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本次俄羅斯紅場閱兵更多消息,請關注鳳凰衛視資訊臺,我與同事們將持續從莫斯科為您發回現場報道。 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日七十周年紅場大閱兵已經進入倒數。閱兵是俄羅斯人的傳統,從歷史到今天,紅場閱兵多達百次,全球首屈一指,使得俄羅斯政府所在地的軍事氣氛十分深厚,被世人稱為好戰的政權和戰斗民族。 其實俄羅斯民族的戰斗氣質是被歷史生存條件逼迫而成,這個國家發源于東歐平原,地理上從來都是沒有任何守衛家園的屏障,中世紀被蒙古騎兵長驅直入,奴役三百年,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又先后被拿破侖和納粹軍隊打到莫斯科城下。所以俄羅斯人不相信眼淚,而相信武力。 二戰后十幾年間,蘇聯領導層認為應該忘記戰爭傷亡所帶來的傷痛,重建國家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閱兵都是在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在5月9日舉行閱兵,是從1965年開始的。據說是因為當時剛剛推翻了赫魯曉夫的蘇聯新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為了拉攏軍方領導人的支持,特地隆重舉行了勝利日閱兵式。后來在1975,1985和1995年的勝利30周年、40周年和50周年,俄羅斯國內外情勢都變化很大。1985年勝利日閱兵,是蘇聯解體前最后一次大閱兵。蘇聯解體之后,因為重新對十月革命做歷史評價,11.7閱兵日漸式微,而以衛國戰爭勝利作為全民族節日的5.9,倒是成為閱兵的大日子。1995年5.9大閱兵的俄羅斯領導人是葉利欽,他從此確立了每年5.9都閱兵。到了2005年的領導人已經是普京,當時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比較好。 而今年2015年,普京再次作為領導人,要舉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閱兵,適逢俄羅斯西方關系處于冷戰結束以來最低點,烏克蘭戰爭還在進行,所以被認為是炫耀軍力的閱兵。就連俄羅斯官方電視臺也形容歐洲再次面臨《戰爭與和平》時代的選擇。 確實,戰后七十年來,全球正在出現新的軍備競賽趨勢,人們對于全球化四十年來是否能夠繼續和平共處下去,是否能夠僅僅通過資本市場和對外貿易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安全,疑慮在普遍增加。相比之下,俄羅斯人似乎更相信自己的安全利益要靠強大軍力保障。而西方世界在克里米亞易手之后,對俄羅斯的政治信任也大幅下跌。 今年5.9紅場大閱兵之后,目前的緊張對峙是否會升級?成為很值得關注的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