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銅礦是一種含銅、鐵、鋅和銀等常見元素的硫鹽礦物,毒性很低。它是重要的銅礦石礦物,也可以作為重要的銀礦石礦物。呈灰到黑色,具有一點兒金屬光澤,一般為塊狀或粒狀。通常與銅礦物產在一起。 ![]() 黝銅礦為硫鹽礦物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多產在低溫至中溫的熱液礦脈里,可以提煉具經濟價值的銅和銀。 含Cu 45.77%,Sb 29.22%,S 25.01%。但成分變化很大,常含As、Bi、Fe、Au、Hg等類質同象混入物。黝銅礦是Cu12Sb4S13-Cu12As4S13類質同象系列中常見的礦物,該系列的另一端員為砷黝銅礦。 等軸晶系,晶形呈四面體,通常呈致密塊狀或不規則粒狀。 鋼灰至鐵黑色、新鮮斷口黝黑色。條痕灰黑色(砷黝銅礦條痕略帶櫻紅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3-4,性脆。無解理。比重4.4-5.4。 為各種熱液礦床中的次要礦物,與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毒砂等共生。在氧化帶易分解成各種銅的次生礦物,如孔雀石、銅藍。[1] (一)臺灣地區 以斷口黝黑色、條痕、脆性與輝銅礦、黝錫礦相區別。[1] 2013年2月15日,日本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發表公報稱,該校參與的一項研究顯示,含銅和硫等常見元素的黝銅礦能將熱能高效轉化為電能。這一成果有望促進工廠廢熱利用,實現新型環保的熱電發電。[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