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剛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教了我們一首課本以外的詩:
為人立志自琢磨, 莫向他人說奈何。 貧窮難借粟斗合。 錦上添花小人多。 人情還比浮云薄。 盡管當時年齡幼小,不懂人情世故,對詩意也是朦朦朧朧、似懂非懂,但是這首課外詩卻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幾十年過去了,這首詩還會時不時的浮現在我的腦海。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激起我對這首詩的好奇。這首詩出自何朝何代?作者何人?很想弄個究竟。查來查去,始終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卻又意外得到了北宋宰相呂蒙正的一幅對聯。 呂蒙正,宋朝宰相,幼時被父遺棄,受盡人間貧寒冷眼,曾與母同住寒窯,以乞討為生。后發奮讀書,最終官至極品。從被人鄙視到被人高看,深感天道無常、人情冷暖,作名篇《破窯賦》,又稱《寒窯賦》。文章中盡管有過分認命的觀點,但確有不少醒世恒言。當呂蒙正身居要職后,有很多親朋紛紛滿面笑容的過來送厚禮、戴高帽。呂蒙正有感于世態炎涼,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幅對聯: “想當初,家貧如洗,無柴無米,誰肯雪中送炭; 另一版本: 上聯為:“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下聯為:“今科僥幸,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 既而又搜得呂蒙正的破窯賦,又稱《寒窯賦》。 細讀《破窯賦》,感觸頗多,感佩呂蒙正。漫漫人生崎嶇路,誰貴誰賤無稽談;自身修養不停息,養子休教盡貪玩。天地循環,上蒼不相信眼淚,世間青睞于勤奮。 2014-09-08 附:破窯賦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于陳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圣,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圣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貧,有先貧而后富。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饑。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袂。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余言: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