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富季,調研頻繁,觀點頻出,市場噪音開始加大 每年一度的新財富季,每年一度的賣方大亮相,每個有上榜欲望或是壓力的同行,都需要加大曝光率,公司調研,專家論壇,熱鬧非凡。未來3-5年或5-10年確定性成長性行業的IDC,是其中的熱點之一。作為市場上首推IDC行業的分析師,對這個行業有一點話語權,不少朋友捧著各種調研紀要,專家筆記來咨詢我的意見。實話說,里面的各種觀點在今年3-5月的行業論戰中已經回答了(連續發布7篇公開報告)。為什么朋友們依舊有各種疑惑,本質上還是對行業的發展最基本的問題沒有深刻認識,一個問題換個馬甲,就會產生認知障礙。還是大學時代某位教授的一句話:最復雜的問題要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所以,還是讓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們發布的七篇報告為: 《工業4.0之三,IDC機房 十倍行業空間》 2015年3月30日 《工業4.0之三(續):“質疑邊遠地區IDC機房前途”的偽邏輯》 2015年4月2日 《工業4.0之三(續二):結果最多差7倍,邊遠機房的盈利將過百億》 2015年4月15日 《工業4.0之三(續三):邊遠城市IDC寬帶萬事具備,東風漸起》 2015年4月20日 《工業4.0之三(續四):速度為王,強者恒強,中國IDC機房未來競爭格局猜想》 2015年4月29日 《工業4.0之三(續五):三年數倍的機會,談談其他公司的邏輯推導,CDN也不錯》 2015年5月12日 《工業4.0之三(續六):解釋關于三年十倍行業已說清楚的偽問題》 2015年5月18日 另外,有些朋友們經常問的問題,在最后統一回答。 數據指數增長和摩爾定律到達極限是最根本前提背景,需求大增 沒有辦法,尋找真正的成長行業和成長股是分析師的天性。對于泛TMT行業基礎設施而言,簡單說,就是“云、管、端”。端指的是智能終端,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終端已經發展到瓶頸,由成長行業轉化為周期行業。管就是通信網絡,包括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從3G開始就是隨著技術更新的周期行業。管和端雖然還有各種些許小規模的細分成長機會,但是從整個行業趨勢看,已經是成熟的周期行業。云指的是云計算,方興未艾,是未來3-5年的成長行業。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兩個聯系非常緊密的概念。由于智能終端的成熟和通信網絡的寬帶化,數據發生指數增長,由此而促使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逐步進入實用階段。這些數據需要存儲,計算,分析,應用等等。從計算的角度就是云計算概念,從應用的角度就是大數據概念。本質上還是數據變成海量以及如何處理和存儲這些數據的問題。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技術體系已經到達極限,硅原子的尺寸為9-11nm,現在芯片的制程為14nm、16nm或22nm,已經接近這套技術體系的極限,新的技術體系在可見的未來,不能明確預判10-20年可以進入實用階段。實際上,人類歷史上的技術革命只有三次,分別是蒸汽機械革命、電氣革命和電子革命,下一次技術革命什么時候發生,現在無法預判,對于3-5年或是5-10年的投資,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換句話說,單位面積的存儲密度和計算能力,不能夠滿足數據指數增長的需求,其實云計算也是由于同樣的原因,單個CPU的能力不足以處理如此大量的數據,而采用多個CPU,CPU的多核化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所以,由于數據指數增長,技術上由于摩爾定律到達極限,不能滿足需求,只有擴張規模,而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就是IDC機房(總不能到地上刨個坑,把數據埋在里面,用的時候再刨出來吧),故此,從行業上說,IDC機房需求極其旺盛,是成長行業。一個國慶期間的案例,微信舍棄聊天備份到云端(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51006A00HQ400),一方面顯示數據增長太快了,另一方面顯示存儲的成本太高了,需要低成本的存儲方式。
需求其實大家的議不多,關鍵是供給,因為成長行業一定是需求旺盛,供給短期中期不足,長期平衡,下面主要討論供給問題。
要討論供給,首先是需求分類 需求是分級的,這個是常識,例如汽車,有10萬的,100萬的,分別針對不同的需求者,籠統的談需求,沒有實際意義。我們討論的數據存儲和計算需求也是分級的。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經常使用的數據,叫做熱數據,一種是使用頻率比較低的數據,叫做冷數據。熱數據和冷數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數據和冷數據也是會有變化。例如,一部電視劇在短期內會很火,成千上萬的用戶會想觀看,這部電視劇背后就是視頻數據,在一段時間內是熱數據,但是,一部電視劇再火,也不會永遠火下去,最多1-2個月,想看的人都看完了,沒多少人看了,也就由熱數據轉換為冷數據。舉個簡單案例,2個月前,“優衣庫試衣間視頻”到處流傳,現在還有誰觀注?華為定義,熱數據只占總體數據的0.5-1%,其余為冷數據。冷數據甚至1年都用不了幾次,性能要求其實不高,甚至很低。用我們的電腦中內存和硬盤做一個簡單類比,我們硬盤有幾百G,內存只有幾個G,為什么會設計成這種方式,就是綜合考慮了我們個人的熱數據和冷數據的對比,幾年前的文檔,你可能一年都不會打開一次,但是不能刪除,萬一有用呢,電腦屏幕上的顯示,都是在內存中的映射,是熱數據。為什么硬盤數據傳輸性能(帶寬或速度)要遠遠的小于內存的性能呢,這就是成本和性能的綜合考慮,有些朋友拿內存的性能,要求整個電腦性能都是一樣的,建議先把自己電腦的性能展示一下先^_^。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據也是一樣的,技術解決的思路都是相同的,所以用熱數據的性能要求冷數據,本身就是吹毛求疵,就算是這樣,你負擔的起這份成本嗎?所以,需求的99%,是低成本低價值的冷數據存儲和運算需求。
IDC機房建設的自然技術限制 IDC機房是高耗能、占地面極廣,可能高耗水的行業,對自然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真正科學建設IDC機房有200多項指標。簡單的說,需要氣候涼爽、能源充分、可用土地較多。實際上,對中國而言,有不少地方滿足這些條件,例如內蒙古、陜西、寧夏等北方地區,由于容災備份需求,南方也需要,故貴州、云南等地區也是可選項。另外,由于熱數據的需求,各大城市也會需要,但是需求規模彈性會較小,現有在大型城市IDC機房是更新換代。 IDC機房建設的社會管理限制 能源與土地,在中國,大部分是政府占據主導權,地方政府的支持是關鍵環節。其實不僅僅在中國,在國外也是,例如facebook在lulea的數據中心,也是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http://www./article/20150927/624923.shtml),隨著facebook的樣板工程的成功,后續也有其他公司逐步進入建設數據中心。 IDC機房建設的大客戶限制 互聯網巨頭是IDC機房的真正需求者,只有和大客戶綁定的供給,才是真正有效的供給,雖然說短期內全國一窩蜂的上IDC機房,但是第一期建完后,沒有大客戶入駐,后期建設基本就會廢掉,行不成有效供給。 IDC機房建設的資金限制 IDC機房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有錢的就是大爺 IDC機房建設的網絡限制 IDC機房是數據倉庫,需要有高速寬帶匹配,除了居于主導地位的電信運營商之外,還有石油石化、鐵路、公路、電網、廣電等網絡匹配。 所以,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的IDC機房供給將會短期中期有限 所以,完全搞定上述要求的IDC機房供應商將會短期中期有限。有眼光、有關系搞定大客戶和地方政府、有錢、能搞定運營商,其實很難,就如我們中秋晚上發布的微信,IDC機房是煤老板也能干的事,但是又有幾個煤老板(http://www./article/20150927/624923.shtml)。 回答一些朋友們常問的問題: 1、投資IDC機房的關鍵是什么? 答:關鍵在于規模擴張,IDC機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機房出租,機房的總功率確定(不規范說法為機柜數一定)的情況下,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可參考固定收益的債券定價。只有規模不停擴張,總市值才能持續上漲。
2、你為什么只推薦邊遠地區機房? 答:我推薦的是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的IDC機房,而這類機房大概率只能在邊遠地區實現,所以給大家的印象是只推薦邊遠地區機房。如果有朋友在中心城市能夠找到建設低PUE機房的方法,能夠找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度電的供給,我也會大力推薦,希望朋友們能夠盡早告訴我。
3、為什么中國電信的重慶項目和中移動的鄂爾多斯項目目前進展不順利? 答:中電信重慶項目就我看來,是一個非常疑惑的項目,重慶氣溫高,濕度大,能源也不多,丘陵地形,本身自然條件就不適合,不知道當初是怎么考慮的。中移動的鄂爾多斯自然條件不錯,適合建IDC機房,不過好像中移動這個高傲的貴族,沒有和互聯網的土鱉談妥,土鱉不和貴族玩了,另外,鄂爾多斯政府好像支持力度不夠,口頭東西多,實際配套的政策較少。另外沒有上升到內蒙古自治區的高度,BAT這些土鱉也玩貴族游戲,層面太低不和你玩。
4、是否中電信和中移動的案例能夠說明邊遠機房沒前途? 答:互聯網廠商也死了一堆,是否能夠說明互聯網沒有前途。行業方向明確,做成巨頭的也是少數,關鍵在于大客戶、全國布局、光纖網絡和成本低廉這4大標準,請參考本文詳細論述。商業邏輯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變過,要么提高效率,要么降低成本,做不到,自然就不能成功。
5、寶信軟件在上海建設大量機柜,據說可以上10萬個? 答:寶信軟件利用原有寶鋼的自建電廠和工業用地,在大中型城市中建設IDC機房有一定的優勢。關鍵點不是建設多少的機柜,而是能源問題(具體邏輯可參考前期微信“就應該賣不起價的邊遠IDC機房就應該賺錢”),寶鋼自有電廠功率為280mw,PUE推測在1.6-2左右,假設全年電廠不休息,10000w的高功率機柜約1.6萬個,如果全部是2500w的標準機柜,約6萬個左右,預計不含電不含寬帶的凈利潤在6-12億之間。這就是寶信軟件的極限。便宜的電用完了,再要想新建電廠難度較大。 6、寶信案例是否說明中心城市做IDC也是有前途的,是否與你的觀點矛盾? 答:我從來沒有說中心城市建設IDC機房沒有前途,在深度報告中,我提出中心城市是內存,邊遠城市是硬盤,從這個觀點看來,內存和硬盤都是需要的,只不過我認為中心城市的草頭班子機房會被淘汰,中心城市也會建設高效低成本的機房,只不過擴張規模有限,彈性不如邊遠機房大,從分析師的角度出發,十倍的標的要比一倍的標的好。
7、000815什么時候過會,今年會不會繼續虧損? 答:公司在2015年8月21日的反饋意見答復中,已經明確表述,預計2015年10月過會,2015年的開始盈利,至于是否信任公司公告,請自行判斷。 |
|