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x合,男,68歲,20100221 胸咽食道梗塞感數(shù)月,吞咽有障礙感,伴有消瘦,患者極度疑慮已患食道癌, 雖經(jīng)胃鏡檢查示:1、霉菌性食管炎。 2、慢性淺表性胃炎。 但是一直放心不下,情緒低落,一再申明:“來看一下,不好治的話就不要治了”。 其子陪同來診,與我亦是相識,述經(jīng)過醫(yī)院的方案服藥靜滴數(shù)十日,療效不明顯,希望來用中藥治療。 無寒熱汗癥,無頭暈頭痛泛惡,時口干,飲水一般,有皮炎病史八年,周身散發(fā),瘙癢,干燥。 脈沉弦,舌淡紅苔白膩。 六綱:太陰陽明+表 方證:通氣湯 五苓散 藥癥:枳殼 處方: 生旱半夏40 生姜30 吳茱萸20 陳皮20 水煎服, 五苓散10克+枳殼10 研末沖服。 四劑。 二診:第一晚只服用了湯劑,散劑忘服,即已見效,梗塞感大減,翌日加用散劑,療效更佳。患者神情與上次判若兩人,喜曰:“人常說,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看來真不是癌癥了。”作為醫(yī)者,我趁機又幫他打氣鼓勵一番,盡量消除他的顧慮。 原方續(xù)進四劑。 三診:吞咽已正常,咽部尚有微干,微咳,皮炎尚瘙癢。 舌脈同上。 上方+桔梗湯。 生旱半夏40 生姜30 吳茱萸20 陳皮20 桔梗20 生甘草20 散劑同上,四劑。 四診:吞咽進食完全正常,咽干亦愈。心理已經(jīng)恢復(fù)從前之開朗,訴夜間尚輕微陣咳,有少量薄白粘痰,且自述痰咳與患此食管炎后忌煙有關(guān),以后可以吸煙時則可以自愈,不以為疾矣,舉座莞爾。乃勸其慎飲食,薄滋味,遠煙酒,暢情懷。為治痰咳,為其處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 茯苓30 炙甘草30 五味子30 干姜30 細辛30 生旱半夏40 杏仁30 四劑水煎服。 數(shù)月后,其子經(jīng)過門診,述食管炎癥狀穩(wěn)定,身體胖些了,皮炎偶還瘙癢,余證未曾聽聞,乃邀其有暇來診治癢疾云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