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人“12時辰”養生 益腎又長壽
來源:長沙晚報
學習古人12時辰養生(圖片來源:) 古人將一日劃分為12個時辰,而人體也有12條經脈,12經脈又隸屬于12臟腑,每一個時辰都有精氣的流注。人們若能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2時辰養生的核心規律,在與自然界相融的同時,也就達到了養生的目的。 很多人會質疑:“中醫師說人在膽經和肝經運行的夜間11時至3時中沒有充分睡眠,會影響皮膚狀況,那么在其他經絡運行的時間也要睡覺,才能助益各個經絡作用嗎?”其實不同經絡流注的時間,還要配合大自然環境對人影響的生理時鐘改變;如日出后天地光明,天氣溫暖,適合外出行動,日落后天地黑暗,環境寒涼,宜居家休養等,各有不同的生息養生方式。 據中醫理論,“經”貫上下,“絡”交錯于各經間。人有12經脈,分為陰陽及手足,2類各有3組,各組各連到1個臟腑,經脈循環的順序為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至肺經。 若能按照經絡運行順序調養,可常保健康,但現代人生活繁忙,有時得熬夜工作,如果已有明顯肝膽不暢癥狀,但又不得不熬夜工作;可在晚上11點前先小睡一番,待氣血運行過肝經后再工作,必定精神百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