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肖某,女,43歲 兩顴皮膚發暗1年,加重1月 患者一年來兩顴皮膚發暗,形成斑塊,使用多種祛斑產品無效,最近一月,生意操勞,皮膚顏色加重,請來就診。就診時面色恍白,兩顴暗黃色,嘴唇顏色偏白,月經量少,每次三天。舌質淡,齒痕舌,苔薄白,舌尖有瘀點;脈象:左右寸口細弱,左關郁澀。血壓95/60mmhg。 診斷:黃褐斑(氣血虧虛) 病機分析:“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心血不足,鼓動無力,血行緩慢,面部皮膚得不到滋養,代謝產物無法清除,自然出現皮膚色素沉著。面部出現斑塊,心情受到抑郁,進一步加重病情。 治法:益氣養血,活血化瘀,舒肝解郁 處方:人參25黃芪20當歸15 丹參20菖蒲15 遠志10 桂枝15 柴胡12 白芍30 赤芍30 雞血藤25 玫瑰花15 香附子15 郁金15 制首烏20炙甘草15 五劑,水煎服,日一劑 同時用西洋參50克煎水100ML,每早洗臉后,用手搓面部100下,皮膚發熱發燙為度,搓完后,用西洋參水控于皮膚上。 一周后復診:面色有光澤,斑已變淺,守方十劑,前后大約20天,患者面如桃花。黃褐斑也稱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變病的一種,是發生在顏面的色素沉著斑。黃褐斑的典型癥狀是初起時鼻部出現黃褐或咖啡色斑塊,指甲或小兒手掌大小,枯暗無光,邊緣清楚,女性伴有月經失調,經行腹痛等癥狀。傳統醫學以補腎益肝,活血理氣,多能治愈。 病因病機 發病原因尚未查明,可能是由于雌性激素和黃體酮分泌失調,長期在室外工作,風吹日曬過多,心情抑郁,肝郁氣滯,長期服用避孕藥、冬眠靈、苯妥類鈉類藥物,內分泌紊亂,患肝病,結核病、盆腔炎、痛經、貧血等慢性病經久不愈,使肝腎不足,氣血失調,色素沉著者所致。肺主皮毛,肝主疏泄。 臨床分型治療,除任之堂主人個人醫案外,還有以下幾種證型,便于大家探討交流。 一、肝郁型色斑呈褐色,好發于眉弓顴骨,伴有胸悶嘆息甚者急躁易怒,女子月經不調等,脈弦滑,苔薄白,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常用藥物:柴胡15g,當歸20g,首烏,丹皮,赤芍10g,紫草10g益母草10g,香附10g,甘草5g紅花10g桃仁10g等。 二、脾虛型色斑呈栗皮色或灰黑色, 好發于兩顴唇口,伴有短氣乏力,納差腹脹,面色萎黃,四肢酸軟,舌淡干,脈緩。治則,益氣健脾養陰。 常用藥物:黃芪、黨參、當歸、白術、茯苓、甘草、山藥、五味、麥冬、甘草、大棗、陳皮、首烏等。 三、腎虛型色斑,黑色伴腰膝酸軟,怠倦無力,眩暈耳嗚,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則滋養肝腎,填精補髓。 常用藥物:熟地、首烏、枸札、黑芝麻、桑椹、女貞子、知母、黃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