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有 6000 多個茶葉品牌。按制做方式主要分為大三類:不發酵茶,半發酵茶以及發酵茶。按茶葉的顏色又可分為六大類: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和青茶(烏龍茶)。 茶 葉由茶樹春季發出的嫩芽所制。品質最好的為在清明以前采摘,俗稱明前茶, 在清明與谷雨之間采摘則為雨前茶,谷雨至立夏之間采摘的茶稱“三春茶", 立夏以后茶為“四春茶”。從茶葉大小可分為“蓮心":為剛抽出尚未打開的嫩芽尖;“旗槍”乃已經打開一片嫩葉和抽出另一個新芽,形狀類似一支槍和一面旗; “雀舌”則有兩面小葉和中間一個嫩芽。 不發酵茶一般是指綠茶。綠茶為我國茶量最大的茶類。茶葉采摘后,經殺青,揉捻和干燥等工藝過程而 成。綠茶因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以綠色為主調,故得名。 綠茶的茶湯通常呈淺綠色或淡黃色,并伴有清香味和苦澀味。 綠茶乃歷史上最早的茶類,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綠茶了。 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等,其中又以龍井最為出名。 龍井茶具有四絕,一色絕,二香絕,三味絕,四形絕。即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 綠茶由于采用急火焙干的方法,故基本上 保持了茶葉原有的三大功能性成分,即茶多酚(polyphenol )、茶氨酸、茶多糖。茶多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它能消除“自由基”對人體組織、器官的損害。茶氨酸則是一種天然鎮靜劑,故喝綠茶有鎮靜作用,同時茶氨酸 的含量決定綠茶的口感。茶多糖則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它能降低人體內的“胰島素抵抗”,增加周邊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而綠茶所含 的咖啡堿則有很強的提神功效。按中醫的說法是綠茶性涼,清熱,提神,體質畏熱和易疲勞者喝綠茶為佳。綠茶同時也有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作用。 半發酵茶一般指烏龍茶,主要包括鐵觀音,大紅袍和凍頂烏龍。半發酵茶既有不發酵茶的特性,又有全發酵茶的特性。半發酵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品質介于二者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研究發現烏龍茶有分解脂肪,降血脂,減肥健美等作用。 全發酵茶包括黑茶和紅茶。紅茶則以包括滇紅,祁紅,川紅,閩紅等。紅茶制作以鮮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煙熏烘干等工序。 紅茶的干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稱紅茶。紅茶茶湯通常呈紅色或琥珀色,口感有甜味。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綠茶中的主要物質“茶多酚”經高溫發酵后會轉變成“茶黃素”,而紅茶里茶黃素的多寡是決定茶湯色澤的重要物質。茶黃素乃一強力降血脂物質,它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癥,從而可預防冠心病或中風。所以常喝紅茶對預防心血管意外有好處。同時紅茶性溫,去寒,暖胃,體質畏寒者,喝紅茶可以養胃。 黑茶以“黑”為特點。黑茶以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和湖南黑茶為代表,其中云南的普洱茶最為出名。而最早的黑茶由四川生產。由于四川茶葉要運輸至西北地區,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所以必須減少體積,蒸壓成團塊。在加工過程中,茶葉經過二十多天的濕性堆積,毛茶的色澤由綠逐漸變黑,并形成了茶品的獨特風味。 黃茶的制作與綠茶相似,但多一道悶堆工序。綠茶是不發酵茶,而黃茶是屬于輕微發酵茶類。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 白茶亦屬輕微發酵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產區主要在福建省。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它的主要品種有白牡丹和白毫銀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