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黃鐘律呂正聲音 納音本是天運地動、五行交合而形成的聲音,乃天籟之音。六十納音源于河圖洛書,即八卦納甲。其規律次序則源于五音六律,陰陽同音共振,及五行生旺衰絕十二過程。 古代的音律分為五音和十二律。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其中宮屬喉音,五行為土,為五音之首;徵屬舌音,五行火;羽屬唇音,五行為水;商屬齒音,五行為金;角屬牙音,五行為木。五音分陰和陽,一變而為十,即太宮、少宮、太商、少商、太角、少角、太徵、少徵、太羽、少羽。在十二律中,以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稱六律,又稱陽律;以林種、南呂、應種、大呂、夾鐘、仲呂為陰,稱六呂,又稱陰律。兩者合稱為律呂,并五音統稱五音六律。 《樂緯》說“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之曰宮,三言得火曰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此并是陽數、”據放馬灘考古,秦簡《律書》記載:宮一、徵三、羽五、商七、角九。說明納音五行起于宮音,乃八卦六律古法。八卦納甲更非漢代京房所創,乃古河洛之數,京氏傳承罷了。 五音六屬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屬庚,卯酉屬己,寅申屬戊,丑未屬辛,辰戌屬丙,己亥屬丁。乾納甲子壬午,坤納乙未癸丑,震納庚子午,巽納辛丑未,坎納戊寅申,離納己卯酉,艮納丙辰戌,兌納丁巳亥。 春秋傳周史筮陳敬仲,得觀之否,知其當代姜姓有國。謂世爻辛未土為羊,巽為長女,故曰姜。亦說明布干支于八卦,古己有之矣。 《律歷志》說;“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徑”。以六十甲子配五音,三元運轉,還相為宮,而實以八卦去乾坤天地體而不用,以震巽坎離艮兌類萬物為用,以所納之干支類萬物之本音,顯一、三、五、七、九陽數也,為三十納音,分陰陽共六十納音。六卦律五音始于宮音。 宮者土音也,震卦:庚子庚午,巽卦:辛丑辛未,坎卦:戊寅戊申,離卦:己卯己酉,艮卦:丙辰丙戌,兌卦:丁巳丁亥,乃六卦所納之干支,故為五聲之元,五行屬土,五音屬宮,皆起于六卦之初,所謂一言得之者也。 徵者火音也,戊子戊午,己丑己未,丙寅丙申,丁卯丁酉,甲辰甲戌,乙巳乙亥,五行屬火,五音屬徵。戊至庚,己至辛,丙至戊,丁至己,甲至丙,乙至丁,與六卦各首卦相隔三位,故曰三言得之也。 羽者水音也,丙子丙午,丁丑丁未,甲寅甲申,乙卯乙酉,壬辰壬戌,癸巳癸亥,五行屬水,五音屬羽。丙至庚,丁至辛,甲至戊,乙至巳,壬至丙,癸至丁,相隔各五位,故曰五言得之也。 商者金音也,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壬寅壬申,癸卯癸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五行屬金,五音屬商。甲至庚,乙至辛,壬至戊,癸至巳,庚至丙,辛至丁,相隔各七位,故曰七言得之也。 角者木音也,壬子壬午,癸丑癸未,庚寅庚申,辛卯辛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五行屬,五音屬角。壬至庚,癸至辛,庚至戊,辛至巳,戊至丙,巳至丁,相隔各九位,故曰九言得之也。 土之音至微,火水則稍有音矣,金木則音漸著矣,土一,火二,水三,金四,木五,此五音由微而著之序也。數始于一,言一言者宮也,土音也,乃以為音母。周而復于始,還相為宮,循環無端,皆本于八卦納甲,乾坤為體,顯六卦為律為用,律五音納萬物也。 所謂娶妻生子隔八相生之說,未明乎立法之原,意謂自甲子始,不知其實始于庚子庚午也。周易蠱之彖曰:先甲后甲,巽之五曰:先庚后庚,甲者納甲之始,庚者納音之始,乃河洛之古法也:天運地動,交合有聲,八卦相蕩,萬物納音;雷風相搏,水火爭勝,五行四氣,山澤相吹。是故,五音更迭,各有死生,乃至大音希聲也! 附: 一,干支五音十二律納音表: 納音是陰陽運行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五行狀態。源于河圖洛書,八卦納甲之五音六律。既表現波場,又類比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納音在命理中一般表示氣場、環境、狀態。在卦爻預測中可表示九天之上,九泉之下等玄秘莫測之事物。在四柱預測中,年柱納音表示年命狀態,日柱納音表示個人性情,月柱納音表示命局大環境,時柱納音表示命局具體氣場。故有天干為天,地支為地,納音為人之論。納音表如下: 狀態 土納音 火納音 水納音 金納音 木納音 長生 戊寅城頭土 丙寅爐中火 甲申泉中水 辛巳白臘金 己亥平地木 沐浴 己卯城頭土 丁卯爐中火 乙酉泉中水 甲午沙中金 壬子桑拓木 臨官 丙辰沙中土 甲辰覆燈火 壬戌大海水 乙未沙中金 癸丑桑拓木 俸祿 丁巳沙中土 乙巳覆燈火 癸亥大海水 壬申劍鋒金 庚寅松柏木 帝旺 庚午路旁土 戊午天上火 丙子澗下水 癸酉劍鋒金 辛卯松柏木 衰弱 辛未路旁土 己未天上火 丁丑澗下水 庚戌釵釧金 戊辰大林木 病患 戊申大驛土 丙申山下火 甲寅大溪水 辛亥釵釧金 己巳大林木 死亡 己酉大驛土 丁酉山下火 乙卯大溪水 甲子海中金 壬午楊柳木 墓庫 丙戌屋上土 甲戌山頭火 壬辰長流水 乙丑海中金 癸未楊柳木 絕滅 丁亥屋上土 乙亥山頭火 癸巳長流水 壬寅金箔金 庚申石榴木 胎息 庚子壁上土 戊子霹靂火 丙午天河水 癸卯金箔金 辛酉石榴木 養成 辛丑壁上土 己丑霹靂火 丁未天河水 庚辰白臘金 戊戌平地木 《易》與音律吻合,六十甲子納音說出于大衍之數。明代大儒朱載堉在《律呂精義》中說到河洛數理與音律之關系:“洛書之數九,故黃鐘之律長九寸,因而九之,得八十一分,與縱黍之長相合。河圖之數十,故黃鐘之度長十寸,因而十之,得百分,與橫黍之廣相合。蓋河圖之偶,洛書之奇,參伍錯綜,而律變二數方備。此乃天地自然之妙,非由人力安配者也。” 第二節、納音五行之說 六十甲子納音始于金,金,干也;終于土,土,坤也;五行唯以金鑄為器,最能彰顯聲音,故始于金。有云:氣始于東方而右行,音傳于土,土傳于金,金傳于水;所謂起于西方者,五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陰陽相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于東方者,四時始于木,右行傳于火,火始于金,左旋傳于火,火傳于木,木傳于水,水傳于土。 河圖為數之源,律呂仿用之,春木其音角,其數8;夏火其音征,其數7;中央土其音宮,其數5;秋金其音商,其數9;冬水其音羽,其數6。諸數既本于河圖,以是,1,6水;2,7火;3,8木;4,9金;5,10土,此河圖生成之數,音各為羽,征,角,商,宮是也。而6,7,8,9,10,此五成數,猶五音之濁者,律之全;而生數1,2,3,4,5,猶五音之清者,律之半。 太玄經之聲律數9,8,7,6,5,4,本為河圖之合變數,9南(即2+7=9),8西(即4+9-5=8),7北(即1+6=7),6東(即3+8-5=6),5中,4南(2+7-5=4),所以60納音歸于河圖。 納音五行從聲律數出,聲律則出于河圖之理數,楊子之太玄經曰:“子午之數9,丑未8,寅申7,卯酉6,辰戌5,巳亥4。律42,呂36。甲,己之數9;乙,庚8;丙,辛7;丁,壬6;戊,癸5。聲生于日,律生于辰。” 納音起于西方,即甲子,乙丑金始,(注:甲子陽先,乙丑陰隨,陰不離陽),每隔八位則復得金,如壬申,癸酉金是。納音五行系以兩干兩支之數總合,然后以大衍之數50,先去1以象太極而虛其用,以49減掉該總數,因五行有5,故將其所得余數除以5,此除得之剩數為母,納音取法從母之所生,故母所生之子即納音五行。 例如甲子,乙丑,其甲9,子9,乙8,丑8,總合34,然后以大衍之數50去1,減掉34,余15,除以5,余5,5屬土,土母生金子,故甲子,乙丑納音屬金;又例如丙寅,丁卯,其丙7,寅7,丁6,卯6,總合26,以大衍之數50去1,減掉26,余23除以5,剩3,3屬木,木母生火子,故丙寅,丁卯納音屬火;余仿之,即剩數1,屬水,水母生木子,故納音屬木;剩數2,屬火,火母生土子,故納音屬土;剩數4,屬金,金母生水子,故納音屬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