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0歲,春節后發現下肢麻木,腳趾痛,行走不便。上醫院檢查診斷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請問這病能否服中藥治療? 江蘇南京趙宏 趙宏讀者: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病,多發于青壯年,男性占本病患者的80%以上。病變多發于四肢末端,并以下肢為多見。本病病變多在中小動脈的粘膜層、粘膜下層及肌層。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推測與性激素紊亂、自身免疫功能減弱有關。吸煙、寒凍、外傷等也是本病的重要誘因。本病初起有肢冷、麻木、走路不能耐久、間隙性跛行,后期可有趾指潰爛、疼痛劇烈等證候。中醫一般分為以下三型辨證施治。 1.寒濕型:患者肢體沉重,怕冷,麻木,足趾刺痛,小腿抽筋,行走間隙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劇,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舌淡,苔膩,脈沉細而遲。 治法:溫經散寒,和營活血 處方:獨活9克,桑寄生、熟地各12 克,牛膝、川斷、當歸、赤芍、黨參各10 克,制川烏、桂枝、紅花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2.熱毒型:患者足趾皮色暗紅,皮膚上起黃瘡變黑,皮肉枯爛,創流黑血水,疼痛劇烈,發熱口干,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活血。 處方:金銀花、生地各30克,元參 15克,石斛、當歸、半枝蓮各.12克,牛膝、黃柏、紫花地丁各10克,知母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3.氣血兩虛型:患者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膿出稀薄,瘡面肉色淡紅,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養氣血,托毒消腫。 處方:黨參、黃芪各12克,當歸、赤芍、白芍、茯苓、生地、牛膝、穿山甲各 10克,紅花9克,金銀花15克,甘草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特約專家、全國名老中醫、廣西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張達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