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其作者曹雪芹出身豪門,擁有貴族血統,為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人。自幼就是在“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錦繡”之鄉生活中長大的,少年時代過著富貴奢華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 雖然他出身漢族血統,但是曹家清初就加入了八旗,到曹雪芹這輩兒已在滿族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祖父曹寅,與康熙關系甚密,其母為康熙乳母,一家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二女被選作王妃。曹家的思想感情、風俗習慣已經完全滿族化了。這就連帶出一個問題,提到旗人這個詞,人們就會想到滿清,很多人認為旗人就是滿人,其實這是個誤區,古代的旗人與滿人不是一個概念。 明朝萬歷年,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由首領努爾哈赤率領,兼并了附近的小部落,逐漸強大。初時將屬下的部民按旗編制,每旗大約七八千人,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整黃、整白、整紅、整藍,因為旗為純一色,所以叫“整”,以后人們寫白了,才有了“正黃旗”的說法。后來,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擴張疆域,對外征伐,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后俗寫亦作廂)。旗幟除四整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邊,紅鑲以白邊。把后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合為八旗。其制規定:每300人為1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 牛錄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女真族都隸屬于八旗,也就是滿洲八旗。清太宗時,又將被征服的蒙古人和漢人編錄在旗,稱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相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形成了清朝八旗制度。但是,這些旗兵的民族性質并沒有改變,所以才有前面說的“旗人不一定是滿人,滿人絕對是旗人?!?/p> 也就是說,一開始的時候,旗人是滿人的一部分,是努爾哈赤部落的人,后來,女真統一,與蒙古結盟,入主中原,旗人的范疇開始擴大,滿人成了旗人的一部分,當然是主要的部分,蒙古人和一些漢人(包括早前便歸附滿洲的漢人)也入了旗籍,有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他們都是旗人,卻不是滿人,如若旗人就是滿人,那蒙古八旗的人也是滿人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入了旗的人就都是滿人了,又何必分滿,蒙,漢?說白了,這三種旗地位上不同,滿人最高,蒙人次之,而漢軍之人是“包衣”,是家奴,滿人是不把他們當同族人待的。漢八旗之人接受了許多滿人的文化,可也保留了語言等很多自己的文化。 這個時期,有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八旗子弟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活躍了三百多年,他們輝煌過、成功過,也衰落過。在三百多年間,中國的長城內外、天山南北、西南邊陲、閩粵海疆、寶島臺灣都曾留下他們的足跡,所以說,他們絕不單單是后來被人們所稱的“紈绔子弟”。 入關以前,整個滿族的民族文化都比較落后,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開始,就特別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侍珮O曾下令:“自今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者俱令讀書”(《清太宗實錄》)于是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乃至整個八旗子弟,表現出了對漢文化的愛好和崇拜,開始有系統地學習和汲取。 正是由于滿族如此抓緊八旗子弟的教育,三百年來,人才輩出,成就斐然。古今中外也不多見的康熙皇帝,他精通經、史、文、算術、幾何、天文、物理、騎馬、射箭、游泳、火器、鐘表、書畫、音樂等。其孫乾隆皇帝也大有祖父遺風,不但多才多藝,在國家治理上也是大有作為。 清代的康乾盛世,不能不說與皇帝本身的高素質有相當大的關系。嚴格的教育把許多八旗子弟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在許多領域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尤其在文學藝術上,皇室子弟的詩文、書法都為上乘。八旗子弟的許多文學作品更是享譽四海。 比如前文提到的曹雪芹,他創作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最高峰,不僅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是人類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滿族。擅長書法,精于書畫鑒賞,而一詞聞名。被稱作“清代第一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高度贊揚他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此外,八旗子弟在音樂、繪畫、書法以及科技等方面頗有造詣的人也為數眾多。 (來源:今日求實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