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類建筑物空調負荷計算
1、什么是空調負荷?
為了保持房間一定的溫度,需要向房間供應的冷量稱為冷負荷。
為了補償房間失去的熱量而需向房間供應的熱量稱為熱負荷。
為了維持室內相對濕度所需由房間除去或增加的濕量稱為濕負荷。
2、影響負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氣候條件
使用面積
窗的數量、朝向
外墻的朝向
維護結構隔熱效果
房間用途
房間內的人數
用電器散熱
3、不同建筑負荷概算表
一般情況下,辦公樓、寫字間、客房負荷可以按照約90~100大卡每平方米,會議室、影劇院、演播大廳約160~200大卡每平方米,酒店、洗浴、餐廳160~260大卡每平方米計算。
建筑物負荷取值表
建筑類型 | 冷負荷 W/m2 | (KCal/h.m2) |
住宅、公寓、標準客房 | 114-138 | (98-118) |
西餐廳 | 200-286 | (170-246) |
中餐廳 | 257-438 | (220-376) |
火鍋城、燒烤 | 465-698 | (400-600) |
小商店 | 175-267 | (150-230) |
大商場、百貨大樓 | 250-400 | (215-344) |
理發、美容 | 150-225 | (129-193) |
會議室 | 210-300 | (180-258) |
辦公室 | 128-170 | (110-146) |
中庭、接待 | 112-150 | (97-129) |
圖書館 | 90-125 | (77-108) |
展廳、陳列室 | 130-200 | (112-172) |
劇場 | 180-350 | (154-310) |
計算機房、網吧 | 230-410 | (200-350) |
有潔凈要求的廠房、手術室等 | 300-500 | (258-430) |
注:l、上述指標為總建筑面積的冷負荷指標:建筑面積的總建筑面積小于5000平米時,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標確定的冷負荷,即是制冷機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數。
3、由于地區差異較大,上述指標以北京地區為準。南方地區可按上限采取。
二、空調方案優缺點比較
A 單冷系統
類 型 | 構 成 | 優 點 | 缺 點 | 適用性 |
冷水系統 | 風冷式冷水機組 | 室外側 :用熱泵機組/單冷制冷機組 (一臺 )室內側 :各室設風機盤管機組室內分布系統為水管 | 1)空氣分布設計易滿足舒適要求 (一般為上送上回 ) ;2 )冷量調節靈活 ;3 )室內局部吊頂對建筑影響小 ;4)能源費用能分戶計量。 | 1)水系統進入室內 ,安裝與運行不慎有水患2 )一般無新風供給 ;蒸發溫度相對偏低 ;需設板式熱交換器、水泵、膨脹水箱 | 別墅型 ,多層或高層公寓均有采用。 |
風管系統 | 風道式全空氣系統 | 制冷機與室外側盤管為一整機 ,設在室外或陽臺 ,室內側為制冷劑盤管與風機 ,空氣通過風道分送各室 (室內側機組可做成柜式或吊頂式 ,需有安裝空間 ) | 1)空氣分布完全可按需布置 (如上送下回 ) ;2 )可提供新風 ,過渡季節可由新風供冷 ,空氣過濾器、消聲器便于設置 ;3 )能源費用能分戶計量 ;4)初投資較小。 | 1)因室內布置風道 ,對層高有要求 ;2 )分室調節要設專門的風閥 ;3 )立柜式室內機組要占室內空間。 | 因層高問題用于別墅型住宅較多 |
制冷劑系統 | 變頻或一般多聯機系統 | 室外側為壓縮機及室外風冷盤管室內側為風機 +直接蒸發盤管 ,即室內分布系統為制冷 劑盤管 | 1)自動化程度高。有利于負荷調節 ,節能性顯著 ;2 )室內機可明露在室內 ,控制方便 ;3 )可設置專門的新風處理機組并考慮熱回收。 | 1)受制冷劑盤管布置約束 ,室內空氣分布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2 )價格較貴 ;3 )制冷劑管路安裝要求高 ,否則有制冷劑泄漏之患。 | 別墅型、多層或高層公寓均可采用。 |
B 冷熱組合(熱泵系統 / 燃氣鍋爐+制冷)
類 型 | 構成 | 優 點 | 缺 點 | 適用性 |
熱泵系統 | 可以采用變頻技術/或者是模塊化制冷機組/或者對于比較大的別墅可以做兩套獨立系統 | 單臺或者若干臺熱泵機組 | 1)制冷效率高,屬于目前最為節能的制冷方式2)可以采用變頻技術,進一步提高能效比(例如在日氣溫波動比較大的地區)3)針對有環境配合的地區可以采用水源或者地源熱泵技術。4)運行費用低 | 1)當室外溫度低于-3度的時候熱泵系統的效率就低與電加熱方式,因此這時候需要啟動輔助電加熱器或者是燃油/氣爐2)除投資成本高,系統較為復雜3)實現制冷制熱切換的部件設計制造維護難度大。4)在有房間需要供冷,有房間需要供熱時候靈活性較差。 | 普適性較廣 |
燃氣鍋爐+制冷 | 模塊化鍋爐 可以實現100%與50%負荷的切換運行 | 模塊化鍋爐+壓縮/渦旋式制冷機 | 1)可以很方便的實現不同房間的根據各自需求選擇供冷供熱。2)系統效率隨環境溫度的波動很小3)初投資低,系統相對簡單。 | 1)與熱泵系統相比,能效比低;節能性不好,不能夠實現功率隨負荷的連續變化2)由于存在兩套系統公用一部分管道的情況,所以要增加四通閥,該部分在設計施工時候都需要注意。 | 普適性較廣 |
C、 風管系統 / 水系統 / 暖氣+風管系統
類 型 | 構 成 | 優 點 | 缺 點 | 適用性 |
冷、熱水系統 | 風冷式或冷(熱 )水機組 | 室外側 :用熱泵機組 (一臺 )或者制冷機+鍋爐室內側 :各室設風機盤管機組室內分布系統為水管 | 1)空氣分布設計易滿足舒適要求 (一般為上送上回 ) ;2 )冷 (熱 )量調節靈活 ;3 )室內局部吊頂對建筑影響小 ;4)能源費用能分戶計量。 | 1)水系統進入室內 ,安裝與運行不慎有水患2 )一般無新風供給;蒸發溫度相對偏低 ;需設板式熱交換器、水泵、膨脹水箱 | 別墅型 ,多層或高層公寓均有采用。 |
風管系統 | 風道式熱泵型全空氣系統 | 制冷機 (熱泵 )與室外側盤管為一整機 ,設在室外或陽臺 ,室內側為制冷劑盤管與風機 ,空氣通過風道分送各室 (室內側機組可做成柜式或吊頂式 ,需有安裝空間 ) | 1)空氣分布完全可按需布置 (如上送下回 ) ;2 )可提供新風 ,過渡季節可由新風供冷 ,空氣過濾器、消聲器便于設置 ;3 )能源費用能分戶計量 ;4)初投資較小。 | 1)因室內布置風道 ,對層高有要求 ;2 )分室調節要設專門的風閥 ;3 )立柜式室內機組要占室內空間。 | 因層高問題用于別墅型住宅較多 |
暖氣+風管系統 | 冷熱獨立系統 | 散熱器+制冷/新風用風管 | 1)很方便得滿足不同房間同一時刻的冷熱需求2)對于有集體供暖的用戶,很方便得接入集體供暖管網3)可以利用制冷系統給房間加新風。4)采用jaga的散熱器性能好,還可以靈活實現個性化設計。 | 1)成本高2)管道多 | 1)有集體供暖管網的用戶2)已經有采暖系統的用戶,可以獨立添加制冷系統3)對舒適感要求高,對成本不是很在乎的用戶 |
|
|
|
|
|
|
|
|
三、制冷主機選型
1、如何選擇制冷主機?
★根據建筑的空調面積和房間功能進行空調冷負荷計算
★統計建筑空調總負荷
★大部分建筑需要考慮房間的同時使用率,一般建筑的同時使用率為70~80%,特殊情況需根據建筑功能和使用情況確定。
★制冷機冷負荷為建筑空調總負荷與同時使用率的乘積。根據計算的制冷機冷負荷既可選擇制冷主機。
★制冷主機臺數可以根據建筑業主和建筑所備機房情況進行確定。
★主機形式可以根據業主實際情況或根據工程情況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確定,選擇最適合該工程的主機形式。
四、末端設備選型
1、風機盤管如何選型?
答:風機盤管有兩個主要參數:制冷(熱)量和送風量,因此選擇的方法有兩種:一、根據房間循環風量選:房間面積、層高(吊頂后)和房間換氣次數三者的乘積即為房間的循環風量。利用循環風量對應風機盤管高、中速風量,即可確定風機盤管型號。二、根據房間所需的冷負荷選擇:根據單位面積負荷和房間面積,可得到房間所需的冷負荷值,利用房間冷負荷對應風機盤管的制冷量即可確定風機盤管型號。
2、風機盤管的安裝形式?
確定型號以后,還需根據建筑結構及甲方實際需求,確定風機盤管的安裝方式(明裝或暗裝),送回風方式(底送底回,側送底回等)以及水管連接位置(左或右)等條件。
3、空調設備左右形式如何劃分?
★風機盤管——面對送風口風機盤管進出水在右側為右式,反之為左式。
★吊頂式空調器——面對回風口機組進出水在右側為右式,反之為左式。
★柜式空調器——面對回風口機組進出水在右側為右式,反之為左式。
★組合式空調器——面對組合空調器回風口進出水在右側為右式,反之為左式。
4、風機盤管型號估算:
答:對于一般的住宅和辦公建筑,房間面積在10m2以下,可選用FP-35,15m2左右的選用FP-51,20m2左右的選用FP-68,25m2左右的選用FP-85,30m2左右的選用FP-102,40m2左右的選用FP-136,50m2左右的選用FP-170,60m2左右的選用FP-204。房間面積較大時應考慮使用多個風機盤管,房間單位面積負荷較大時,對噪音要求不高時可以考慮使用風量和制冷量較大的風機盤管。
5、空調機組的選型:
空氣處理機組主要用于處理室內空氣和供新風,一般有回風工況和新風工況兩種工作狀態。
空氣處理機組的選擇一般由三個主要參數決定:風量、表冷器排管數和機外余壓。
先根據系統需要的風量確定空氣處理機組的型號,然后根據需要提供的冷量來決定其排管數,如此便可確定。根據系統需要的余壓要求確定余壓。
空氣處理機組一般有吊頂式和落地式兩種。落地式包括立式和臥式兩種。另外機組的送回風方式也有多不同。徐根據建筑情況和建筑業主要求進行最終的確定。
注意:空調工況的制冷(熱)量比新風工況時要小。
五、空調水系統設計
1、空調水系統的設計原則
力求水力平衡;
★防止大流量小溫差;
★水輸送系數要符合規范要求;
★變流量系統宜采用變頻調節;
★要處理好水系統的膨脹與排氣;
★要解決好水處理與水過濾;
★要注意管網的保冷與保暖效果。
2、空調水系統形式:
空調水系統按照管道的布置形式和工作原理,一般分為一下主要幾種類型:
★按供、回水管道數量,分為:雙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

★按供、回水在管道內的流動關系,分為:同程式和異程式

★按供、回水干管的布置形式,分為:水平式和垂直式
★按原理分為:開式和閉式

★按調節方式分為:定流量和變流量
3、各種空調水系統的優缺點比較
類型 | 特征 | 優點 | 缺點 |
閉式 | 管路系統不與大氣相接觸,僅在系統最高點設置膨脹水箱 | 與設備的腐蝕機會少;不需克服靜水壓力,水泵壓力、功率均低。系統簡單 | 與蓄熱水池連接比較復雜 |
開式 | 管路系統與大氣相通 | 與蓄熱水池連接比較簡單 | 易腐蝕,輸送能耗大 |
同程式 | 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經過每一管路的長度相等 | 水量分配,調度方便,便于水力平衡 | 需設回程管,管道長度增加,初投資稍高 |
異程式 | 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經過每一管路的長度不相等 | 不需設回程管,管道長度較短,管路簡單,初投資稍低 | 水量分配,調度較難,水力平衡較麻煩 |
兩管制 | 供熱、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統 | 管路系統簡單,初投資省 | 無法同時滿足供熱、供冷的要求 |
三管制 | 分別設置供冷、供熱管路與換熱器,但冷熱回水的管路共用 | 能同時滿足供冷、供熱的要求,管路系統較四管制簡單 | 有冷熱混合損失,投資高于兩管制,管路系統布置較簡單 |
四管制 | 供冷、供熱的供、回水管均分開設置,具有冷、熱兩套獨立的系統 | 能靈活實現同時供冷或供熱, 沒有冷、熱混合損失 | 管路系統復雜,初投資高,占用建筑空間較多 |
3、冷卻水系統設計
3.1冷卻水循環系統

冷凝器冷卻水的出水溫度一般可達37℃以上。通過冷卻塔將高溫水冷卻到冷水機組冷凝器冷卻所要求的進水溫度,經過冷卻水泵送至冷水機組循環使用。由于冷卻水系統為敞開式系統,冷卻水容易被外界臟物污染。另外,冷卻水以蒸發冷卻為主,水分蒸發量很大,水
中鹽類物質不斷濃縮而惡化水質。因此,冷卻水系統中,要求設置水過濾和水質處理裝置。
3.2冷卻塔的選取方法:
★根據制冷機樣本直接查取所需冷卻水水量值,乘以一定的安全裕量(1.1~1.2)計算冷卻塔水量值,然后根據冷卻塔水量值從產品樣本選擇型號和規格。
★根據冷卻水量和供、回水溫度及溫差即可選定冷卻塔,但是,冷卻塔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水分蒸發吸收熱量來實現水冷卻的目的。可見,冷卻水的冷卻效果主要取決于空氣濕球溫度,因此冷卻塔產品的技術資料都是在既定的空氣濕球溫度下的數據,需要對產品的技術數據進行修正。
★簡要經驗值計算公式:
設備總冷量(KW)×860(大卡)÷3000=冷卻塔水流量,但在此基礎上加上25T~100T=冷卻塔實際規格流量或冷卻塔水流量×1.2~1.3=冷卻塔實際規格流量
3.3冷卻塔選擇注意事項:
(1)周圍環境對噪聲的要求,如果要求噪聲嚴格時,可選用超低噪聲冷卻塔,冷卻塔夜間也需要運行時,也可選擇變轉速風機冷卻塔,在夜間,風機低轉速運行。
(2)對美觀要求較高時,宜選用方形塔,方形塔可組合使用,調節方便,有利節能運行,但投資較高,顏色應與主體建筑協調。
(3)保證良好的通風條件,合理組織冷卻塔的氣流。
(4)防止飄水對周圍環境影響。
(5)考慮有、無防火要求。
3.4冷卻塔的布置注意事項:
(a)冷卻塔應設置在空氣流暢,風機出口處無障礙物的地方。如建筑外觀的需要,冷卻塔需用百葉窗圍擋時,則百葉窗靜孔面積處的風速應小于2m/s,以保證有足夠的開口面;
(b)冷卻塔應設置在噪聲要求低和允許水滴飛濺的地方,當附近有住宅或其他建筑物,且有一定的噪聲要求時,應考慮消聲和隔振措施;
(c)冷卻塔設置在屋頂或樓板上,應校核結構承壓強度;
(d)冷卻塔和制冷機一般為單臺布置,便于管理;
(e)冷卻塔的補給水量一般為冷卻塔循環水量的1∽3%;
(f)為了防止冷凝器和冷卻水管路系統的腐蝕,冷卻水和補給水的水質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必要時應設加藥裝置,對冷卻水進行處理;
(g)當多臺冷卻塔并聯使用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因并聯管路阻力不平衡造成水量分配不均或冷卻塔底池的水發生溢流現象。為此,各進水管上都必須設置閥門,借以調節進水量;同時在各冷卻塔的底池之間,用與進水干管相同管徑的均壓管(平衡管)連接。此外,為使各冷卻塔的出水量均衡,出水干管宜采用比進水干管大兩號的集管并用45o彎管與冷卻塔各出水管連接。
3.5冷卻水泵的選取
冷卻水泵的選擇要點與冷凍水泵相似,應以節能、低噪音、占地少、安全可靠、振動小、維修方便等因素,擇優選擇。
冷卻水泵揚程的組成
★制冷機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具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冷卻塔噴頭噴水壓力:一般為2~3mH2O
★冷卻塔(開式冷卻塔)接水盤到噴嘴的高差:一般為2~3mH2O
★回水過濾器阻力,一般為3~5mH2O;
★制冷系統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損失: 一般為5~8mH2O;
綜上所述,冷凍水泵揚程為17~26mH2O,一般為21~25mH2O。
4、冷凍水系統設計
4.1選擇原則及注意事項:
首先要滿足最高運行工況的流量和揚程,并使水泵的工作狀態點處于高效率范圍;泵的流量和揚程應有10~20%的富裕量;當流量較大時,宜考慮多臺并聯運行,并聯臺數不宜超過3臺,并應盡可能選擇同型號水泵;供暖和空調系統中的循環水泵,宜配備一臺備用水泵;選泵時必須考慮系統靜壓對泵體的影響,注意水泵殼體和填料的承壓能力以及軸向推力對密封環和軸封的影響,在選用水泵時應注明所承受的靜壓值,必要時有制造廠家做特殊處理。
4.2冷凍水泵選型:
冷凍水流量:在沒有考慮同時使用率的情況下選定的機組,可根據產品樣本提供的數值選用或根據如下公式進行計算。如果考慮了同時使用率,建議用如下公式進行計算。公式中的Q為建筑沒有考慮同時使用率情況下的總冷負荷。
L(m3/h)=Q(kW) /(4.5~5)℃x1.163
冷凍水泵揚程的組成
★制冷機組蒸發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具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末端設備(空氣處理機組、風機盤管等)表冷器或蒸發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 (據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回水過濾器阻力,一般為3~5mH2O;
★分水器、集水器水阻力:一般一個為3mH2O;
★制冷系統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損失:一般為7~10mH2O;
綜上所述,冷凍水泵揚程為26~35mH2O,一般為32~36mH2O。
注意:揚程的計算要根據制冷系統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照搬經驗值!
4.3進行水泵的配管布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安裝軟性接管:在連接水泵的吸入管和壓出管上安裝軟性接管,有利于降低和減弱水泵的噪聲和振動的傳遞。
★出口裝止回閥:目的是為了防止突然斷電時水逆流而時水泵受損。
★水泵的吸入管和壓出管上應分別設進口閥和出口閥;目的是便于水泵不運行能不排空系統內的存水而進行檢修。
★水泵的出水管上應裝有溫度計和壓力表,以利檢測。如果水泵從地位水箱吸水,吸水管上還應該安裝真空表。
★水泵基礎高出地面的高度應小于0.1m,地面應設排水溝。
5、冷凝水系統設計
風機盤管機組、整體式空調器、組合式空調機組等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必須及時予以排走,排放冷凝水管道的設計,采用開式、非滿流自流系統,排放方式采用分區排放,一般排到區域中心衛生間的地漏中,這樣排水管道較短,不易漏水。
★沿水流方向,水平管道應保持不小于千分之三的坡度,且不允許有積水部位;
★當冷凝水盤位于機組內的負壓區段時,凝水盤的出水口處必須設置水封,水封的高度應比凝水盤處的負壓(相當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應與大氣相通;
★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進行防結露的保溫和隔氣處理;
★冷凝水立管的頂部,應設計通向大氣的放氣閥;
★設計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時,必須認真考慮定期沖洗的可能性,并應設計安排必要的設施;
★冷凝水管的公稱直徑DN(mm),應根據通過冷凝水的流量計算確定。
一般情況下,每1KW冷負荷每1h約產生0.4kg左右冷凝水;在潛熱負荷較高的場合,每1KW冷負荷每1h約產生0.8 kg左右冷凝水。通常,冷凝水管的公稱直徑選用DN20mm。
6、電子水處理儀、過濾器
6.1主要產品形式

| 
|
電子水處理儀 | Y型過濾器 |
2、電子水處理儀、過濾器的選擇:
空調水系統中使用到的電子水處理儀和水過濾器一般都按照設備所在管段的管徑進行選擇。
冷卻水系統屬開式系統,必須使用電子水處理儀;
冷凍水系統屬閉式系統,要求不是那么嚴格,可以在冷凍水系統管路中或膨脹水箱進水管路中安裝電子水處理儀。
7、全自動軟化水裝置的選擇
當工程所在地水質較硬或是系統較大的時候,系統的循環水和補水最好是軟化水,該空調系統必須配置水軟化裝置,一般選用全自動軟化水裝置;
全自動軟化水裝置的選用一般按照系統補水量進行選擇。補水裝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裝置小,系統補水時間長;裝置大,系統補水時間短)。
8、膨脹水箱的選擇
膨脹水箱一般按照冷凍水系統管路總水容量的2~3%選擇一般,一萬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調水系統膨脹水箱的容積為2~4立方。
六、空調風系統設計
1、空調風系統設計原則
★能保證室內要求的參數,即在設計條件下和運行條件下均能保證達到室內溫度、相對濕度、凈化等要求。
★初投資和運行費用綜合起來較為經濟;
★盡量減少一個系統內的各房間相互不利的影響;
★盡量減少風管長度和風管重疊,便于施工、管理和測試。
★系統應與建筑物分區一致。
★各房間或區的設計參數值和熱濕比相接近污染物相同,可以劃分成一個全空氣系統。對于定風量單風道系統,還要求工作時間一致,負荷變化規律基本相同。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全空氣系統不宜過大,否則風管難于布置;系統最好不要跨樓層設置,需要跨樓層設置時,層數也不應過多這樣有利于防火。
2、空調氣流組織分布
2.1布置風管要考慮哪些因素?
★盡量縮短管線,減少分支管線,避免復雜的局部構件,以節省材料和減小系統阻力。
★要便于施工和檢修,恰當處理與空調水、消防水管道系統及其他管道系統在布置上可能遇到的矛盾。
下圖 的a和b為相同房間、相同送風口的兩種風管布置形式。對比可知,a比b的管線要長,分支管線和局部構件也較多,因此,b優于a。

2.2目前常見的氣流組織形式有哪些,各種送風方式的主要應用場所?
房間內合理的氣流組織主要取決于送風口的形式和位置。目前,常見的氣流組織形式有:
側送風 側送風如圖a所示,側板送風是目前常用的氣流組織形式。風道位于房間上部,沿墻敷設,在風道的一側或兩側開送風口。可以上送風,上回風,也可以上送風,下回風。它的特點是風口應貼頂布置,形成貼附式射流,回風區進行熱交換。回風口設在送風口的同側,風速為2~5m/s。冬季送熱風時,調節百葉窗使氣流向斜下方射出。

★散流器送風 散流器送風可以進行平送和側送。它也是在空氣回流區進行熱交換。射流和回流流程較短,通常沿頂柵形成貼附式射流時效果較好。它適用于設置頂柵的房間。
★條縫送風 通過條縫形送風口進行送風,其射程較短。溫差和速度變化較快,適用于散熱量較大只求降溫的房間,例如紡織廠、高級公共民用建筑等都有采用條縫送風。
★噴口送風 經熱、濕處理的空氣由房間一側的幾個噴口高速噴出,渡過一定的距離后返回。 工作區處于回流過程中,這種送風方式風速高,射程遠,速度、溫度衰減緩慢,溫度分布均勻。適用于大型體育館、禮堂、劇院及高大廠房等公共建筑中。
孔板送風 利用頂柵上面的空間作為靜壓箱。在壓力的作用下,空氣通過金屬板上的小孔進入室內。回風口設在房間下部。孔板送時,射流的擴散及室內空氣混合速度較快,因此工作區內空氣溫度和流速都比較穩定,適用于對區域溫差和工作區風速要求嚴格,室溫允許波動較小的場合。
3、空調風管管徑及風口尺寸計算
3.1空調風管及風口風速的選擇?
(1)風管內的風速 一般空調房間對空調系統的限定的噪音允許值控制在40~50dB(A)之間,即相應NR(或NC)數為35~45dB(A)。根據設計規范,滿足這一范圍內噪音允許值的主管風速為4~7m/s,支管風速為2~3m/s。通風機與消聲裝置之間的風管,其風速可采用8~10m/s。
(2)送風口的出風風速 為防止風口噪音,送風口的出風風速宜采用2~3m/s。
(3)回風口的吸風速度 回風口位于房間上部時,吸風速度取4~5m/s,回風口位于房間下部時,若不靠近人員經常停留的地點,取3~4m/s ,若靠近人員經常停留的地點,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風時,取1~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