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夏季心理中暑?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醫(yī)學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心境和行為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在炎熱的夏季,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xiàn)情緒、心境和行為的異常,這就是“心理中暑”,醫(y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心理學家和醫(yī)學家認為,人的情緒與氣候有密切關系。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氣候變化對人的情緒明顯會造成影響,導致情緒和認知行為的紊亂。除了氣溫變化以外,“心理中暑”還與人的睡眠時間和飲食不足有關。高溫天氣,人食欲普遍下降,加上睡眠質量差和出汗,會影響體內電解質代謝,從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讓人的情緒和行為出現(xiàn)異常。 據(jù)了解,“心理中暑”的人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點:一是情緒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與家人或同事鬧意見,而自己則覺得內心燥熱,頭腦糊涂,不能安下心來思考問題,經常丟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情低落,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了,覺得日子過得沒勁,對同事和家人缺乏熱情,此種情況清晨稍好,下午變壞,晚上更甚;三是行為古怪,常會固執(zhí)地重復一些生活動作。“情緒中暑”者除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焦躁易怒外,在身體上伴有頭脹痛、胸悶、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癥狀。 造成“心理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差。因此,在炎熱的高溫環(huán)境中,應盡可能地增加休息時間,并注意飲食調整,增加營養(yǎng),重視夏季的養(yǎng)生之道。“心理中暑”主要靠自我調節(jié)。比如調整起居時間,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開胃食品,避免吃過涼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1、打造一個“心理空調機”,為心靈吹風納涼。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經常聽聽舒緩的輕音樂,或是靜坐沉思,閉上眼睛想像森林、藍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涼爽的情境,打造一個“心理空調機”,為自己的心靈吹風納涼。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靜下來,暫時回避,正如俗話講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2、要有意識地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tài)。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緒療法,并用ABC來表示:A代表誘發(fā)事件;B指個體對這一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則代表個體情緒和行為的結果,理性信念往往導致樂觀快樂的情緒,而非理性信念則容易導致悲觀煩惱的情緒。因此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盡可能以積極的、樂觀的態(tài)度去理解,與他人相處盡可能以善良、寬容服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