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村,多位古代詩人詞人都對其進行了描寫,并且杏花村也被收錄到了四庫全書, “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這是對杏花村美景的寫照。杏花村的名氣不必多說,不過大名鼎鼎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我想很少會有人知道。 杏花村到底在哪? 記得早些年,總會看到汾酒的廣告,而廣告語的結尾部分總是帶上這樣一句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在加上課本上《清明》這首詩,一直以來都以為杏花村是在山西的,不過這次來到安徽池州,有了新發現。 詩中的“杏花村”卻眾說紛紜,或在山西的汾陽,或在安徽的池州貴池,或在湖北麻城市古鎮。然據專家考證,池州貴池為“杏花村”原址,并且2010年經過10年的審判,最終杏花村旅游商標歸屬為池州市。 古時候那個叫做杏花村的地方,應該是在池州市的西郊,近年來復建的杏花村圓了池州人心中的美好夢想。尋訪之中,古韻時時撲面而來,黃公井院、釀酒坊、村志館、詩畫墻、懷杜軒、吟詩臺……古韻古香的景點,再現了杏花村昔日的燦爛與繁華。 杏花村和詩中描寫的一樣美么? 非常巧合,來到杏花村的時候正式清明時節,院內風景秀美,干凈整潔,院中間是很干凈的水池,水池中有好多小魚,水池上面挎著一座橋。步行的十字路上面好各式各樣的圖案,路的兩旁都是古代的建筑。有很好的古時候氛圍,如同夢回唐朝一樣。 一座杜牧的祠堂建在杏花村的中央。杜牧是我國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杰出詩人。后人為區別于詩圣杜甫而稱他為“小杜”。他于會昌四年九月從黃州遷池州任刺史,至會昌六年調睦州任刺史,在池州整整當了兩年州官,作出了許多德政善績,也留下了幾十篇珍貴的詩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給古老的池州平添了一層絢麗的光彩。這首優美動人、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就是他在池州的代表作。 許許多多池州特有或者特色的文化在院內都有體現,比如池州儺、文南詞、青陽腔。 杏花村被譽為詩村,園內有吟詩臺,徽式的建筑,飛檐挑角,雕梁畫棟,古樸蒼桑,歷代文人雅士嘗試于登樓把酒,吟詩作賦,抒發豪情。 杏花村酒家里賣的又是什么酒呢? 池州杏花村原在唐朝時,這里就已經是酒樓如肆,那迎風招展的酒幌和燦若云霞的十里紅杏,在江南的紛紛細雨中,構成了一幅“村花村酒兩共幽”的水墨畫。 這次到了杏花村,才知道當年杏花村酒家店里賣乃是黃公酒。 黃公酒——源于唐朝池州府杏花村黃公酒壚,當年釀酒大師黃廣潤取“香泉井”之水,以秘技釀成此酒,其色澤純凈,香味醇和,口感純正,回味悠長,堪稱酒中奇葩,深受江南一帶官宦人家及普通百姓的青睞。 會昌四至六年,著名詩人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攜官妓程氏行春杏花村,飲罷黃公酒,詩興勃發,乃作千古絕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既出,歷代文人雅士紛紛尋蹤而至,登樓飲酒,吟詩作賦,杏花村與黃公酒藉此名聲遠播。 整個杏花村景區有很好詩情畫意氛圍,并且恰逢清明時節,心情也不一樣,不過游人很少,可能由于山西汾酒的廣告影響,在很多人印象中,或許更多地將“杏花村”與山西關聯。 離開的時候聽說池州市正在重建杏花村,再現“一池秋浦水、十里杏花園、百家香酒肆、千載詩人地”的佳境,很是期待。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精彩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