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宋、遼、金著名瓷窯及其產品鑒定

 海外尋瓷翁 2012-12-15


宋代是我國瓷器生產的大發展時期,瓷窯林立,所產瓷器種類繁多。宋代瓷窯有官、民窯之分,其中較為著名的有:

(一)汝窯

是宋代最著名的瓷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1、中心窯場

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

2、汝窯的性質

汝窯即北宋官窯。北宋朝廷先是命汝州燒造貢瓷。宣、政間又專門設窯燒造。汝窯成為北宋官窯與宋徽宗趙倍的審美趣味有密切關系。

3、汝窯青瓷的特點

胎——香灰色。釉——基本色調為淡天青色,釉層較薄,釉面滋潤,多有細小冰裂般開片。器物口、棱處釉層較薄,掩映的胎骨呈肉紅色。釉內氣泡稀疏,寥若晨星。燒造工藝多采用裹足支燒,器物外底留有三或五個細小支釘痕,釘痕略呈橢圓形,如芝麻粒大小。只見水仙盆之外底留有六個支釘痕。

4、汝窯青瓷的造型

傳世品見有搏、槽之承盤、盤、碗、洗、瓶、水仙盤、盞托等。窯址新 出士的有:熏爐、波羅子、梅瓶等。胎體較薄,形體規整,靈巧實用.盤、碗的圈足均外撇。

5、后仿汝窯瓷器的鑒別

明代宣德時景德鎮御窯廠曾燒造仿汝和瓷器,造型見有盤、蟋蟀罐等,但只摹仿釉色,不追求造型。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燒造 仿汝釉瓷器,亦多只仿釉色。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南汝州、寶豐等地所仿燒汝窯瓷器,不但仿釉色,而且仿造型,常見器形有搏、洗、撇口瓶、紙槌瓶、荷花式碗等。仿品最大破綻是胎體過厚,胎色灰白,釉面少有冰裂紋,釉色多帶天藍色。個別器物雖出現冰裂紋,釉色又偏綠。其中以朱文立、周分廷、王留現、邢根弟所仿質量較好。

(一)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1、有關宋代官窯的幾種學術觀點

①北宋官窯即開封官窯,窯址在河南省開封市,歷史上因黃河泛濫而被埋入地下5—6米深,難以發現。

②北宋官窯即汝窯。

③杭州風凰山、萬松嶺一帶的老虎洞窯即南宋文獻所說的"內窯"或稱 "修內司窯"。如也有學者認為是"續窯"。

①老虎洞窯屬于郊壇官窯系統,不是修內司窯,修內司窯即所謂的傳世哥窯。

⑤老虎澗窯的元代層即傳世哥窯。

2、宋代官窯瓷器的造型

瓶、洗、爐、盞托、樽、主主式爐、花盆、盤、碗等。

3、宋代宮窯瓷器的特點

釉層凝厚,采用先素燒坯體再多次掛釉的方法施釉,釉層厚度常超過胎體厚度。胎質細膩,胎色紫黑、灰黑,系在胎料中引入紫金士所致。釉面潔凈,釉色以粉青為上,另有灰青、米黃等色。釉面富有玉質感,開有大片紋, 其間夾雜有冰裂紋。支燒方法有支燒、墊燒及支燒加墊燒等。

4、后仿宋代官窯瓷器的鑒別

元代即仿宋宮窯瓷器。明代成化時及嘉、萬時景德鎮窯均仿燒宋官窯瓷器,仿品呈現出較高水平,常使人真假難辨。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燒造仿宋官窯瓷器,嘉、道、咸、同、光時也少量仿燒。民國以后直至今日都有仿燒。仿品在造型方面很難仿得逼真,有的仿品釉色很像,但釉面很難出現冰裂紋。另外,仿品的最大破綻是底足處理得過于規整。有的仿品在口沿和底足上涂抹醬色釉汁,以冒充"紫口鐵足"。至于在仿品上署"官"字款者,更是別出心裁之作。

現在我國南、北方均仿造宋代官窯瓷器。北方有河南開封"高氏北宋官瓷研究所"(菊德堂),由著名工藝美術師高菊德先生創立。高菊德先生于1974 年開始研究制作藝術瓷,在任開封工藝美術試驗廠廠長期間,接受了國家下達的恢復北宋官瓷的試驗任務,并兼任"恢復北宋官瓷試驗組"組長。在此期間,他廣泛搜集有關文字資料和實物殘片進行分析研究,走訪請教國內部分古陶瓷研究專家,研究試驗了近200種胎、釉配方,進行了幾萬個數據計算,試燒100余次,終于在1984年試驗成功。其仿品通過了同年6月由輕工業部委托河南省輕工業廳組織召開的鑒定會。高菊德先生退休后,自籌資金,組織全家兄弟子女共同參與,成立了"高氏北宋官瓷研究所" (菊德堂)。 南方有浙江蕭山的杭州民生陶瓷有限公司。

(三)定窯

宋、金著名的白瓷窯,屬于民窯,產量很大。

1、中心窯場

中心窯場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一帶。

2、主要品種

白釉瓷、黑釉瓷、醬釉瓷、綠釉瓷等。

3、造型

梅瓶、玉壺春瓶、直頸瓶、貫耳方壺、搏、爐、枕、執壺、盞托、盤、 碗、杯、洗、罐、渣斗、盒、熏等,十分豐富。

4、裝飾技法

刻、劃、印、剔花,還有描金花、鏤空等。定窯印花水平居宋代各瓷窯之冠。

5、裝飾題材

以植物花卉最為多見,如牡丹、菊花、蓮花等,另有動物(鳳凰、禽鳥、魚、云龍等)、嬰戲紋等。

6、銘文

燒成前刻劃款有"官"、"新官"、"會稽"、"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喬位"、"子溫"等。燒成后刻劃款有"奉華"、"德壽"、"壽成殿"、"皇太后閣"、"內苑"、"慈福"、"聚秀"、"禁苑"等。

7、特點

胎骨較白,釉層較薄,早期來自色白中泛青,北宋中期以后,釉色白中泛象牙黃色,常有"淚痕"現象。

8、后仿宋代定窯瓷器的鑒別

造型難以達到逼真,特別是梅瓶,很難仿得像。來自色及胎色過于白。底足處理得過于規整,底來由過于均勻。袖面略顯松軟。

(四)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1、中心窯場

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內,已發現上百處窯址,多為民窯,主燒平民百姓 用的天藍釉、天藍釉紫紅斑盤、碗、罐、瓶、壺、爐等器物。兼燒磁州窯系白地黑花、紅綠彩等品種。禹州城北門內的鈞臺與八卦洞窯是北宋后期建 立的專門燒造宮廷用瓷的官窯。

2、官鈞窯瓷器的造型

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為主,另有出戟尊。

3、官鈞窯瓷器的釉色

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

4、官鈞窯瓷器的特點

在青釉中加入氧化銅作著色劑,產生窯變,釉色千變萬化。器物外底或圈足內墻、云頭形足內壁多刻劃從"一"到"十"漢寫數目字。有些器物的釉面出現"蚯蚓走泥"紋。

5、后仿鈞窯瓷器的鑒別

造型難以仿得逼真,胎體過厚。明宣德仿鈞窯瓷器,只仿釉色,不仿造型,見有盤、碗等。清代雍正仿鈞窯花盆、盆托等,釉色及支釘痕仿得很像,但均不刻劃數目字。現代仿品雖刻劃數目字,但數目字的寫法不像。

(五〉耀州窯

宋代北方著名青瓷窯,兼燒醬釉、黑釉瓷。以刻、印花青瓷最具代表性。

1、中心窯場

中心窯場位于今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

2、造型

瓶、罐、執壺、枕、爐、盤、盒、碗等。

3、裝飾方法

刻花、劃花、印花、樓空等,以刻花水平最高。

4、特點

胎體灰白,釉呈橄欖綠色。刻花刀鋒犀利。

5、仿品的鑒別

造型走樣,刻花線條僵硬不流暢,底足處理過于規整,釉面過于光亮,筐劃紋難以模仿。

(六)哥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1、 窯址所在地

窯址尚未發現。幾種推測:有人認為"江西吉安窯有可能燒造哥窯器物";有人認為"修內司官窯實為4傳世哥窯',而通常所言之“哥窯”應屬民窯,與修內司官窯無關,鑒于官窯多建于都城附近,因此修內司官窯的窯址,將來有可能在臨安(今杭州市)附近被發現”;也有人認為"傳世哥窯很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鎮所燒造的"。

2、哥窯的概念

一是傳世哥窯;二是元代以來文獻記載的"哥哥洞窯"、"哥哥窯"、"哥窯"。文獻所稱的"哥窯"究竟是否指的是傳世"哥窯"瓷器呢?實際上,對傳世哥窯瓷器產生頗多爭議即源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龍泉窯遺址的發掘證明,傳世哥窯瓷器非龍泉窯所燒造。現在人們所談哥窯,如無特別聲明,一般是指歷代宮廷所流傳下來的"傳世哥窯"。

3、造型

常見的有三足爐、魚耳爐、雙耳爐、雙耳乳足爐、膽式瓶、八方穿帶瓶、弦紋洗口瓶、罐、洗、盤、碗等。

4、特點

胎骨較厚,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土黃等。釉質肥腆,泛酥油光,頗似凝固的豬大油表面質感,或人臉微汗的質感。釉面開裂,呈交織如網的不規則細碎片紋,大片紋呈鐵黑色,小片紋呈金黃色,俗稱"金絲鐵線"。采用裹足支燒或墊餅承燒,墊燒者有細窄的圈足,圈足底邊鐮削平滑。器物內外施釉,圈足內滿釉。有些器物內底留有套燒其他器物的支釘痕。來自面多有"縮釉"現象。

5、仿品的鑒別

造型失真,釉面光亮,少有"縮釉"現象。底足處理過于規整。

6、研究動態

1992年10月21日至23日,上海博物館為慶祝建館40周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了"哥窯瓷器學術座談會"。來自北京、江蘇、安徽、浙江、上海和美國、日本、英國、香港、臺灣等地的有關專家、學者40余人應邀參加了會議。

哥窯瓷器是中國古陶瓷界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在宋代文獻中找不到任何有關它的記載,元、明時期的記載或語焉不詳,或不盡可信;加之迄今尚未發現傳世哥窯瓷器的窯址,墓葬和窯藏中也不見有傳世哥窯瓷器出土,致使有關哥窯瓷器的一些問題至今未能得到解決。學術界在諸如傳世哥窯瓷器的時代、窯址所在地、生產性質、哥窯與官窯的關系、乃至對歷代文獻記載的理解以及對各地出土器物的看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觀點。

這次座談會取得了一些收獲,首先,大家基本上都肯定了傳世哥窯是存在的,大多數人認為它屬于官窯性質,產品僅供宮廷使用,典型的傳世哥窯瓷器具有利色米黃和利面開"金絲鐵線"的特征。其次,關于傳世哥窯瓷器的產地,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①杭州;②龍泉:③北方。北方說是一種新的觀點,有待于今后對可靠的傳世哥窯瓷器標本進行科學分析加以證明。因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對傳世哥窯瓷器進行科學分析化驗這項工作做得很不夠, 20世紀60年代,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曾對故宮博物院提供的一件所謂"傳世哥窯"瓷器標本進行化驗分析。但據故宮博物院古陶瓷鑒定家耿寶昌先生說,這件標本并非原清宮舊藏品,而是1940年孫瀛洲先生從北京東四牌樓"天和齋"古玩鋪購得的一個碗底,曾于1956年隨其他兩千件瓷器一同捐贈故宮博物院。由于這件標本的來源有問題,所以還不能確定它是否是真正的傳世哥窯瓷器標本。關于傳世哥窯瓷器的年代,大家比較接近的觀點是基本上屬于元代,也有可能早到南宋后期,但大都應在元代早期和中期。如果按某些學者的觀點,認為傳世哥窯即修內司官窯的話,那么其年代應在南宋前期。(七)建窯

宋代著名黑瓷窯。

1、窯址所在地

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分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圍的蘆花坪、大路后門、 源頭坑、牛皮侖、營長* (又名社長埂)、庵尾山(又名廟尾山)等處山坡上,范圍達10余萬平方米。經過多次調查和發掘, 1996年11月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在建陽市召開年會暨學術討論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以建窯為代表的中國黑釉瓷系統瓷器。

2、建窯的命名

古代文獻中,“建窯"常被指福建德化窯,認為"建窯在福建泉州府德化縣"。建窯之得名與建陽無關,因在古代政區沿革中,水吉鎮隸屬于現在的建歐縣,而不隸屬于建陽縣,建歐縣在古代曾被稱作"建安郡"、"建州"、 "建寧府”,它是民國二年將建安縣與歐寧縣合并,各取一個字而成立的。水吉是一個集鎮,原屬歐寧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在民國時期曾一度被設水吉特區, 1940年又改為水吉縣,古窯址所在地即在其轄境內。1956年撤銷水吉縣,而將其歸并到建陽縣,古窯址所在地也就隸屬于建陽了,迄今未再改動。所以"建窯"應得名于"建安"、"建州"或"建寧",而與"建陽"無涉。北宋蔡襄《茶錄》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黃庭堅《和答梅子明五楊休點密云龍》曰"建安瓷碗鷓鴣斑。"

3、燒瓷的年代

創燒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兩宋時期,元代開始衰落,但延續燒造至明、 清時期。

4、燒瓷品種

唐、五代至宋代,先燒青瓷,后主燒黑瓷兼燒青白瓷。元代燒黑瓷、青瓷、青白瓷,明代燒青瓷,清代燒青花瓷。宋代建窯主燒黑瓷與當時社會飲 、斗茶風尚有直接關系。宋代建窯黑袖瓷以兔毫盞最為多見,其次為鷓鴣斑盞(即油滴盞),曜變盞最為罕見。

5、宋代黑軸茶盞的胎釉

釉屬于氧化鐵含量很高的石灰釉,石灰釉的最大特點是在高溫烙融狀態下易流動,建盞施釉均不到底,外壁釉垂流至底部聚積較厚,有的則形成滴珠,為其重要特征之一。其胎土顆粒較粗,含氧化鐵較高(7—10%),在外觀上頗似鑄鐵。

6、建窯系

宋代建窯黑釉茶盞除影響福建境內其他瓷窯外,對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等地瓷窯均有影響,形成窯系。

7、款識

宋代建盞上的刻款最著名的是"供御"、"進盞"款,還發現印有這兩種銘文陽文反書的墊餅。

8、后仿建窯瓷器的鑒定

仿兔毫盞、油滴盞很多。破綻是或胎色不對,胎土較細;或底足璇削規矩;或兔毫紋又細又長;或造型失真。仿品刻"供御" "進盞"款者,字體筆畫拘謹,不自然。

(八)越窯

宋代著名青瓷窯。

1、窯址所在地

浙江省的慈溪、上虞、寧波、部縣、臨海等地。

2、所產青瓷造型

盤、碗、瓶、罐、壺、枕、菜、盒、水盂等。

3、裝飾題材

人物、龍、鳳、鶴、鸚鵡、雞、蜂、蝶以及荷蓮、菊花等。

4、裝飾特色

胎色灰白,胎質細膩,釉色青綠,劃花線條纖細流暢。即文獻中所稱的秘色瓷。

據《冊府元龜》、《宋史》、《十國春秋》、《宋會要》、《吳越備史》及《宋兩朝貢奉錄》諸書記載,從開寶(968—976年)到太平興國(976—984年) 的十幾年間,吳越錢氏向宋王朝貢奉的越窯青瓷多達17萬件。如此大量的越窯青瓷說明北宋時越窯燒瓷仍很興盛。那么,這些瓷器是由哪些窯場燒造的呢?窯址調查表明,除慈溪上林湖外,上虞、鄞縣、寧波、臨海等地也有燒造,在這些瓷窯遺址中都發現一些器形、紋飾相似的標本。以往人們多把帶細線條劃花裝飾的越窯青瓷的時代定為五代,但后來發現,這類瓷器多出土于北宋前期墓中,從而改變了以前人們的看法。

1981年北京西郊八寶山遼代韓佚墓出土瓷器25件,其中有越窯青瓷10件,4件帶細線條劃花裝飾,其中的六瓣瓜棱腹注壺,通體劃花裝飾,壺腹主題紋飾為四對人物席地而坐對飲,人物中間置酒尊、果盤,并襯以流云。與注壺配套使用的注碗,碗內劃頭尾相對的鸚鵡紋。墓中出土盞及盞托一套,也帶劃花裝飾。墓中還出土13件白瓷,其中浮雕蓮瓣紋蓋罐及柳斗小杯是定窯白瓷中的精品。同出的墓志記載,韓佚卒于遼統和十三年(即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六月一日,葬于統和十五年(997年),說明墓中隨葬瓷器均為北宋前期產品。韓俠為遼開國元勛韓延徽之子,官至"遼興軍節度副使、銀青崇祿大夫" (《考古學報》1984年第3期)。

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陳國公主墓出土越窯劃花對蝶紋盤和纏枝菊花紋盤各一件,墓志記載陳國公主卒于遼開泰七年(1018年,即北宋天禧二年) (《文物》1987年第11期),時年18歲。陳國公主為景宗皇帝之孫女、秦晉國王圣宗皇太帝之女,自太平進封為越國公主,屢受加封,死前"圣上親臨顧問,愈切撫憐,詔太醫以選良方",表明圣宗對她的關心,也反映出陳國公主家世地位之高貴顯赫(《文物》1987年第12期)。

1975年江蘇鎮江何家門出土越窯青釉劃花注子、注碗、盞托及渣斗4件,注子、注碗造型與韓佚墓出土者大體相同,注碗里心亦有劃花對飛鸚鵡紋,其布局、風格亦與韓佚墓出土者相似,說明這批越窯青瓷的年代亦在北宋前期。

在遼墓出土青瓷中,越窯瓷器約占三分之二。這些越窯瓷器造型規整,釉面玉質感較強,刻劃花線條十分流暢,制作工藝極為講究。這些在中原和南方地區北宋墓中極為罕見的越窯精品,在遼墓中不僅出士數量大,而且基本上都出自達官顯貴墓中。由此推測,遼墓出土的越窯青瓷和定窯白瓷精品,不應是普通流通商品,而應是由北宋朝廷官貢獻給遼地的貢品。

北宋初年,宋太宗尚有收復幽云諸州之志,曾發動過兩次大規模的伐遼戰爭,一次是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另一次是在雍熙三年(986年)。但兩次伐遼均以失敗告終,第一次是兵敗高粱河(約在北京城東南);第二次是兵敗歧溝關(今河北涿州)。兩次伐遼失敗導致北宋統治者失去了收復幽云十六州的信心。景德元年(1004年),雙方議和,結下"澶淵之盟"。雙方議定:宋、遼為兄弟之固,宋真宗稱蕭太后為叔母,宋每年納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遼邊境維持舊狀,仍以白溝河(今河北巨馬河)為界。

由于各地紀年墓出土物中未見晚于遼太平六年(1026年)的越窯青瓷, 由此推測,大約在北宋真宗后期(1017-1022年),越窯瓷器生產己開始衰落。

5、仿品的鑒別

民國以來的仿品見有盒、盤、洗、執壺等。主要應從紋飾、支燒方法方面進行鑒定。如所見仿北宋越窯青釉刻花龍紋盤,造型、釉色仿得很像,但所刻五爪龍紋使人產生疑問,因北宋越窯青瓷上所刻龍紋不見有五爪的,一般為三爪。另外,仿品上的支燒痕呈圓點狀,而北宋越窯青瓷上的支燒痕呈長條形。再如仿北宋越窯劃花洗,外底刻劃"太平戊寅"款,釉色很像,所露破綻一是款識字體不像,二是采用八個圓形泥挖支燒,而北宋越窯青瓷一般采用五或六個泥條支燒。 (九)吉州窯

是宋代江南地區著名瓷窯之-。

1、窯址所在地

江西吉安永和鎮,故亦稱永和窯。

2、燒瓷品種

始燒于晚唐、五代、入宋以后有很大發展。

3、燒瓷品種

青白釉、白釉、黑釉、醬釉、青釉、白釉褐彩、綠釉瓷等。其黑釉瓷不但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諸如剪紙貼花、剔花、窯變色斑、玳瑁斑、木葉貼花等,構思新穎,在宋代瓷窯中獨樹一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南宋時大量燒造覆燒印花白瓷,帶有明顯的定窯風格。南宋時興起的白釉褐色彩繪裝飾受到磁州窯的影晌。 4、器物造型

盤、碗、盞、瓶、罐、枕、玩具、執壺、盆、爐、盒等。

(十)磁州窯

宋、金時期北方著名民窯之一。宋、金時期文獻中不見有關它的記載。

1、窯址所在地

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一個是以磁縣觀臺鎮為中心(宋、金時期),窯址分布在鎮西2公里的漳河兩岸,東岸有觀臺和東艾口,與觀臺隔河相對的為冶子鎮。另一個是以溢陽河流域的彭城鎮為中心(元代)。

2、燒瓷年代

觀臺鎮窯址的發掘證明,磁州窯創燒于北宋時期,停燒于元代末至明初。

3、燒瓷品種

除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黑花瓷外,還有白地醬色花、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刻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釉綠彩、白釉紅綠彩、白釉褐斑、綠釉黑彩、 姜黃釉黑彩、白釉、醬釉、黑釉瓷及低溫綠釉、三彩釉陶等。

4、胎釉特征

胎質較差,胎土顆粒較粗,一般都施化妝土。

5、磁州窯系

宋、金時期的瓷州窯在南北各地瓷窯中產生廣泛影響,且這種影響延續至元代。河南修武的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鶴壁市的鶴壁集窯、登封的曲河窯以及山西的介休窯等,都燒造磁州窯風格的瓷器,形成了我國北方一大瓷窯體系。而其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黑花或白地醬色花瓷器,影響所及有河南的鶴壁窯、魯山窯、宜陽窯、禹縣窯、密縣窯、郟縣窯,山西的介休窯、霍縣窯,陜西的耀州窯,安徽的蕭縣窯,山東的淄博窯,江西的吉州窯,廣東的海康窯等。

6、白地黑花瓷器的燒造年代

從紀年墓出土磁州窯白地黑花瓷器情況看,各地均未出土徽宗(1101—1125年)以前的白地黑花瓷器。迄今為止,己發現的出土白地黑花瓷器年代最早的墓葬是河南方城北宋崇寧三年(1140年)范致祥墓,墓中出土白地黑花碗一件,碗的外壁畫有簡單的草葉紋和寬帶紋,顯然系初創期作品。帶紀年銘文的白地黑花瓷器集中在金大定( 1161—1189年)以后。

7、磁州窯瓷枕上的作坊標記

金代戳印標記有:張家造、張家枕、張家記、張家窯、張大家枕、張大家造、古相張家造、王氏壽明、王氏天明、趙家適、劉家造等。其中以張家造數量最多。戳印王氏壽明款的金代磁州窯瓷枕,還經常在枕面左邊刻劃"漳濱逸人制"一行款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动漫| 无码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在沙发上午睡被强|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 | 中文| 任你躁久久精品6|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欧美疯狂xxxx乱大交|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亚洲视频日韩视欧美视频|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婷婷丁香51|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高潮潮喷无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老熟妇| 国产av寂寞骚妇| 久久婷婷丁香七月色综合|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