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 簡介

六安瓜片是一種片狀烘青綠茶,因產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壯,葉緣微翹,葉質柔軟,大小勻整。色澤翠綠有光,香氣清高,滋味鮮醇,回味甘美,湯色清澈晶亮,葉底嫩綠。齊云山產茶又有“內山”和“外山”之別,“內山”是指黃石、里沖等地,“內山”茶優于“外山”。
六安瓜片 - 產地環境

六安瓜片 - 歷史淵源
六安茶的歷史記載,明清年間最為昌盛。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中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陳霆其著《雨山默談?卷九》(1539)稱:“六安茶為天下第一。有司包貢之余,例饋權貴與朝士之故舊者”。明代大學者李東陽、簫顯、李士實三名士玉堂聯句《詠六安茶》:“七碗清風自里邊,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陸羽舊經遺上品,高陽醉客避清歡。何時一酌中霖水?重試君漠小風團!”在世面廣為流傳。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紅樓夢》均有六安茶記述。
六安貢茶的歷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罷貢后,到清?咸豐年間(1851-1861)貢茶制度終結。歷經兩個朝代幾十位皇帝。是歷史上十余處貢茶中最長的。
“唐、宋史志,皆云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云:壽州向亦產茶,名云霧者最佳,可以消融積滯,滌除沉菏……”(清道光《壽州志》)。盛唐縣為今六安縣,可見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一是說,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枝,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消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后沖,把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并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于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制。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 |
|
六安瓜片 |
瓜片在清朝初年,被列為“貢品”。據《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紹:1856年4月27日,咸豐帝的懿嬪(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載淳(即同治)。咸豐帝聞知此事,喜不自勝,便當即諭旨:“懿嬪著封為懿妃”。按照宮中規定,慈禧從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級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飲食規定中就有:每月供給“齊山云霧”瓜片茶葉十四兩。
有詩嘆道:“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詞》描繪了當年貢茶的情景:“春雷昨夜報纖芽,雀舌銀針盡內衙。柳外龍旗喧鼓吹,香風一路貢新茶。”
曹雪芹《紅樓夢》有80多處提及,第41回,妙玉烹茶給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因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還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說:這水是五年前從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甕中埋在地下,是專門用來烹茶用的。
六安瓜片 - 功效
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于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抗菌
研究顯示,六安瓜片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備整腸的功能。
3、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4、瘦身減脂
六安瓜片含有茶堿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5、茶防齲齒、清口臭
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防癌
六安瓜片對某些癌癥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論階段。對防癌癥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六安瓜片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六安瓜片減輕病況。
六安瓜片 - 保健作用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六安瓜片 - 品鑒技巧

一是干茶評賞。
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發湯品嘗。
六安瓜片 - 傳說故事

馳名中外的安徽綠茶——六安瓜片,又名齊山云霧,產在六安的齊頭山蝙蝠洞一帶。為啥光在蝙蝠洞一帶有呢?這里有個故事。
早先年,齊頭山是個富饒的地方,青的山,綠的水,莊稼齊整,人丁興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鮮花。正在人們議論給齊山種一些花草的時候,來了一個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艷治女人,阻止人們栽種花草,說:“花多妖艷,于人畜莊稼不利。”
村民老實,想想過去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谷豐收,便信以為真,停下栽花之舉。黑衣女郎得寸進尺的說:“齊頭山父老,這里是個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腳吧!”
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就給她搭了一間木板房,砌灶安鍋,諸事甭她煩神。這女人怪咧,雖然長得面如滿月,眼若流星,一見到花,就面目猙獰,眼若銅鈴,把花掐光。有時女小囡穿件花衣裳,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撕掉。漸漸的齊頭山連花影兒也見不到,更怪的是,自她來后,齊頭山的那個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濃濃的黑氣,漫過村莊,漫過田野,漫過嶺坡,樹竹越長越小,莊家年年減產,熱人們面黃肌瘦。人們人們發現白天她在木屋里住,夜晚,木屋里點著燈,但她卻悄悄地飛到齊頭山的山洞里。人們大驚,這是妖怪嘛!有人悄悄地請法師、道士來想要捉怪。法師、道士還未進村,就跌的鼻青臉腫,請法師的人則被一陣大風吹得無影無蹤。一次如此,兩次如此,三次沒人敢去請法師了。就是有人敢去,法師、道士也不敢來。
沒有鮮花,沒有色彩,這種日子怎么過呢?人們只得紛紛攜兒帶女去逃荒。還未到山坳口一個黑大漢拿著大棍,橫擋住去路,喉道:“還想逃嗎?”一棍掃下來前面的幾戶人家的鍋碗瓢盆已打得紛紛碎,碰著頭的開了瓢,碰著手,掛了彩。一次如此,兩次如此,只要一到山坳口,那個大漢便橫在面前。人們只好忍受著。
中年人形容枯槁,小姑娘也沒有血色,十股人死的死,失的失,只剩下兩三股人了,村子里雞不鳴,狗不叫,就像一口大棺材似的;沒有歌聲,只有哭聲;沒有鮮花,只有妖霧。人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銀發如雪,神扛扛的老太婆。她手挎一只籃子,籃子上蓋了一塊布。對村民說:“鄉親們,我要在這里住下。”
眾人一聽,驚楞的瞪圓眼睛,心里疑惑不解,我們這里人都跑不徹,她還光葫蘆頭往刺里鉆。村民都是善良的,說:“老人家不是我們不做善事,只是這地方,十年前來了妖怪,把我們作踐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們都快填妖精肚子了,何必來墊我們的棺材底呢?你快走吧!”
那老太婆笑笑說:“謝謝好心的鄉親們,只是我一把老骨頭硬的很,妖精不怕卡死,就來吞吧!”眾人一聽這口氣,知道老太婆有些來頭,就說:“老人家,那好,求你發發慈悲吧,不過你赤手空拳,如何制服妖精呢?”老太婆把籃子擺到眾人面前說,“全靠它!”掀掉蓋布,眾人一看,全是花種子。
眾人一思謀,這妖精是怕花仙。于是,便有老太太安排,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把附近的一個高嶺坡全種上花。種到洞口,花籽兒沒有了老太婆從口袋里掏出一把茶籽,和年輕人把它種上。
春天來了,兩場春風一吹,三場春雨一下。嶺坡上,山洞邊的花籽兒、茶籽兒都破土而出,一個勁往上竄,一天一個樣。黑衣女人看到洞旁的茶苗,頓覺詫異,便把村民叫來問道:這是啥玩意?
老太婆趕忙站到眾人面前,說“它是瓜——片”。黑衣女人瞅瞅老太婆,追問道:“為啥叫瓜片”“它的葉子像切開的一丫一丫吃了瓢的瓜皮!”黑衣女人瞅瞅,果然象。就驅散村民,回到洞里,噴出一股股濃濃的黑棋,直向茶苗和花苗壓去。老太婆一見不敢怠慢,忙從口袋里掏出一把花蕊,用嘴一吹,那些花蕊,就像風箏一樣飄向黑氣,花蕊的香氣,沖了黑色的濁氣。黑色妖氣頓時變成乳白色霧,繚繞著,化成霧珠。第二天清晨,黑衣女人又從洞里吐出一股更大的黑棋,直壓向茶苗和那嶺坡上已經結蕾的各種花卉。老太婆又從口袋里掏出一把干花蕊,撒向黑氣,花香沖了濁氣,黑氣變成白霧,在陽光下變成露珠。
第三天清晨,黑衣女人有從洞里噴出一股更大的黑氣,直卷茶苗和錠蕾的花。老太婆又趕忙掏花蕊,可是沒有了。她就縱身跳人黑氣中,變成一個美麗的仙女,身披百花紗布,大口大口的吸著黑氣,護著茶苗和花苗。黑氣進了她肚里,又變成白氣排出來。這時,漫山遍嶺的鮮花開了,又紅的、黃的、藍的、紫的、橙的~~~~~香氣四溢。黑衣女人伸頭一看,大驚失色,大叫一聲:“氣煞我也!”噴出最后一股黑氣,縮到洞里,跌倒在地,現出原形,原來是一只大蝙蝠。黑氣卷向美麗的仙女,仙女跌落下來,暈昏在地。鮮花越開越旺,香氣四溢,黑氣變成霧氣,霧氣變成露珠。一會霧散日出,晴空萬里,人們看到仙女昏在塵埃里。頓時,眾人圍上去,面對恩人,大人流淚,小人哭喊,倒是上了年紀的人有見識,叫眾人安靜,撬開她的嘴,喂了點水。仙女才微睜開雙眼,輕輕地說:“我是百花仙女,奉王母之命送茶籽兒給觀音。卻南海經過此地,看到蝙蝠精在此作怪,便留下來~~~~”
眾人一看百花仙女不說話了,閉上眼睛,都以為百花仙女“仙逝”了,不禁放聲大哭淚落滿面。忽然百花仙女又微睜雙眼,輕輕地說:“我中了蝙蝠精的毒,但不礙事,你們趕緊采摘瓜片,培成茶葉,泡水喂我,就能驅毒健身。”
村民們遵命,采摘葉子,培成茶葉,泡水喂百花仙子。三日后,仙子恢復如初,告別眾人,徑往南海。眾人為了感謝百花仙女除了禍害,把那鮮花盛開的山嶺,起名為鮮花嶺,把蝙蝠住過的洞叫蝙蝠洞。年年栽種茶樹,由于那里霧氣濃,溫差大,加上鮮花嶺鮮花的香氣,所以,瓜片的葉厚、醇香、成了中外馳名的好茶,起名叫“齊山云霧”。
六安瓜片 - 采制工藝
六安瓜子的采制技術,與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開園,新梢已形成“開面”,采摘標準以對夾二、三葉和一芽二、三葉為主。鮮葉采回后及時板片,將嫩葉(未開面)、老葉(已開面)分離出來炒制瓜片,芽、莖梗和粗老葉炒制“針把子”,作副產品處理。
六安瓜子片炒制分生鍋、熟鍋、毛火、老火五個工序。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過去根據采制季節,分成三個品種:谷雨前提采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后采制的大宗產品稱“瓜片”;進入梅雨季節,鮮葉粗老,品質較差,稱“梅片”。現在“齊山名片”分1—3等,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級8等。
![]() |
|
六安瓜片 |
人們總結六安瓜片傳統的采制工藝有四個獨特之處:
一是摘茶等到“開面”。即新梢長到一芽三、四葉時開面,葉片生長基本成熟,內含物豐富,成茶香氣高。
二是鮮葉要扳片,采摘回來的鮮葉,經過攤涼、散熱、再進行手工扳片,將每一枝芽葉的葉片與嫩芽、枝梗分開,嫩芽炒“銀針”,茶梗炒“針把”葉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扳片在我國綠茶初制工藝雖獨一無二,最為科學的一道工序。扳片的好處,既可以摘去葉片,分開老嫩,除雜支劣,保持品質純一衛生,又可以通過扳片起萎作用,利于葉內多酚類化合物幾蛋白質、醣類物質轉化,提高成茶滋味和香氣。
三是老嫩分開炒,炒片分生鍋和熟鍋,每次投鮮葉一兩至二兩。生鍋高溫翻抖殺青,熟鍋低溫炒拍成形。
四是碳火拉老火。炒后的濕坯茶經過毛火、小火、混堆、揀剔,再拉老火至足干。拉老火是片茶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工序,人稱“一絕”。拉老火采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時由兩人抬烘籠,上烘2—3秒種翻動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有人形容其“火光沖天,熱浪滾滾,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為一道引人入勝的景觀。[1]
六安瓜片 - 沖泡方法
六安瓜片的沖泡方法如下:
1、燒水,涼溫大概到75-85度,用燒開的水沿著杯沿四壁倒入,溫杯。用茶匙取3g茶葉放入玻璃杯。
2、泡茶,上、中、下皆可,我們這里選擇下投法,倒入適量溫開水,以覆蓋茶葉為佳。
3、輕輕搖動茶杯,使茶葉完全吸附水份,散發香味,擱置3分鐘左右。
4、沿著杯壁加滿水沖泡,觀茶型,聞茶香,品茶湯。
六安瓜片的沖泡方法有兩次,先用少許的水溫潤茶葉,當然水溫一般在80℃左右,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如果用100℃來沖泡就會使茶葉受損,茶湯變黃,味道也就成了苦澀味,“搖香”能使茶葉香氣充分發揮,使茶葉中的內含物充分溶解到茶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