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這座漂在水上的城市,不但以其建筑的獨特吸引著游客,而且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淀讓游人流連忘返。在這里有《威尼斯商人》的特定環境,有著名文學巨匠的足跡,這些為威尼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讓其因此而聲名遠揚. 圣喬治教堂 沒有汽車、沒有馬路、沒有紅綠燈;甚至連摩托車、自行車、人力車也沒有。有的只是運河、水道和拱橋;運河是大馬路,水巷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共汽車,汽艇是出租車,新月般的“貢多拉”是自行車。 迷人的水上貢多拉,交錯的水上通道,穿梭浪漫風情的威尼斯小鎮, 在嘆息橋上欣賞,在海島上漫步,享受威尼斯的浪漫。 走進威尼斯,只見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像綠色水帶編織的網。不熟悉這個網的人,走進去容易,要從網中走出來,難免要費一番周折。因為這里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拱橋,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讓你很難辨別方位、路徑。 在威尼斯,最壯觀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樁。這些難以數計的木樁就在樓房前后、水道兩邊有序或無序地排列著,構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些木樁是用來停泊舟船的,就像汽車的庫房一樣。木樁上有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標志出木樁的公有或私有。如果說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詩,那么這些木樁就該是驚嘆于這美好意境的感嘆號了。 我們被她獨特的景觀和獨一無二的水上交通網絡所折服。當我們乘坐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威尼斯人稱之為“貢多拉”穿行于水城街道之間,欣賞“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筑,聽著手風琴奏出的優美樂曲,那種愜意、浪漫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再次來到威尼斯,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不同的是之前來的三位男士在游貢多拉時看別人是成雙成對與妻子或情人游船 品紅酒 聽意大利民歌就覺得少了些什么--是分享.并說下次一定要帶上愛人再來一起感受這水城的浪漫. 現在是完成心愿了 分享水城的浪漫與快樂~ 從貢多拉的船頭看去:靈動的流水 小橋 獨有的建筑 窗臺前的花草 讓我們陶醉在這樣的環境里,去感受去聆聽... 大運河 (Canalazzo)呈倒S型的大運河貫穿整個威尼斯,從羅馬廣場延伸至圣馬可廣場,近4公里,曾經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要道。沿岸兩旁100多座古老建筑曾經是威尼斯的貴族和富商的府邸。河上跨越了三座古橋分別是斯卡爾齊橋、里阿托橋和學院橋。 身后背景是注名的"里阿托橋"
威尼斯的浪漫中多少摻雜一些凄美,地下水抽取過多,造成威尼斯的陸地不斷下沉,再加上周期性的潮水,因水而美麗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蝕。她還會為我們的世界美麗多久?這已經不是我們能夠左右得了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僅僅靠近她,欣賞她,把心盛滿浪漫的感受再離開。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獨特的臉譜藝術和水晶加工工藝。這里做的臉譜個個手工精湛,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帶回個臉譜作為紀念。說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業也聞名世界. 之前來威尼斯我們是到乘船到玻璃島上的百年工廠欣賞精美玻璃制品的制作技藝.現在主島的一座幾層樓里就可欣賞到它的制作過程,但然也少了很多的細節與表演.里面主要是賣場.我們也挑了精致的水晶鏈. 其中有一層樓專向游人展示工藝技術,這些都是技藝嫻熟而且有多年功底的技師. 時間速度火勢溫度都得講究.以前見過制作形態各異的馬匹等真讓人叫絕!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歐洲文明中獨具一格,是極少數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18世紀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離不開面具,人們外出,不論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這專屬于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包塔”(Bauta)。 王公貴族們戴上夸張的面具,穿著華麗的復古裝束,聚在河邊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蓋了大家的真實身份,所以人們可以毫無顧忌,恣意狂歡。整晚的音樂,整晚的歡慶。這是一場不散的夜宴。狂歡節的習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歡隱姓埋名到賭場廝混的威尼斯貴族。后來演變成為歐洲最具有異國情調,多姿多彩的節日。 面具掩蓋了大家的真實身份。王公貴族們帶上夸張的面具,可以毫無顧忌、恣意狂歡;貧民穿起華麗的裝束,看上去就是有錢的權貴;修女可以珠光寶氣的去跳舞;富豪可以隱姓埋名的去賭場一擲千金……不論你是躲避仇人還是去密會情人,任何一個帶著面具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戴面具的人高貴。 傳統的威尼斯面具制作材料為紙,基本材料有粘土、石膏和膠水。原始的白面具制作好后,藝術家們會用金、銀、黃等各種明快的顏色涂畫,再用閃光的金箔、毛皮、絲絨、寶石、錦緞等小玩意兒裝飾,金光燦燦,絢麗奪目。 詩人拜倫曾說:“忘不了威尼斯曾有的風采,歡愉最盛的樂土, 人們最暢的酣飲,意大利至尊的化裝舞會。”
迷人的波光 閃耀的水晶 這里傳唱著浪漫 美麗 神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