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語課堂導入技巧 2007-11-06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所謂的教學藝術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聲音、文字、圖片、表演或活動等一系列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和體會到滿足的教學手段去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去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節英語課成功與否,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它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始,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效果。如同新聞消息的導語,一個好的導語有引人入勝的妙用,一堂課想要吸引同學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就應該創設好課堂導入這一首要環節。 關鍵字:導入 技巧 興趣 效率
在一節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如果課堂導入方法得當,就能極大的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筆者認為,成功的課堂導入應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正如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情緒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如果課堂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就會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從而能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 其次,課堂導入要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教學內容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就應該不同,教學對象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也應該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須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服務于課堂教學。切記,單純為了“導入”而“導入”。 最后,課堂導入的材料要具有新穎性。 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新穎的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新時代的高中學生不僅富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就會越濃,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越好。教師進行課堂導入時如能利用時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課堂氣氛,從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入正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要設計好一節課的導入,必須認真發掘教材的內涵,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并善于把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一個好的導入要盡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漸進。形式應該靈活多樣,而且具有藝術性。當然不同的教師上課,課堂導入的方法會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師上課,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所以說,課堂導入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絕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 經常運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如下幾種。 1.插圖導入 新版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課文中都有與材料密切聯系的插圖。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討論逐步切題,讓學生首先明白這節課要談論的話題,做到水到渠成。我在講Laughing Matter 一課時就使用了插圖導入的方法。首先Look at the four pictures on P1 .Who are the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然后,對每幅圖畫進行談論,總結出他們都是scientific achievements。最后扣題 Today,our topic is to talk about “scientific achievement”. 2.利用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高中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影片也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文并茂的特點,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影片,創設生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例如在講在Disabilities一課時,我先播放了2005年春節晚會上邰麗華表演的著名聾啞人演出的《千手觀音》從而引出Disabilities一課,使學生在享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有懂得了尊重和欽佩那些“傷殘之士”,為課文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3.復習導入法 古語說:“溫故而知新 ”。由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提問復習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已經學過的知識,一個或幾個問題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過渡到新課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課的開始,教師可以采用復習上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邏輯地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4.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采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而對于一些科普題材的課文,則可采用介紹一些學生熟悉的事例為切入點,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如在上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時,我先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Internet)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關于Martin Luther King, jr,并進行小組討論。在導入新課時,我又向學生展示了馬丁路德金的照片和他著名的“I have a dream”, 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5.設懸念導入 巧設懸念,使學生產生思想波瀾,引誘揭開“謎”底的強烈愿望。這種導入,可直入主題,又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的名作,大多學生對“a pound of flesh”的故事有所了解。授課時,可以先講述故事開端,然后設懸念,Shylock 果真從Antonio身上割下 6.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的魅力在于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又能自然導入新課,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欣賞力。例如在Great women一單元中講述一位50歲的女性獨自到北極的故事,學生肯定特別關心她生活和在北極的經歷,加強了的好奇心,自然就去課文中尋求答案。 7.時事導入 現行教材貼近生活和現實,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現實的結合點。例如:在學Sports 時可以聯系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或2008的北京奧運會;學習 frightening nature可以結合肆虐沙塵暴的現實;講述Healthy eating 時可以用自己的早餐導入,讓學生根據常識判斷我的早餐是否健康;學The silver screen 時可以借助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導演和<英雄>等一些佳作導入課文,然后放眼于世界,最后定位在斯皮爾伯格的作品上。 三、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應注意課堂導入的科學性。一般來說,正常的課堂導入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為宜。導入的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課堂導入,因為如果導入時間過長,就會顯得喧賓奪主,不僅會使課堂導入顯得庸俗繁雜,而且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進程。如果導入的時間過短,又會使課堂導入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其次,應注意課堂導入方法的靈活性。課堂導入,“導”無定法,切忌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因時因地因對象而異,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性。 結束語::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體教學的“序幕”,起著集中注意力、帶入情境和鋪墊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應該扮演好“導演”這一角色,充分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加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教學效果,也使你的英語教學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 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第一期 沈文清 《英語導入教學分析及對策》 《教學藝術論》 張武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