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導引養生功法,自宋元以降,流傳普遍,影響深遠。據今人研究,八段錦實際包括坐式八段錦、立式八段錦兩種功法。而坐式八段錦動作幅度不大,易學易練,不會造成運動損傷,健身效果良好,對大腦、頸、肩、腰等部位的保健效果尤為突出,非常適合長期伏案勞作的腦力工作者和中老年人習練,惜其口訣太過繁雜,冗長難記。為方便大家的學習和練習,茲根據《導引健身法解說》(吳志超編著)等今人研究成果,對功法練習方法進行歸納梳理。 www.
一、坐式八段錦發展歷程簡介 最早對坐式八段錦功法進行詳細描述的是成書于元朝初年的《修真十書》,共有兩處: 一是《雜著捷徑卷之十九》載“鐘離八段錦法”: “閉目冥心坐(冥心盤趺而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叉兩手向項后,數九息,勿令耳聞,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聞)。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移兩手心掩兩耳,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擺撼天柱(搖頭左右顧,肩膊隨動二十四,先須握固),赤龍攪水渾(赤龍者,舌也;以舌攪口齒并左右頰,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汩汩聲而咽之),龍行虎自奔(液為龍,氣為虎)。閉氣搓手熱(以鼻引清氣,閉之少頃,搓手令極熱,鼻中徐徐乃放氣出),背摩后精門(精門者,腰后外腎也。合手心摩串,收手握固)。盡此一口氣(再閉氣也),想火燒臍輪(閉口鼻之氣,想用心火下燒丹田,覺熱極,即用后法)。左右轆轤轉(俯首擺撼兩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閑步頃間),兩腳放舒伸(放直兩腳)。叉手雙虛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頭攀足頻(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攪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謂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為九也)。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擺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轉轆轤二十四次),發火遍燒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及鼻皆閉氣少頃)。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迍;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訣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時起,首行時,口中不得出氣,唯鼻中微放清氣。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晝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漸覺身輕,若能勤苦不怠,則仙道不遠矣)。”括號內的字,為編者闡釋功法要領。 二是《雜著捷徑卷之二十三》載有題為曾慥所作的一首“臨江仙”詞: “子后寅前東向坐, 冥心琢齒(三十六通)鳴鼉(鳴天鼓三十六),托天(三次,每次行“嘻”字氣)回顧(握固按腿,左右各三,先右次左。左行“噓”字氣,右行“呬”字氣也)眼光摩(搓挼手摩眼七次,閉目轉睛七次,以中指節捻太陽三十六),張弓(左右二三十挽,每次行“呵”字氣)仍踏弩(左右各三次,每次三挽七踏,行“呵”字氣),升降轆轤多(左右運轉轆轤三十六,行 “吹”字氣)。三度朝元(三次,每次按腿閉目咽氣,名為朝元;每次行“吹”字氣)九度轉(想氣自丹田轉九交),背摩(盤足閉氣搓手熱,摩腎俞上下,行“吹”字氣)雙擺(按腿瞑目閉氣,左右搖擺身,不限數,名鰲魚擺尾,行“呵”字氣)扳(舒腳以手低頭扳腳,行 “呵”字氣)拿(跪膝,反手左右拿腳跟三次,每次行“呼”字氣),虎龍交際咽元和(以舌攪取津滿口,漱三十六,一氣分三咽,想至丹田中。如此三遍,行“吹”字氣),浴身(鼻引清氣閉住,搓按兩手極熱,遍身擦,令微汗出)挑甲罷(左右臂舉手齊發,遍挑十指甲,不限數),便可躡煙蘿(凡行吹腎、呵心、噓肝、嘻三焦、呬肺、呼脾六字,不可令耳聞聲,出氣欲細而長,凡行持皆閉氣行持罷,方吐氣出,呼所行字)。” 其中,括號內的字,為編者闡釋功法要領。這實際上是把八段錦與六字訣糅合習練的一種功法。 明清時期,坐式八段錦功法廣泛流傳,幾乎成了所有養生家的至愛,在多家養生著作中頻頻出現,內容與圖像均以“鐘離八段錦法”為藍本。元末明初人冷謙撰的《修齡要指》,明代貴族朱權(臞仙)撰的《新刊京本活人心法》、《臞仙活人心方》,明戲曲作家高濂的養生專著《遵生八箋》之三《延年卻病箋》),王圻的《三才圖會·人事十卷》,明萬歷學者周履靖編的《赤鳳髓》,明末清初醫學家曹無極的《萬育仙書》,清康熙時期馮曦所編的《頤養詮要》等,均收錄和記載了這一深受群眾歡迎的養生功法。 不少養生家在習練之際,結合個人領悟,對功法進行了重新編排或內容刪增,提出了十六段錦、十二段錦等功法名稱,但其功法主體仍然是坐式八段錦的內容。 二、古籍記載中的坐式八段錦功法口訣及習練要領 1.功法口訣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之三《延年卻病箋》載: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腳頻。 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 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迍。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2.習練要領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之三《延年卻病箋》載: (1)叩齒集神圖勢:叩齒集神三十六,兩手抱昆侖,雙手擊(天鼓二十四);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先須閉目、冥心盤坐、握固靜思,然后叩齒集神,次又兩手向頂后,數九息,勿令耳聞,乃移手心掩耳,以第二指壓中指,擊彈腦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2)搖天柱圖勢:左右手搖天柱各二十四;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先須握固,乃搖頭左右顧肩膊,隨動二十四。 (3)舌攪漱咽圖勢:左右舌攪上腭三十六,漱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后方得行火;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以舌攪口齒并左右,須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滿口方咽之。 (4)摩腎堂圖勢:兩手摩腎堂三十六,以數多更妙;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閉氣搓手令熱后摩腎堂如數畢,仍收手握固,再閉氣想用心下火燒丹田,覺熱極即用后法。 (5)單關轆轤圖勢:左右單關轆轤各三十六;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須俯前擺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 (6)雙關轆轤圖勢:雙關轆轤三十六;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兩肩并擺撼至三十六數,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后伸兩腳。 (7)左右按頂圖勢:兩手相搓,當呵五呵后,叉手托天按頂各九次;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兩手相叉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 (8)鉤攀圖勢:以兩手如鉤,向前攀雙腳心十二次,再收足端坐;并配有小字作說明:右法以兩手向前攀雙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漱后再吞,一如前數,擺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轆轤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鼻皆須閉氣少頃。 三、坐式八段錦練習方法梳理 預備式:尋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在家中、辦公室、公園乃至火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上均可;取坐式,盤腿坐最好,如環境不允許,也可以取端坐等坐姿,但要保持上身正直,不可塌腰垂首。雙手緊握拳,放在膝上,閉目養神1~3分鐘,讓大腦和身心徹底放松,摒除一切雜念,然后做以下動作。 1.叩齒集神:包括兩個動作。一是叩齒:嘴巴微張,分左側、中間、右側三個部分,將上下牙齒輕輕相叩,各36次,動作要徐緩輕微,不可過急過響。二是鳴天鼓:叩齒結束后,兩手抱住后腦,以手心掩耳,拇指向下,兩肘屈成三角,輕微呼吸9次,呼吸時不可以讓耳朵聽到聲音;隨后,以兩手食指壓中指,作力擊彈腦后,先左后右,左右各24次,擊彈時不可過于用力。 2.搖天柱:上體保持正直,搖擺兩肩,扭動頸部向左右側視,肩膀隨之搖擺,左右相間,各行24次。 3.舌攪漱咽:包括三個動作。一是攪海:用舌尖輕抵上腭,先從左方卷向右方,再從右方卷向左方,共36次,使津液聚集于口中,攪動時動作要輕緩,不可過快,否則傷元。二是鼓漱:待津液滿口,鼓氣使之漱動如漱口狀,共36次。三是咽津:鼓漱之后,將津液分一口或三口咽下,咽下時如咽硬物狀,“汩、汩”有聲。 4.單關轆轤:身體稍前俯,先將左臂抬起,向內曲折,連肩向左旋轉36次,然后右臂亦向右旋轉36次。之后,仍雙手緊握拳,放在膝上。 5.摩腎堂:上體保持正直,閉氣,雙拳變掌,在體前互搓令熱;隨后,雙手插腰,將兩手心緊貼兩腎,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向后,上下摩擦腎堂,左右同時,各36次。之后,仍雙手緊握拳,放在膝上。 6.雙關轆轤:身體稍前俯,兩臂抬起,兩肩同時旋轉擺撼36次;隨后,將盤疊之腳放下,徐徐伸出,至舒直為度,不宜過快,以免下肢脈絡受損。之后,仍雙手緊握拳,放在膝上。 7.托天按頂:兩手抬起,十指相叉,置于頭頂上方,手掌翻轉,手心向上,用力上托,如托重物在手,腰身俱極力上聳,兩臂舉直后,徐徐落下,一上一下為一次,連續9次,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之后,仍雙手緊握拳,放在膝上。 8.鉤攀:兩手抬起,盡力向前伸直,手心相對,慢慢俯下上體,雙手攀雙腳心,使頭與尾閭成平行,然后徐徐收起,一俯一起為一次,行12次。之后,仍徐徐收回伸直之腳,依舊盤膝而坐,閉目靜心,待津液滿口,如前鼓漱之法鼓漱,然后咽下。 四、坐式八段錦練習注意事項 1.松靜自然。這是坐式八段錦的習練基本要領和要求。松是指精神和身體兩方面的極度放松,解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緊張狀態;靜是要排除一切雜念,思想和情緒要平穩安寧;自然是指在練習過程中,形體、呼吸和意念都要順其自然,動作準確到位,呼吸輕松自如,意念似守非守,逐漸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2.輕柔徐緩。坐式八段錦所有的動作都要求輕柔徐緩,叩齒要輕,呼吸要輕,鳴天鼓要柔和,不可過于用力,攪海動作要輕緩,摩腎堂、單雙關轆轤、托天按頂、鉤攀都要求動作徐徐緩緩,不可操之過急,不可過于用氣用力,以免傷元。 3.方法靈活。坐式八段錦共有八段動作,可以一次練完,一氣呵成,也可以分段練習,或者視環境和身體緩解疲勞的需要,單獨練習其中的一段動作。練習時間不必限制,可以隨時練習。對此,高濂在《延年卻病箋》中曾經說過:“以上名為八段錦法,乃古圣相傳,故為圖有八……行功何必拘以子午,但一日之中,得有身閑心靜處,便是下手所在,多寡隨行。” 4.貴在堅持。按照中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導引養生功法就是作為一種健身防疾的手段而體現其存在價值的,它并不具有治療疾病的功能,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任何一種功法都不具有速成的效果,坐式八段錦也不是一練就靈、包治百病的神仙妙招。要想發揮其健身防疾的作用,就必須堅持練習,只有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才會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