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堅信,山水草木是有靈性的,它們看似不言不語,卻總能生長在離心靈最近的地方。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來說,瓊花這種南方才特有的花,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冥想它們繁蕪盛開的樣子。而此時在距離我六百多公里的揚州,一片片蔥蘢潔白的瓊花開的正是時候。 瓊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由八朵五瓣不孕花圍成一周,中間環(huán)繞著像珍珠似的小花。人們喜歡把它和木繡球栽在一起,就像牡丹的身旁必有芍藥一樣。而木繡球的花絮排列和瓊花恰恰相反,全部由不孕花組成,沒有花蕾,一開一團。 瓊花開的含蓄,木繡球開的熱烈。這些細節(jié),是我到了揚州才分出這些細微區(qū)別的。 最先知道瓊花,是無意間聽了一首王小平先生用瓊花古箏彈唱的《芙蓉早春》,那舒緩輕靈的節(jié)奏一瞬間打動了我心弦。什么樣的古箏能發(fā)出這樣美妙的聲音?于是,我記住了瓊花。許多日子里,我常常用這首曲子安慰自己的心情。朋友說干嘛老聽一首曲子,真是個懶惰的人。我笑笑,沒有回答。其實,好多事它和惰性無關。聽得多了,慣了,就很難割舍。有時候,是可以堅持著做一回守舊的人的。 然而,百度時才知道,瓊花古箏并非用瓊花的木材所做,而是用了非常名貴的楠木。之所以用瓊花為古箏命名,是因為這把琴是產(chǎn)自揚州,這是個瓊花盛開的地方。 我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臉紅,可又不得不感嘆瓊花對一個城市的影響。正如王小平先生在創(chuàng)作《芙蓉早春》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每一座城市總有它的獨特韻味,我熱愛所有曾經(jīng)生活過的城市??墒?,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座開滿瓊花的小城。一種花,伴隨著中國城市的幾千年。如果有機會,住上幾天,放慢腳步,和街頭巷尾的老揚州人談談瓊花,聽一聽他們用地道的揚州話詠頌一段唐詩宋詞,便能體味出漢唐盛世的千載風韻----( 散文閱讀:www. ) 花影搖曳,箏聲悠揚,湖水蕩漾,心曲悠悠。難怪王小平先生的古箏,會彈出清揚的天籟之音。 和文友們到揚州時,正好下了一場小雨,應了南方濕潤的天氣。沒想到,下車后第一個風景就是奔向瘦西湖的,也并不知道,瘦西湖是瓊花的家。 空氣濕潤的氣息在氤氳中流動,柳樹在湖邊垂下了長長的發(fā),亭臺樓閣富麗堂皇,一群白鴿在青翠的樹梢間起落。瘦西湖的水緩緩流動,就像和我并肩行走著。而我,在花紅柳綠里,竟還不知道,瓊花就在不遠處開著,它是不是正默默地看著我向它走來呢? 這樣的行走,就像從心底里去赴一場預約的戀愛。一抬頭,看到一樹樹潔白的花遮擋了天空,遮住了視線,當確定它們就是瓊花時,有幾分鐘,我的思維是凝固的,我需要理清思路,慢慢地認識它。沒想到仿佛隔世的遙遠里,就這樣邂逅了古箏聲中的瓊花。 “儷靚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塵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閑,而江梅似同其清淑?!杯偦?,就像一群美麗清秀的女子,手拉手簇擁成團第次開放,片片花瓣像雪一樣透著干凈素色的美麗,美得讓你不敢靠近,不敢有半點雜念。與姹紫嫣紅的春天來說,它不喜言語,但一開口,便舌吐蓮花,散發(fā)著動情的光輝,它喜歡和木繡球為伴,你開你的,我開我的,即使有人誤把它們混淆,也有一顆寬容的心。難怪最初的瓊花是長在揚州的寺廟里,看來,它們骨子里就是干凈,唯美,寬容,素樸的精靈。 窗外,是春天的景色,清風拂面,陽光舒坦地灑入。我倚著窗,看湖邊的一樹瓊花。一曲古箏《芙蓉早春》似流水一樣輕輕飄來,我吟唱。卻見那樹花,漸漸模糊,有一個人從花下走出,他是誰?。 瓊花旁邊有座紅木橋,我站在橋上突然有了這種心緒。湖水中倒映著我的身影,想必有幾分江南女子的風韻。不知會不會成為別人眼里的一道風景呢?留得瓊花聽雨聲,畢竟觀花臺上還有觀花人。可是,我愿意,為了自己這個心緒,接受一場心靈離別,在瓊花下靜靜守候。 瘦西湖有許多風景和傳說,我想那都是因了瓊花的美麗。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到揚州多半是為看瘦西湖,而到瘦西湖又多半是為瓊花而來。一樹花,讓一座紅橋流香溢彩,讓一座湖的名字也美輪美奐。歷史就是這樣,它在修理邊幅時侯,可能會把一些細節(jié)忽略了,但一些美麗卻永久地保存下來。 瘦西湖就是這樣的一座湖,一座有湖的城市,一座有瓊花的湖。 而我,只是與瘦西湖無數(shù)邂逅者里的一員,在短短兩天里,對于瘦西湖來說只是瞬間。我是否曾經(jīng)來過,是否又匆匆離去,已無關緊要??蓪τ谖襾碚f,會念想一生。 明明要踏上回去的路途,可千百次地留念,心里淋淋漓漓,像南方潮濕的天。只好在瓊花下多呆上一會,仰起頭,看看她的美麗容顏。再握筆,蘸一蘸瘦西湖的水,試著把失落寫成明媚,把留戀寫成約定。 心里一遍遍地念叨:瓊花,等我,等我再來看你! 文/纖纖柳絮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subject/3646592/ |
|
來自: caozhiying929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