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種親密的關系形成后,媽媽的一個眼神,爸爸的一個動作,孩子都會知道媽媽有心事了,生病了,不用開口,孩子都能敏銳地觀察到。 現在很多父母沒有辦法帶孩子,應該讓孩子和其他親人建立穩定的親密關系,比如姥姥、奶奶、或者阿姨等,這對培養和管理孩子將來的情緒非常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親人帶大,比如由姥姥帶大,和姥姥建立了穩定的親密關系,那么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父母不能攻擊孩子的姥姥。因為此時孩子仍然在原有的親密關系中,父母的這種攻擊會動搖親密關系,而此時孩子又無法和父母建立新的親密關系,那么他將處于情緒分裂狀態中,這對將來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系的建立非常不利。 2-6歲讓孩子接觸大自然 孩子在6歲以前用非語言系統的方式來感知世界。美國很多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就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盡量不用言語來教育孩子,而是讓孩子用眼睛,用心靈感受世界。比如,對“蘋果”的認識,當孩子還不會說話時、不會用文字表達時,他腦海中的“蘋果”是一個個形象的、生動的蘋果的樣子,但當“蘋果”這個詞匯進入到他的腦海中時,他的記憶就是語言文字,而不是形象記憶。 語言系統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簡單的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當孩子學會了用文字和語言表達時,他會很自然地發展邏輯思維的左腦,而形象思維的右腦則漸漸不再發育,孩子的所有想象力都變成了簡單的語言,右腦的發展就被扼殺了。實際上,孩子小時候的智商非常高,他們對顏色、對聲音的感知比成年人強得多,他們可以分辨出顏色中的細微差別,同樣是黃色,孩子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黃色。但是,當“黃色”這個詞進入的腦海,他開始學會分類后,對顏色的感知和分辨能力反而沒有了,這就是語言系統對右腦發展的侵害。 所以,孩子在6歲前,應該重點發展右腦,讓他這種敏銳的感知力一直發展到成年。而理性思維的開發應該在7歲以后。 6-10歲 允許他們犯錯誤 毫無疑問,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真正讓父母操心了。他們走向了學校,開始接觸社會,他們優秀與否有了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學習成績。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正是天性釋放的時候,尤其對于小男孩來說,可能很難安安靜靜地在教室里聽課。他們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讓老師頭疼不已,讓家長臉上無光。 其實家長的痛苦都來源于他們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講,這些只不過是他成長的一種狀態而已,根本不是個問題。 每個學校都會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從長遠來看,真的有人格完整的人嗎?沒有。而且相反,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偏執狂、脾氣暴躁,這是因為,能量的創造需要情緒。因此,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在這個階段可以犯的錯誤,而不是用成人的觀念和思維系統去分析他。一旦分析,我們就會看到問題,并越來越覺得這是個問題,而孩子也越來越釋放這個問題。 10-14歲 用“無知”面對孩子 在我們已知的概念中,好孩子是應該好好讀書,成績優秀的,這樣的孩子才能有好的前途,成績不好的孩子沒有出息。 混沌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家長能用“無知”的態度面對孩子,也許一切就大不一樣。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一樣,因為每個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復制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式,誰能保證考上清華的孩子一定前途無憂?誰又能說現在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后就一定沒有成就 所以家長真的沒有必要老找孩子的麻煩,也許他不愛學習,這時候不要斥責他,而應該讓他在感興趣的方面發展得最好。如果你強迫他放棄他感興趣的事,他天才的地方就被家長抹殺了。 14-18歲 民主家庭的孩子沒有叛逆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較量正是孩子和家長爭奪“話語權”、爭奪家庭“權威”的較量,不難發現小時候越乖的孩子在青春期越叛逆。這是因為從小家長都用成人的權威對孩子說話,用成人的文化教育孩子,是孩子原本的年齡物質和他所接觸的觀點發生嚴重分裂。當他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后,他的分裂感就越強,青春期就越叛逆。 我們也看到,生活在民主家庭里的孩子并不會有明顯的青春期叛逆行為,因為他不需要挑戰權威。父母總是以一種開放、寬容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孩子從來就不需要和父母抗爭什么,因為家里沒有所謂的“權威”。實際上家里應該是個“講情”而不是“講理”的地方。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盡職盡責的父母,應當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父母的心理“再成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沒有完成這種自我成長,可能就永遠失去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機會。 編者注:本文來源于鳳凰網親子綜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