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社交禮儀知識大全(5)
十.體面地送禮 贈送,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成功的贈送行為,能夠恰到好處地向受贈者表達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種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讓受贈者產生深刻的印象。 1.送果品的藝術 春節到親友家拜年,送上紅棗、紅果、核桃、桂圓四樣干果,兩紅兩黃,色彩調和,很討人歡喜。紅棗可蒸糕煮粥,核桃、桂圓可做年飯,紅果用來消食,是開胃食品。 探望老人,送上福橘、紅杏、大蜜桃,用來祝愿老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當禮物送到老人面前時,講明食用這些果品的功效,老人更會欣然接受。 探望病人時,帶去紅元帥、黃元帥、國光蘋果,很是得體。這幾樣蘋果,色調艷麗,形體肥碩,維生素豐富,而且寓有“祝君平安康復”的寓意。 分娩婦女、骨折病人、手術失血者,送草莓、木瓜、柑橘、葡萄柚、柿子、牛奶、酸奶、小魚干或魚湯。 糖尿病患者,送柑橘類、水梨、哈密瓜、香瓜、葡萄柚、草莓、脫脂奶粉、燕麥片。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送木瓜、哈蜜瓜、香瓜、柿子、奇異果、草莓。 胃潰瘍患者,送木瓜、桃子、香蕉。 盛夏到親戚好友家去,送上一個大西瓜消暑,使人感到親切。如果把白蘭瓜、哈密瓜并送,更合乎禮儀要求。 青年男女談朋友期間,送上一大串金黃的香蕉,表示兩人愿意相交;送上紅橘和蘋果,象征熱情奔放,有情人終能結出美果。同時也要投其所好,選送對方所愛吃的果品。 2.受禮常識 作為受禮者,不能在接受禮品時行為失當。對于他人誠心相贈的禮品,如果不是違法犯規的,最好的表現應該是欣然接受。 當別人口頭宣布贈送禮品的時候,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對方,以便有所準備。在對方取出禮品,預備贈送時,神態既要專注、認真,更要顯得穩重、大方,見過世面,不要伸手去搶、開口去問,或者眼睛盯著不放。要盡可能地用雙手接,不能只用左手去接禮品。這時候,要面含微笑,雙目注視對方的兩眼。接過來的如果是對方所提供的禮品單,要立即從頭到尾細讀一遍。接下來,需要繼續應酬的話,把禮品暫時放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把禮品放在地上。 在雙手接過贈品的同時,和對方握一下手,表示感謝,不要虛情假意,反復推辭;或是心口不一,嘴上說“不要,不要”,手早就把禮品接住了。 我們中國人不習慣當面把禮品包裝當場拆開,在國外當場拆開禮品包裝是非常普遍的。特別是歐美國家的朋友贈送禮品,如果你有時間而且禮品不難拆封的話,要盡可能地當面拆開。 1)拒禮三法 婉言相告。也就是用委婉的、不失禮貌的話,向贈送者暗示自己難以接受對方的好意。比如,當一位男士送舞票給一位小姐,而對方打算回絕時,就可以說:“我男朋友已經和我約好請我跳舞,實在是對不起”。 直說理由。也就是直截了當地向贈送者說明你難以接受禮品的原因。比如在公務交往中,可以說:“對不起,按照規定,你送我的這件禮品,必須登記上繳。” 事后退還。有時,拒絕他人所送的禮品,如果是在大庭廣眾之前進行,往往會有口難開。甚至是將禮品趁你不在的時候給你送來。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當時接受下來,但不拆包裝。事后,盡快地單獨將禮品再物歸原主。退還禮品的時間不要拖延過久,最好在24小時之內。這種方式,對于公務員就不太合適,特別是當面贈送時留下而事后再退還,很容易造成“說不清楚”的尷尬。 2)怎樣還禮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鄰里之間的禮尚往來。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給乙家送了一碗餃子;為了還禮,沒過幾天,乙家用中碗給甲家送了一碗餃子;來而不往非禮也。于是,甲家過幾天給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餃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禮呀,于是用盛湯的磁盆給甲家送了一盆餃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讓人小瞧了!趕緊做了一鍋餃子給乙家送去……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時機,千萬不能因送禮、還禮而受累。 接受別人的禮品后,應該銘記在心;在適當的時候,向對方還禮。我們要注意還禮的時間和還禮的形式等兩個問題。 如果還禮過早別人不是以為“等價交換”,就是懷疑“劃清界限”;如果拖延太久,等事情完全冷淡了再還禮反而效果不好。 選擇還禮的時間,要講“后會有期”。我們推薦幾種很好的機會:一是和對方贈送自己的相同的機會。二是在對方或家人的某個喜慶活動。三是在此后登門拜訪時。還禮不是“還債”,而且要講自覺自愿。還禮次數也不要過多,完全沒有必要再三再四地還禮,就像上述故事中的那樣,成了一種負擔。 還禮的時候要選擇得體的形式。如果還禮的形式不對路,“還”不如不“還”。下面還禮的幾種形式,可以讓我們借鑒: 一是贈送所送的同類物品。如,你送我書刊,我可以給你影碟。 二是可以選擇和對方相贈禮品價格差不多的物品作為還禮。 三是可以用某種意在向對方表示尊重的方式來代替,不必非要還禮。比如,在受禮后,口頭上或書面上向對方致謝;或者見面的時候使用對方的贈禮等。 3.送花禮儀 送花,是現代贈送禮儀的一種越來越受人們歡迎的特殊形式。 對于送花禮儀,也要清楚送花的形式、送花的時機以及鮮花的寓意,才不會在一味追求新方式時,搞出笑話或誤會。 1)送花的形式 親自送花。這是送花的最基本形式。不但可以和受贈者一同分享喜悅,還可以親自解說送花的緣由和含意,使效果得到升華。 親友轉送。一般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有時由親友轉送鮮花也有獨到的好處。比如說,代送鮮花的親友通常與受贈者并不陌生,可以同時擔任贈送者的最佳信使,細致而周詳地向對方傳遞有關信息,有時甚至可以說出送花者難以啟口的事。 雇人代送。當你難以分身的時候,或者為了刻意營造一種氣氛時,就可以委托花店或郵政局,替你上門送花,也可以把祝福的話一同帶去。 2)送花的最佳時機 例行的時機。如喜禮、賀禮、節慶禮、嘉獎禮、慰問禮、喪葬禮、祭奠禮等。這些時機,送花總是沒錯的。 做客時。用鮮花作為禮物送給主人,既脫俗,又能讓主人接受。 迎送時。當別人遠行或遠道而來時,贈送一束花,可以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親情、友情或愛情。 紀念。在重要的私人紀念日,如愛人的定情日,生辰日、結婚日送花給對方。 道歉。需要向別人道歉時,可以采用約定俗成的方式給對方送花,也可以附上一張道歉卡。 求愛。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白愛意這種難以開口的事,如果以花為媒,對方會立即明白你的心扉。 3)鮮花的常見寓意 講了送花的形式和時機后,還需要對它的寓意有一定了解,才會做得更得體。 一種是通用寓意。是在世界上為人們所共識、廣為沿用的寓意。我們特別介紹一下三種最常用的寓意,也稱為花語。 玫瑰、雞冠花表示愛情,丁香表示初戀,檸檬表示摯愛,橄欖表示和平,桂花表示光榮,白桑表示智慧,水仙表示尊敬,百合表示純潔,茶花表示美好,野葡萄表示慈善,紫藤表示歡迎,紅西香表示勤勉,鳥不宿表示謹慎,菟絲子表示戰勝困難,長春藤表示成婚,麥藁表示結合,五爪龍表示羈絆,杉枝表示分別,香羅勒表示祝愿,胭脂花表示勿忘,豆蔻表示別離,杏花表示疑惑,垂柳表示悲哀,石竹表示拒絕。 我們也可以將幾種鮮花搭配在一起表示來某種特殊的意義。比如用長春藤、麥藁、五爪龍組合成的花束送給新婚夫婦,表示:相親相愛,永不分離。用杉枝、香羅勒、胭脂花組合成的花束送給遠行的人,表示:為你祝福,勿忘我。 另一種是民俗寓意 在不同的風俗習慣里,同一品種的花,但在寓意上根本不同。選送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民俗寓意,不能弄巧成拙。 比如:中國人喜歡菊花,而在西方,黃菊代表死亡,只能在喪葬活動中使用。中國人贊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并喜歡它,但在日本,荷花卻表示死亡。在廣東、海南、港澳地區,金桔、桃花表示“吉”、“紅火”的意思,而梅花、茉莉和牡丹花卻表示“霉運”、“沒利”、“失業”的意思。 另外,不同的習俗,對于花的色彩也有不同理解。比如在國內,我們都喜愛紅色的花,特別是結婚時,送紅色的鮮花,才算吉利而得當。而西方人認為把白色鮮花送給新娘,才是最合適的。 數量上也有所不同。在中國,喜慶活動中送花要送雙數,意思是“好事成雙”。在喪葬上要送單數花,表示“禍不單行”。因為讀音的原因,在國內特別是沿海地區,送4枝花給別人,必然受不到歡迎,因為4的發音和“死”相近。而西方國家里,送花講究單數,送1枝花表示“一見鐘情”,送11枝表示一心一意,送99表示天長地久等。但“13”這個數字是不可以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