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縱—二七厘米,橫六O·九厘米。 鈐印二:遙屬、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這是一幅八大山人書法中非常精 美的草書大立軸。草體有法。但有的 字,草法不常見,今把原詩錄出。 儒墨兼宗道,云泉結(jié)舊廬· 孟城今寂寞,輞水自紆徐· 內(nèi)學(xué)銷多累,西園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細(xì)雨夜鐘疏。 塵跡留金地,遺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誰得蔡邕書。 這首他曾在戊寅三月六日寫過一 幅冊頁。不是草書,是小行惜。存於 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是戊寅年 《山水魚鳥書法冊》中之一頁。 此幅幅度大,字體雄偉,筆法圓 潤,每字結(jié)體穩(wěn)妥,并且字與字之間 的聯(lián)系,氣度貫通,有些字,把兩字 或三字,聯(lián)接起來,大小錯綜,混為 一體,如“城今寂”三字,“春竹”二 字,“不知”二字,分合之間,韻律動 人。并且有的字,似畸而正,意斷還 聯(lián)。是書藝之上品,使辨認(rèn)草字之 間,有似而不似之感,通體筆畫、字 形、行氣、章法,調(diào)和統(tǒng)一,可稱杰 作。 這幅立軸,曾在《泰山殘石樓藏 畫》中印出,是高邕之舊藏。
![]() 縱八十·五厘米,橫二八·三厘 米。 鈐印二:遙屬、可得神仙、八 大山人。
此詩八大山人寫過好幾次。在這 幅大立軸以外,戊寅1698,有—部《山水魚鳥書法冊》,十六頁,八頁畫, 八頁對題書法。現(xiàn)在藏於舊金山亞洲 藝術(shù)博物館,其中有一頁,小行惜書 寫此詩。印人《荷園主人》一八二頁, 另有—幅冊頁,是王方宇先生所藏,即丁丑 1697行楷《書法七頁冊》十之—頁。此二 頁小行楷書,皆氣韻深遠(yuǎn),有魏晉人 書法意味。
此幅大軸,可能是八大山人書法 大軸之最大者。氣勢雄偉,筆精墨 妙,逐字安排妥當(dāng),字與字間,行與 行間聯(lián)貫隔離,混元一氣。但八大山 人在很多的作品中,都是寫最後一行 或最后幾個字時,心境開放,字勢廓 展,但欲放還收,歸返調(diào)和。
所書孫逖詩,是描寫一幅李思訓(xùn) 壁畫,用他自己的設(shè)想,描寫畫家的 心境,至於八大山人為甚么選這首詩 屢次書寫,因而藉此猜測八大山人當(dāng) 時的心情,卻不易抓住真實(shí)的緣由。
![]() 釋文: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阨閭 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 導(dǎo)前,而騎卒擁后,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 羞愧俯伏,以自侮罪于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漏“于”)當(dāng)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 錦之榮者也。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世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 顯仕;海內(nèi)之士,聞下風(fēng)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矣。(漏“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 窮阨之人,僥幸得志于一時,出于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樓“之”)也。然則高牙大纛,不 足為公榮;桓圭袞裳(誤為“冕”),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 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xiāng)哉!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jié),來治于相。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詩于石,以遺相 人。其言以快恩讎、矜名譽(yù)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于此見公之視富貴 為何如(當(dāng)為“如何”),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漏“而夷險一節(jié)。”)至于臨大事,決大議(誤為“疑”), 垂紳正笏,(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漏“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 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余雖不獲登公之堂,(漏“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 成,而喜為天下道也。于是乎書。
——乙酉秋日 八大山人
![]() 釋文: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到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八大山人
![]() 款署:“八大山人書。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還”。引首章:“黃竹園”。鑒藏印:“文心審定”、“荊門王氏珍藏”、“覺非審定”等4方。
釋文:
當(dāng)時七子才名大,誰似金甌出御題。搖筆江南開雨露,揮鞭海水卷虹霓。張公政就民堪樂,蜀國弦調(diào)聽不淒。倘許元戎過小隊(duì),新莊亦字浣花溪。
此軸行書錄明王世貞《喜肖甫中丞開府吳中》詩之二,文字與《四庫全書》本《弇州四部稿》略有出入。末識“弇州山人詩,八大山人書。”下鈐“八大山人”、“何園”印二方。首鈐“遙屬”印一方。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朱耷將篆書筆法融于行草書中所形成的獨(dú)特書體在清初書壇也以面貌奇特著稱。此軸書法用藏鋒、直筆寫出粗細(xì)相對勻稱的筆劃,在端正中通過行間、字間的連帶和字形的簡化來求得通幅書法的變化,于平衡中通過字間的位置安排和行與間的錯落有致呈現(xiàn)出奇絕險怪而有度的風(fēng)格特征。整幅書法體現(xiàn)了奇特、夸張而又均衡、工整的藝術(shù)特色。
![]() ![]() ![]() ![]() ![]() ![]() (原為廣東五桂山房歐初私人藏品)
鈐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朱耷》24、40印,268-269頁)
題識:丁丑春日,八大山人。
釋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乃峻嶺崇山,茂林修竹;更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何暢,娛目騁懷,洵可樂也。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已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
饒宗頤(b.1917)邊題:八大行筆如精金璞玉,以寬博勝。猶見維摩居士褒衣緩帶,凜然不可犯。此臨河序巨制,學(xué)王而去其嫵媚,結(jié)體尤疏暢,得映帶左右之妙。真杰構(gòu)也。甲申(2004年),選堂。??鈐印:饒宗頤印
謝稚柳(1910-1997)題簽條:八大山人書臨河序真跡。思政同志出示屬題。稚柳。戊午(1978年)冬月
說明:據(jù)五桂山房主人補(bǔ)記,此作原為中山大觀堂主李仿陶舊藏,李為近代著名收藏家,收藏董其昌、文征明、石濤、八大精品頗豐。
按語:八大山人書初學(xué)董其昌,後參黃山谷及晉之鍾、王等,盛年以後復(fù)融篆書筆意於行草,更以“書法兼之畫法”,於是戛戛獨(dú)造,直抒性靈,形成其沉厚圓轉(zhuǎn),縱橫奇?zhèn)ィ笄扇糇镜膫€人書風(fēng)。他的這種書風(fēng),前無古人,來者難繼。可能是出於對晉人散淡閑適,人與自然無比親和的生命狀態(tài)的向往吧,他在七十左右這幾年中,多次書寫過《臨河序》。美國學(xué)者王方宇先生統(tǒng)計,自康熙癸酉(1693年)至康熙庚辰(1700年)八年內(nèi),款署八大山人的《臨河序》他所見共十八件,其中偽作六件,真跡十二件,而五桂山房所藏此件,亦是他確斷的真跡之一。(見1998年4月版香港《名家翰墨》王方宇《八大山人的書法》)而十二件中,以冊頁小幅為多,此件則為大中堂,尤為難得。王方宇一生研究、鑒賞、收藏八大山人的作品,是當(dāng)代最負(fù)盛名,最有權(quán)威的八大山人研究專家,他的品鑒,令人信服。
![]() ![]() 寥寥幾筆,墨亦淡淡,似乎是畫余筆興,看似隨意,卻在不經(jīng)意中創(chuàng)造出的佳構(gòu),勾畫出一片超脫的境界,予人以無比空靈的想象空間。“天行惟健,命事惟醇”或是山人體味出來的處世箴言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