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健忘的人,所以,想到要寫點什么,我就立馬開始寫了……也作為了解自己的一種隨從吧。 以前自己總結過:我們最高調的時候,大多是最貧乏的時候。后來,不置可否。 今天,重新再撿起這句話,突然覺得以前說的那么透徹。當然,并不是過去那個總結出這句話的我多么的有遠見,或許,我當時只是如所有青春年少的孩子一樣,想或者說有意無意地矯情一把罷了。 想說,想闡述,或許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相比于講述給不厭其煩的人,和自己說說話也從別人的文字里讀別人的故事,也許或是應該會好很多。 以前很喜歡的一個網文作家,他說:“寫與讀,是一種輕撫的打擾,是一種溫柔的體會。”我不如他那么樣,具有深入骨髓的文藝,或許,我只知道: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所以,閱歷最豐富的人,應該是,閱讀最多的人,是讀懂別人給自己更多成長的人。 雖然是這樣體會,事實上,我并不是一個好讀者。很少真的淡定下來讀一本書,讀一段人生。幸而有之,我一直保持著記錄與思考的習慣,淺顯也罷。 最近,有一個習慣,會在平時不歡快的時候,泡在圖書館閱覽室,隨便翻幾頁書。也許最近不快的時間有點多,所以這兩天,翻了多的幾本。 我也不是個合格的讀者,就挑揀書目來看。我并不能接受很多包含過于或者說于我而言過于開放的內容,所以,我總是停留在更多的文藝大家、含蓄派、抒情大家……類。我們都知道,太過文藝的東西總是與現實相距甚遠,我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因為或許是太懶了,甚少求詩詞甚解,所以并不能有顯而易見的詩意和文人所讓人欽羨的文雅。或許,這成為我選擇工科的有利借口,另外一個借口是,我討厭文弱。 當然,“討厭”這個詞,本來多少包含一點稚嫩的氣息。當然,生活嘛,不會像文字一樣“猶抱琵琶半遮面”,生活,還是粗茶淡飯,嘻笑言談…… 昨晚宿舍說笑,說到小時候離家出走的經歷或是想法,到我的時候,說到自己在青春期時也會莫名其妙心情不好呢,有一次生氣了但是不敢直說,就拐彎說:“人家別的小孩子如果像我這樣指不定出走呢。”我母親的一句“你要是這樣我就當從沒生過女兒”把我想要小小叛逆一下的驕傲心情瞬間變成恐懼。然后,舍友自然是笑了。其實,我現在想起來,我的母親那句話,應該是一句“神回復”了,然后,其實,我想,以后也拿這一句教育小孩子。 其實我最初是想寫今天再看一些身邊的優秀人所感受到的多多少少的失落。 我并不是個很好的競爭者,如果要加入競爭隊伍的話。我總是不在乎那些很實在的東西包括目前最顯而易見的學業成績;我總是樂于各種新事物卻少有決策心或者往上爬的魄力;我總是這樣,喜歡淡泊名利,卻也承認事實所帶來的反面呈現,卻也為其苦惱。相比于他人,似乎他們在做著很多“大事”的時候,我一直是個安靜的旁觀者。 前兩天,想到的一句話,解了我所有的困惑:最閑淡的生活,往往有最現實的依靠。是,美好生活不過是:喜歡就去追尋,得到就去珍惜,失去就去淡忘……或者說:且行且珍惜,知足常樂。而這一切,源于不懈的追尋與奮斗。 真的,真理眾所周知,只是少被提起,在自己桌前貼幾句話,或許就能更幸福。 生活比想象中更簡單,踏實認真也許就順利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