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名家辦學經驗 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為題將我的主要收獲和體會,向各位領導、同仁做簡要匯報。 在這次學習活動中,通過聽、看、議等方式,名家的辦學經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第一,魏書生“松、靜、勻、樂”的人生態度和“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人生觀。 什么松,身體松;什么靜,心靈靜;什么勻,呼吸勻;什么樂,情緒樂。他鼓勵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從早到晚,都不離這個“松靜勻樂”,每天走進校園,松靜勻樂;師生問好,松靜勻樂;學習業務,松靜勻樂;看書備課,松靜勻樂; 組織教學,松靜勻樂; 開口講課,松靜勻樂;回身板書,松靜勻樂;作業練習,松靜勻樂;談心交流,松靜勻樂;處理糾紛,松靜勻樂;承擔壓力,松靜勻樂;承受磨難,松靜勻樂;應對打擊,松靜勻樂;下班回家,松靜勻樂;超市購物,松靜勻樂;討價還價,松靜勻樂;洗菜炒菜,松靜勻樂;一天下來,松靜勻樂。把世間的興衰榮辱、恩怨得失、上下進退、起伏順逆都變成訓練自己松靜勻樂的資源,變成增強注意力的階梯。這樣一滴一滴地降低生存成本,一滴一滴地提高生活質量;一滴一滴地降低勞動成本,一滴一滴地提高勞動效率。經常這么做,就會感染學生,學生更加愛學習,相對來說,學習成本低一些,效率高一些。 他說:“一份平常的工作,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鉆研進去,都有廣闊的天地,都有無窮無盡的學問,也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學會把平凡、實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如舞如歌,就一定會在為自己、為親人、為集體、為國家盡到責任的同時,每時每刻都享受到生存的快樂和幸福。”鼓勵老師們守住平常心,松靜勻樂地面對一切,就會不斷收獲“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快樂。 第二,魏書生民主科學治教的習慣。 民主治教,就是增強師生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學會把個人、家庭、集體、國家利益統籌考慮,多方兼顧。他從增強服務意識、建立互助關系、發展個性、決策大家商量四個方面培養民主治教的習慣。增強服務意識,即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建立互助關系,即建立師生、生生互助的關系,與他人互幫互學,互為助手;發展個性,即發展學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決策大家商量即決策過程要民主,學校怎樣管,班級怎樣管,語文怎樣教,課堂怎樣更加活躍,更加適合同學們的需要,都和大家共同商量。 科學治教,就是不斷分析研究,揭示、認識教育規律,尊重規律,順應規律,按照規律制定規矩制度。制度不全,補充制度;制度過簡,細化制度;制度過繁,簡化制度;制度過時,修改制度。他建立了三大系統: 一是計劃執行系統,三類計劃:按時間定計劃,確保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按空間定計劃,確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偶發事件定計劃,確保提高效率,養成習慣。他倡導的《每天七個一分鐘》、《八個學習習慣》、《課堂教學十條要求》及“管、育、大、恒、練、創、實”七字課間體操,值得我們借鑒。 二是監督檢查系統,五道關口:自檢、互檢、責任人檢、集體檢、管理者抽檢,確保定的規矩制度落到實處。 三是總結反饋系統,五種方式:學生反饋、教師反饋、校長反饋、家長反饋、社會反饋。 這三大系統,互相制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封閉的管理網絡。 第三,吳國通現代學校管理的價值選擇。 北京小學校長吳國通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管理即服務的核心任務。農業社會管理即服從,工業社會管理即參與,現代社會管理即服務。他說:“校長管理的核心任務是:搭臺鋪路,促使教師發展(學校的最大財富)和學生基礎扎實(學校的最大榮譽)。” 強調發展即自我的現代意識。他從管理的基礎是人的自我管理,管理的實質是人主體性的開發,管理要為教師成家創造和諧的生長環境三個方面作了深刻分析。 第四,劉永勝當代校長的歷史使命。 光明小學校長劉永勝指出,當代校長一定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建立尊重、平等、激勵、苦樂相伴、五彩的支持性環境。一定要為教師搭設“四少四多”的專業發展平臺,即少一點關卡,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埋怨,多一點幫助;少一點競爭,多一點合作;少一點評比,多一點引領。 深入思考名家這些辦學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要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結合實際,當前我們應該從幾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 踐行魏書生教育思想,幫助師生養成良好習慣。 培養一個好習慣和終止一個壞習慣都需要足夠的耐心。幫助師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任務光榮而艱巨。制定目標,完善制度,落實措施,監督檢查,通過不懈努力,促使校長們養成民主科學治校的習慣,教師養成良好的育人教書習慣,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健康習慣。 第二,創造教師自我發展的專業氛圍,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師隊伍。 適合學生的個性、愿望、需要、發展的教育才有效率,學校才有生機,培養的學生才有活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讓教育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要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必須創造教師自我發展的專業氛圍,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師隊伍。 一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即領導與職工建立等距離關系,是事業伙伴、同志的關系;教師與教師建立近距離關系,是合作搭檔、朋友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建立零距離關系,是人格平等、同窗學友的關系。 二要實施年級工作制、教師崗位責任小循環制、學科增值評價報告制。年級組是學校基層管理組織,在年級工作制中,年級負責人是領導年級教育教學活動、關注本年級學生發展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在教導處的領導下,整合校內外資源,統領各學科教師,共同對本年級學生的質量負責。從有利于學生的社會化進程來講,一個教師不能與學生有過長的交往,兩年足矣!不能超過3年,小循環同時能大大降低教師培養的成本,加快教師走向成熟的速度。在學生中,人比人的選拔性評價已經過時,現在必須大力提倡自己比自己的增值性、發展性評價。 三要提倡常態化的教育科研。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學校由知識的傳承走向主體人的生成,人的發展的中心任務使學校的研究屬性越來越突出。將課題研究結合學校的實際立項之后組織全員參與,每個人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業務,帶著問題立項,帶著研究工作,從而使工作變成了學習,使崗位變成了課題。為促進研究型組織的建設,學校要把常規性的管理轉化為課題研究的階段式管理,為每個研究者提供信息支持,幫助他們積累成果,實現業務發展的自我超越。 四要促使教師專業水平個性化發展。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學校最硬的軟件,要幫助教師,清除專業成長路上種種精神和物質的障礙。只有聚精會神地去培養教師,教師們才能聚精會神地去成就自己的專業。 五要構建發展性評價體系。要使每一個受評對象,看到自身的優勢,明確努力的方向,就要構建體現學校“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辦學理念的發展性評價體系,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既著眼全體,又關注個體,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導向功能。 第三,創建和諧的教學關系,積極實施有效教學。 我們知道,具有高尚人格教師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與其說是在引領學生認知問題、探索問題,不如說是在和知心朋友、合作伙伴共同進行富有情趣的學習游戲。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情境下,學生不但服 第四,實施有效管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效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靠頭來帶的火車”型團隊打造成“動車組”型團隊,把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變成團隊的行動,變成現實的效果,爭取實現效能的最大化。要求班子成員做到:認知的一致性、整體的協調性、個性的積極性和協調的及時性。要求校長做到:敢于超脫,只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敢于“糊涂”,無須事事明白;敢于拍板,無須事事民主;敢于放權,無須事必躬親。體制和機制是制約學校創新發展的瓶頸,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用極大的努力去變革我們的管理,讓管理的措施實實在在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 第五,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促使家長養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習慣。 教育界流行過一個比較有名的等式,即“5+2= 創建“學校搭臺,家長唱戲”的家長學校辦學模式,通過舉辦“百名家長進學堂”,家庭教育講座、家長沙龍、互助聯盟、親子體驗、客座教師、親子閱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使家長參與其子女的教育,吸收家長參與教育決策,以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支持和強化學校教育,讓家長們也把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和活動當作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形象的需要,當作與孩子交流的需要,當作加強與學校的聯系、積極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的需要。使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得到更多情感與方法上的支持,同時學校也能在家長的支持下對學生進行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從而使學校與家庭攜手,共同為“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個體,都有其潛質和優勢。孩子的一生就像樹的一生,他的成長,需要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養。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名家辦學經驗,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善用發展變化的眼光視之,給孩子陽光,給孩子雨露,他們就能快樂成長。我們的學校就會成為“人人有機會、人人有發展、人人能成才”的樂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