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事者,把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劇照,進行了一番調色板般的色譜分析。 安德森似乎就是為HD年代誕生的導演,高對比度,高艷明麗的色彩,平衡對稱,注重一切細節。 試看這個—— 粉紅與粉藍構筑了兩個年輕戀人的整個世界,讓他們盡管身處于槍林彈雨中,依然能沉浸在甜蜜的MENDL'S甜品世界中。甜品店的紙盒是經過設計的,看上去就煞有其事,更細致地,文德斯還為這個影片創造了一種甜品,名為“巧克力花魁”(Courtesan au Chocolat)。 而大飯店大廳的營造,則更是夢幻—— 老歐洲的氛圍:咖啡色、洋紅、紅金、黃金。無論是裝修歐陸酒店還是懷舊咖啡館都可以參照這個。 我們知道安德森成名已經有一定年份,作為一個不大記電影導演名字的非電影迷,我現在才能把他和我們大抵都看過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穿越大吉嶺》等同樣黑冷幽默、節奏明快的影片聯系在同一個導演身上來。 Mrs Fox: 你知道的,你真的是。。。太贊了! Mr Fox: 我會嘗試的。 你一定對于這三兄弟的睡衣印象深刻吧?我倒覺得制作睡衣的設計師按照這幾個顏色來做就準沒錯。 這個來自《騎士酒店》(Hotel Chevalier)的畫面,詹森·舒瓦茲曼(Jason Schwartzman)(他可是安德森電影的常客),與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她是為了這短片特別客串的)。只有13分鐘的《騎士酒店》被視為《穿越大吉嶺》的前傳。如今我們可以將它視為《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前戲。 作為一個“作者導演”,韋斯·安德森固執地讓他的電影作品充滿了其個人的一切品味和怪癖,于是他涉足了電影制作的各個層面:編劇,攝影,美術設計,配樂選曲等等。 當然,做“室內設計”也成了重中之重了,他的電影常常是長鏡頭,或者鏡頭定格,把人物居中于畫面中,而這時候的人物背后的家裝,變成了畫面的中心,觀眾順其自然地把視線從人物延伸到這些本來并非是主角的布景上去——毫無意外地,一切依然是悅目的,你甚至不用把畫面定格下來細致領略,安德森已經幫你留足了足夠的時間。 這個場景是一個致敬產物,《天才一族》中Margot泡浴缸的場景被視為從塞林格的小說《弗蘭尼與祖伊》(Franny and Zooey)中得來。(我也好想有一個這樣的浴室) 紅配藍,準沒錯。 成長的顏色。 又一種平衡美學。 影片《天才一族》里的皇家門頭,也是真實感極強的美術營造。 我們再來好好看看,觀眾在看的安德森影片,其實都在看的是這個顏色組合—— 其實,都是那幾種顏色? 又或者,他永遠在重復再重復他的平衡對稱美學? 安德森自己解釋說:“我一直在努力避免重復自己,但我的電影看起來卻像是在不斷重復。這并非是我刻意所為,我所做的只是想讓電影保持個人特色,但對觀眾來說又具有趣味性。” 他的人生情趣來自于漫畫的影響,如查爾斯·舒爾茨(Charles Schulz)的《史努比》(Peanuts)對他的《天才一族》和《青春年少》的影響; 他向法國攝影家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學習取景美學,《穿越大吉嶺》是向傳奇印度電影人薩蒂亞吉特·雷伊(Satyajit Ray)致敬; 如今,他用《布達佩斯大飯店》來向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一個東歐的作家的逃離,也寫盡了老歐洲的精準的華麗與“人道主義的最后之光”——古斯塔夫先生(Monsieur Gustave)先生就好像是茨威格這樣的老歐洲紳士,逃難歷程也要記得噴上“L‘air de panache”香水,一瓶讓人有尊嚴的香水。 《Apartmento》刊登的另外一些反映影片室內裝飾之考究的劇照——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海報,作為話題級別的電影,其攝人魅力早就是今年圈中的磁場中心,很多人還要為了住這個“大飯店”要到布達佩斯去。 似乎是為向巔峰再進發,韋斯·安德森為《布達佩斯大飯店》所設置的布景則更為登峰造極,為了完善電影中出現的細節,他還邀請了著名平面設計師Annie Atkins來擔任影片的首席平面設計師。Annie的工作是,負責一切電影內出現的平面元素:片頭、海報設計、情節里出現的信函以及酒店里要出現的一切酒店用品要素。 我們一定都能記得他的電影鏡頭語言——使用俯視視角來呈現桌面上的物體,例如書本或文檔。這種手法有效地提供了觀眾對細節的主觀審視,它絕不含糊,甚至是帶來一種喜感。 這個時候,這些物件的細節就變得更為重要。 影片從這本介紹冊開啟,這繪畫畫面同樣感人淚下。 為了影片構筑的王國State of Zubrowka,他們還很認真地設計了紙幣。 使用了《Boy With Apple》畫面的酒店餐廳Menu,酒店的英文縮寫GB Logo,同樣是精心設計的。 如果我們還有點時間,我們不妨看看安德森那張蒼白、瘦削、害羞的臉,是如何長成天才的面孔的…… 安德森,1969年5月1日(極富品味的金牛座)出生于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市,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父親Melver Leonard Anderson就職于廣告業,母親Texas Ann Burroughs曾經是考古學家,后來改行做了地產代理。他從小就讀休斯頓當地學校,基本沒離開過家鄉。大學在德克薩斯州立大學主修哲學。電影生涯從一部13分鐘的黑白短片《瓶裝火箭》開啟…… |
|
來自: 真友書屋 > 《影視 戲劇 綜藝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