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地掌握呼吸方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呼吸是一種在神經反射作用下的下意識活動,是一種單純的胸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吸氣少,不能有目的地加以控制,遠遠不能滿足教師長時間邊連續講課的需要,也難以得到洪亮、圓潤、優美的聲音。我們應當學會胸膈式呼吸法,從而擴大胸腔容量,有效地控制氣息,以滿足各種口語表達形式發聲過程中對氣息的需要。 胸膈式呼吸法是靠肋骨和橫膈厝共同的運動來實現的。這種呼吸方法,調動胸部肋間肌、橫膈肌和腹肌共同參與呼吸,既便于使胸腔全面擴大、肺的容積隨之全面擴大,又便于對呼氣的氣勢進行控制和調節。我國戲曲演員所說的“氣取丹田”、“挺胸收腹”就是這種呼吸法。其要領是: 1、姿勢正:持平雙肩,頭頸端正,全 身放松; 2、吸氣深:口鼻并用,避免出現“喝”氣聲,輕松柔和地吸氣,吸足吸滿,擴展胸腔,使橫膈膜下降,氣向下沉; 3、呼氣勻:收縮腹部肌肉和橫膈膜,產生一股壓力,使氣流均勻平緩地呼出。 在掌握了胸膈式呼吸法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口語表達過程中的氣息儲存和快速補充,以滿足表達的需要。 二、靈活運用發音器官 人勻說話的聲音是由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的好壞與喉頭、聲帶、口腔、鼻腔等發音器官的形狀、質量和運用的方式有很大關系。所以,我們應當重視發音器官各部分的鍛煉,使發音器官各部分的肌肉靈活自如,易于控制,從而發出準確、清晰、洪亮、悅耳的聲音。 1、喉頭聲帶訓練 處在喉頭這個筋肉小室中間的聲帶,是十分重要的發音體,在氣息的作用下,聲帶振動而發出聲音,喉頭肌肉的運動控制聲帶的松緊,就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進行喉頭聲帶訓練,主要是訓練喉部放松,肌肉運動靈活,訓練聲帶振動自如,富有韌性。科學發聲,就要求喉部放松,聲帶自然,以較小的氣息使聲帶振動。這樣就能省力、輕松,發聲效率高,聲音也自然悅耳。 需要注意的是,練聲時,先練“氣泡音”把聲帶活動開,再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練習發聲,切不可提嗓子,擠壓嗓子,更不能拔直嗓子喊;呼吸不可過猛,以免喉嚨干燥、疲倦。 喉頭聲帶除了有意識地訓練外,還要注意平時的保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聲帶過于疲勞,對飲酒、吸煙、吃刺激性食物等都應當節制,出現咽喉腫痛,應及時治療。 2、口腔開合訓練 口腔是聲音通道,有控制氣息和擴大音響的作用。鍛煉口腔,使它的肌肉更富有彈力并能自如地控制它的開合,可以使發出來的聲音更清晰有力,更自然悅耳。 3、舌頭動作訓練 舌頭是口腔中活動最靈活的發音器官,它的伸縮、升降、平翹就會造成不同的音色。如果舌頭擺放位置不當,聲音就不準確,不清楚;舌頭動作不靈活,就跟不上口語節拍的速度,使字音殘缺不全,尤其不能適應高聲和快速說話的需要。所以要重視舌頭動作訓練,使之能靈活自如地前后、上下、平曲運動。 4、嘴唇力度訓練 嘴唇作為重要的發音部分,不僅可以控制氣流,還可以與口腔的開合、舌的活動相配合而發出不同的音。鍛煉唇肌,目的是增強其活動能力和控制氣流的力度,使它能靈活、準確地收攏或展開,使發出的聲音更準確、響亮、有彈力。 三、充分調動五腔共鳴 共鳴是發聲體之間的共振現象。人體發聲的共鳴是指喉部聲帶發出的聲音,經過聲道共鳴器官,引起它們的共振而擴大,變得響亮、圓潤,形成各種不同色彩。人體引起聲音共鳴的共有五大主要腔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頭腔。它們自下而上形成了一個筒形管道,這個管道把取自丹田的氣息,發自聲帶的基音,變成聲浪裹卷起來,上下振蕩,形成響亮、悅耳的聲音。如果我們發聲時能調動共鳴,就可以減輕喉頭聲帶的負擔,比較輕松地發出宏亮、圓潤的聲音,也為適應各種復雜的口語表達形式而有效調節音色奠定基礎。 1、調動咽腔共鳴 咽腔是主要的共鳴腔。它形狀多變,伸縮自如,聲帶發音首先獲得它的共鳴。它以口腔后部為過渡,上接鼻腔,頭腔,下聯胸膛,是發聲管道的核心。調動起咽腔共鳴,能得到流暢、柔美的音色。發聲時,盡力把咽腔打開,意識中想象在咽腔中舌后有一團氣,這團氣如固體一般向下推,從而逐漸朝下打開咽腔直到食管上端。這樣,來自聲帶的聲流,就在咽腔空間形成共鳴。 2、調動胸腔共鳴 胸腔主要指咽腔以下的空腔。調動胸腔共鳴,能得到寬厚、低沉的音色。發聲時,頸要部擴張,喉頭下沉到低位置,胸口縮進,明顯感到上胸腔內的強烈振動。 3、調動口腔共鳴 口腔是咽腔前面的空腔。調動起口腔共鳴靠前則得到輕盈、甜潤的音色,靠后則得到剛強、洪亮的音色。發聲時,口腔自然打開,笑肌微提,下腭自然入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覺,聲波隨氣息的推送,聞開咽腔而流暢向前,在口腔前上部引起振動。 4、調動鼻腔共鳴 鼻腔是咽腔向上至鼻孔這一段空腔。調動起鼻腔共鳴能得到端莊、悠揚的音色。體會打哈欠的感覺,鼻翼張開,利用咽腔調節沖向口、鼻二腔的氣息比例,使鼻腔振動。學牛叫或用哼鳴音哼歌,能有效地掌握鼻腔共鳴。 5、調動頭腔共鳴 頭腔主要指篩竇和額竇。調動起頭腔共鳴,能得到明亮、華麗的音色。發音時,增強氣息向上的力量,氣息從鼻中膈引向兩側通至篩竇,使之振動并向上擴展進入額竇,就會感覺到眉心間振動。
1、吸氣練習 假設有一包鮮花在手絹里,通過嗅覺品評出它的名字來。要舒適自如,避免緊張僵硬,吸氣時要深沉而安靜,使五臟六腑都感到舒服。 2、呼氣練習 慢慢吸好氣后,蓄氣,保持氣息片刻,手拿一張兩寸長,半寸寬的薄紙片,放在嘴巴前,然后慢慢地均勻將氣呼出,使薄紙片一直在微微地晃動,延續時間越長越好。 3、氣聲數數 先吸足一口氣,屏息數秒,然后用均勻的、低微的帶有氣息的聲音(如自語聲音)數數,從一數到一百。開始練習時烽數一點,逐漸增多,注意不要撒氣、漏氣。 4、跑步背詩 平時跑步出現輕微氣喘時,小聲背誦一首短詩。可以單獨訓練,也可兩人配合訓練,一人一句接力。要注意跑步不能太劇烈,盡量控制,不出喘息聲。 5、驚呼練習 假設突然發現遠處來了一個人,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驚喜不禁。急吸一口氣,停住,然后迅速呼出:“老伙計!” 6、換氣練習 明換氣關鍵在于找準“氣口兒”,迅速吸口氣,滿足說長句子或加大音量的需要。可以先一篇(或一段)長句較多的文章,師生共同研究,確定“氣口兒”進行反復練習。 偷換氣是用極快的速度,在不被人察覺的情況下吸入少量氣息,以救“燃眉之急”。可選長句多的文章進行訓練,快速朗讀,要忙中吸氣,急而不喘,輕松自然。 呼吸控制和氣息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