明寺泉
明僧智滄溟于此掘地得泉,泉井側勒"第五泉"石刻三字,為明御史徐九皋所書。
天下第六泉
天下第六泉位于廬山觀音橋風景區內三峽橋東,叫招隱泉。 招隱二字的來歷相傳有二,一是陸羽曾隱居苕溪,人稱“苕隱”,演變為“招隱”;一是大官吏李季卿慕名召見陸羽而來。
招隱泉為裂隙泉。泉水自基巖裂隙中流出,色清味甘,長流不竭。泉的四周砌石成井,以免水質遭污染。據水樣分析,含雜質極少,礦化度為0.13克/升,為優質的飲用泉水。
天下第七泉
天下第七泉位于蚌埠荊山北坡,叫白乳泉。
相傳,唐代這里曾有白龜從一口泉中流出,始稱“白龜泉”。
北宋文學家蘇軾到此一游,以泉水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之如飴,泉水注入杯中,高出杯面而不溢,還能浮起銅錢。蘇東坡贊此泉為“天下第一泉”,并留下《上已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詩篇作為紀念。詩中“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為此泉留下了千古佳句。后人據此將泉名改稱“白乳泉”。
當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1987年題寫了“天下第七泉”。
天下第八泉
南昌洪崖瀑布泉,抗戰中毀滅,現已不存。
天下第九泉
天下第九泉位于桐柏山北麓,河南少桐柏縣境內,叫淮水源。
陸羽曾前往桐柏縣品鑒過淮水源頭之水,并評為“天下第九佳水”。
水簾洞,在柚柏縣城西5公里。洞距地高20多公尺。淮水源頭之水,從山巖縫隙間滲泄于洞內成泉。而洞口則被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遮蓋。
沿石壁前有階梯和鐵鏈可攀援而上,進入洞中。在水簾洞溪旁建有山寺,寺內墻上有歷代文人、游客書寫的詩和題記,贊頌水簾洞。其中有一首七絕:半山垂下水晶簾,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古無有能卷得,月鉤空掛碧云邊。
天下第十泉
廬山天池山頂水為“天下第十泉”。
十大名泉廬山占其三,由此可見陸羽對廬山水情有獨鐘。
充盈著水氣的廬山文化,也隱隱地啟示我們:從水,這一生命的基本命題中,把握并演繹人與自然和諧之文化的走向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