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影院 十月影院坐落在河北區中山路,1953年11月動工興建,1954年10月竣工開業。這是解放后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十月影院”的名稱是為紀念蘇聯十月革命36周年而命名的。該院占地2698平方米,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座席1018個。建筑風格以中國古典建筑造型為主,吸收蘇聯建筑工藝的特點。其前廳和供觀眾休息的側廳面積較大;前院寬闊,設施設備當時在全市堪稱一流。1971年進行大修,主要是改成寬銀幕,擴寬臺口,竣工開業后,上映了朝鮮寬銀幕影片《賣花姑娘》,引起轟動。1976年地震造成影院整體結構嚴重損壞。1980年進行大修,更換觀眾廳頂棚屋架,將木結構更新為全鋼結構,加固大墻,更換觀眾廳吸音設備。1987年該院又進行內外裝修改造,安裝軟座椅,添置立體聲放映設備,全面提高了放映質量和服務檔次,當年10月1日竣工復業,由市文化局定為“特級電影院” 。1988年安裝了70毫米放映機,放映了超寬銀幕國產影片《無敵鴛鴦腿》、《龍中龍》,香港片《險惡江湖逍遙劍》,蘇聯片《無頭騎士》等。 兒童影院 兒童影院原是黎元洪私人住宅內的戲樓。黎元洪去世后,戲樓賣給東北幫成泰東貨棧,成泰東將它改造成浴池,由馮志忠經營。1940年,又有2人參股后,成泰東將浴池拆除,改建成亞洲電影院。設800多個座位,前廳頂部為圓周流線型,磨石地面,并安裝箱式電梯。解放后成泰東商行被沒收,亞洲電影院遂更名為兒童影院,所以我們看到的兒童影院,和過去的戲樓是不一樣的。兒童影院原為亞洲電影院,1940年由東北人馮志忠、吳子厚等集資興建,以放映國產片為主。抗戰勝利后,1945年12月該院上映了由趙丹、白楊、魏鶴齡等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民族抗戰影片《中華兒女》 。1955年6月由市文化局接管,經過修建改造后,建成專為少年兒童服務的專業影院——兒童電影院。“兒童影院”4個字為政務院副總理、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題寫。這是全國最早的兒童影院之一 。影院為配合對兒童進行校外教育,除了放映好兒童專場電影 ,還設有為兒童服務的閱覽室、圖書室、故事室,并配備兩名專職輔導員 ,輔導少年兒童看好電影和開展歌詠、舞蹈、講故事等活動。市電影公司凡發行兒童題材影片都優先安排該院上映 。該院的經營特色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全國不少省市電影系統和教育系統的人士來該院參觀、考察 。1976年唐山大地震 ,該院被嚴重震損,1985年落地重建 。新建筑為3層白色樓房,院內有花壇、噴水池和一座表現少年兒童生活的雕塑 。1990年該院由市文化局定為“ 甲級電影院 ”。1994年市電影公司投資對該院進行多功能改造 。竣工后,為挖掘潛力,增加收益,在首先滿足兒童看電影需求的前提下,也適當安排成人場 ,并于1994年12月更名為“小光明影院”。 上圖是建于1909年的平安電影院,也就是后來座落在浙江路32號的音樂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