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巨志遠
點評人:巨志遠
中國算命術,從學術文化角度考察,是博大精深且又自成體系的一個頗值探索的領域。 為順利發行,開篇第一集結尾解說人義憤填膺的重申,算命這種“封建迷信”對于處在科普知識貧乏,世界觀正在形成青少年來說,影響和危害是巨大的。鑒于此,對其有剖析的必要。
中國古代漢族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稱為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其本質是一門高等的天文物理學,揭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場的作用情況。《奇門遁甲》又稱“奇門”、“奇門遁”、“遁甲”,其預測準確度很高,有古語為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古代有黃帝、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古代奇門遁甲應用于戰爭,四兩撥千斤,百點百戰無往不利。 奇門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軒轅黃帝大戰蚩尤之時,蚩尤會呼風喚雨,在戰場上制造迷霧,使得黃帝的部隊迷失方向。黃帝根據仙人所傳神書“龍甲神章”,制造了指南車,終于打敗了蚩尤。“龍甲神章”除了記載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還記載了很多行軍打仗調兵遣將的兵法。于是黃帝要他的宰相風后把“龍甲神章”演繹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後來經過周朝姜太公,黃石老人,再傳給張良,張良把它精簡之后變成當今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此紀錄片對算命術的普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每個視頻都提醒觀眾不要迷信,明理人可以看出導演背后含義。理不辨不清,道不辨不明,是非對錯自有歷史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